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1.识记 (1)外流区和内流区 ;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2 )京杭运河概况和作用(3)我国两大湖区的分布及湖泊特点 ;主要的淡水湖和咸水湖2 .理解(1)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2 )内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三、媒体的设计思想与选择组合(1)《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投影片 ,显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及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掌握分布知识。(2 )《中国年降水量》、《中国干湿区划、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复合投影 ,明确为什么西北部多内流河、东南部多外流河 ,河流与…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教材分三节。第一节讲述有关河流、湖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我国河流、湖泊的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首先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性,然后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性。通过“想一想”和“做一做”,使学生对长江、...  相似文献   

3.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知识要点 1.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世界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的概况和作用;我国主要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名称和分布:长江、黄河的概况,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建国以来对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2.本章应予理解的知识难点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河流和湖泊"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众多的湖泊"、"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三部分组成.长江和黄河是我国第一和第二长河,由于它们流域面积广、流程长、知识点多,在中国分区地理中很难完全论述,为了让学生对这两条著名河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节第二、第三两部分对它们进行专题性介绍.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分析(一)《长江》一课是初中地理第三册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我国内流湖泊概况的基础上,讲述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的水文特征及其综合开发利用,重点是长江的基本概况和水文特征,难点是主要水文特征及成因。为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本文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提问法,充分利用地图,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二)期望目标:1、在智能培养上,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初步能力。①把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入海水量与黄河等河流对比,分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②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内容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第一课时《气温分布》二、[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记住 1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及位置。2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以及运用各种地图、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教育目标( 1)从哈尔滨和广州冬季不同的自然景观 ,了解我国国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的情况。( 2 )通过讲述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了解世界水稻、棉花种植的最北界线是我国的黑龙江省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四、[教学难点 ]阅读…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在白纸上能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2.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球仪,能够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通过游戏,能够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2)能力目标: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后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观察和分析地理解问题。2.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的成因3.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2)大气活动中心的位…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向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后体积的变化。3.创立新的浓度表示方法。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成因 ;理解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记住主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和主要水电站的名称、位置 ;知道水能资源总量及分布。【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的习惯 ;通过介绍主要调水工程的建设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成因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三、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分析归纳、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11.
任红 《地理教育》2002,(2):28-29
设计内容《概述》第二课时: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及成因、外来移民大汇集、地大物博的加拿大。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北美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特点及其成因,北美的人口组成,加拿大自然、经济概况。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气候图以及运用地图综合分析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对加拿大开发利用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北美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学难点地形对北美气候和  相似文献   

12.
冉茂明 《家教世界》2012,(14):118-119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单位,并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2、让学生通过某种主要特征认识一些省区轮廓,并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相对位置。教法学法:读图说明、看图说话、拼图说理、归纳迁移(顺口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判别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二、教学重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三、教学难点众多概念的理解、众多地名的记忆四、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及以它为底图的各大洲轮廓剪成的图片 ,并为每张学生桌上准备一个小地球仪。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方法读图启发式、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冰雪覆盖的高原,冰雪气候;2运用地图说明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能在南极洲的空白图上填注三大洋的名称,提高运用极地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3理解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南极洲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2南极洲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1南极洲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2运用极地地图辨别方向。【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南极洲是世界第五大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15个中国,或37个日本。与其他大洲相比,它有许多独到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相似文献   

15.
张苏平 《化学教学》2002,(11):18-2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卤素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应用知识。2 .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 ,初步掌握氯气的部分有关化学性质。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引导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2 .通过氯气在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3)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德育目标 (略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氯气的性质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 :设问激疑———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案例分析 (开放性 )四、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国的河流”为例,设计“走遍中国寻秋水、地区分布辨河流、水文特征探成因、最美季节观河景”四个分主题贯穿教学主线,提供主题式情境教学,探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聚焦素养内涵,整合教材内容;选择生活素材,创设整体情境;关注学生主体,细化教学实践;落实多元评价,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圆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并熟悉圆的特征。3.学会使用圆规画出圆。4.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5.培养学生合、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教学过程:一、直观引入,感知"圆"出示一张圆纸片,问:这张纸片的外圈是…圆。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是圆的,你能举例说出几个圆形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第一课时《气温分布》【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记清 1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及位置。2 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以及运用各种地图、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 ,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我国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的图、表以及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图 ,分析概括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和成因。【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1.尝试绘制自己所在学校的平面草图;2.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3.利用平面草图,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并能进行地图上的简单计算;4.从自己所在的社区(街道、村、学校)入手,感受其生活。并能利用图介绍其位置和周围的环境;5.初步培养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等。二、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难点:正确绘制平面草图并能介绍自己学校(家、社区)的位置和周围环境。三、教学准备1.所在学校的平面图(或学校所在社区的平面图);2.上虞市地图;3.投影片若干(或自制多媒体课件)等。四、教学思…  相似文献   

20.
邓小红 《地理教育》2013,(Z2):91-91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农业的重要性;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