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哲学问题的思考,使教学哲学逐步从与教学论浑然一体状态成为显性的专门研究领域,这一历程在我国历经了教学哲学初显于教育哲学研究中、教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相对独立、教学哲学研究视点的逐步扩展和视界的分化三个阶段。当前,我国教学哲学研究中存在教学哲学研究者的角色意识不强、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尚嫌表浅且基础单薄、对教学实践问题的关注仍然平面化等问题,使其难以完全摆脱依附状态而走向真正的独立。教学哲学要逐步摆脱当前的困境,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最终获得自身的独立,教学哲学研究者应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加强教学哲学理论研究,形成教学哲学研究范式,确立教学哲学作为新兴领域的独特学术地位;规范教学哲学研究,发挥教学哲学对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反思的能动作用,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关注并倡导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的反思性研究,发挥教学哲学对改革实践、理论探讨的概括提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概念的起源、理论的开创、哲学人学与科学对人的研究、传统哲学对人的探索,以及人本主义哲学的逻辑关系几个角度阐明怎样从哲学意义上理解当代人学思潮的内容和实质。本文还概括介绍了这个思潮怎样在国内外社会变迁和理论文化进步的推动下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概述了哲学人学理论在我国高校哲学专业教学和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及教学队伍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并尝试指出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育哲学”研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自20世纪90年代郑毓信开创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起,中国数学教育哲学发展至今已20多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从哲学视角剖析数学教育现实问题;数学教育哲学学科基本问题研究。至目前,该研究具有以下特点:数量少、起点高;理论成果丰富、学理分析匮乏;现实问题研究广度有余、深度不足。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需要积极开展数学教育哲学学科基本问题研究,积极探索数学教育哲学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哲学思考已开始成为教学设计的前提假设,而功能语境论是新近出现于心理学中的一种哲学观点,对教学设计具有多方面潜在贡献。通过对功能语境论的语境论世界观基础和行为分析表现形式的简要介绍,分别阐述了功能语境论对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实践取向和教学设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而明晰了功能语境论对教学设计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哲学关照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为匡正广大一线教师对于对话教学认识上的误区,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三个方面为有效的对话教学寻找理论依据.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是审视对话教学有效性的哲学依据;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发展性教学理论是审视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育学依据;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意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是审视对话教学有效性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成性教学:含义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融教学价值观、认识论、知识观与方法论于一体的教学哲学。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确立,达成了理论本身的清晰与明辨;实现了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彻底批判与超越;使教学思维从本质主义思维向现实关系思维转变,体现一种教学思维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刘清华  周仕德 《科学教育》2007,13(3):F0003-F0003
教学设计的研究,“如果从1962年格拉泽明确地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算起,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教学设计’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80年代,以加涅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基本成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以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崛起。在我国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直到90年代以来,才有少数教学者注意到教学设计并开始引介。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历史教学设计的思想就已经显示,重点是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王玉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价值哲学专家,在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取得了丰硕而深刻的研究成果.本文重点对王先生的一些学术思想和治学心路进行了评介和讨论.主要包括:对价值本质的认识;对理论价值哲学和实践价值哲学的区分;对贯彻全面彻底的关系思维的倡导;对实践核心论的批判;对走出价值哲学研究困境,从自发到自觉的期盼与呼唤.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既往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多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改造教学预设的技术方法所具有的缺陷,提出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构建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生成性教学,是从教学价值澄清入手对现代性教学理论的物化批判,是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反思和超越。生成性教学哲学的确立有助于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了从客观认识论到学生生存发展为本的认识论转变,有助于促进新课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践行。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教学哲学的研究──兼论教学论的一个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对教学哲学的研究──兼论教学论的一个发展方向刘继武山东师大教学实践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着的,教学理论与哲学也是不可分割的。尽管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发展历程是漫长的,时至今日,教学哲学从哲学,或者说从教学论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是事实。...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涌现出各种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派别,从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罗米索斯基的“知能结构论”、到赖格卢特的“精细加工论”、巴纳斯的“宏观教学设计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论”,从引进国外的相关理论到中国自己的“主导—主体”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研究。但教学设计,顾名思义,必须是从研究教学、教学过程入手的,也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两点基本的要求:其一,紧贴教学的特性;其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尚未进入教学本体论的自觉理解与建构。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角度 ,即从“教学本体论”的层面对以往我们对教学存在的认识进行反思 ,力求使我国教学本体论研究从心物二元论为前提的“思维本体论”中摆脱出来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生成论本体论”,从而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符合现代哲学思维水平的教学观念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探究教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方面。在理论方面,从研究问题来看,主要研究了探究教学的涵义、价值、理论基础、类型、特点、条件、要素、模式、设计、实施与评价、师资培训等问题;从研究视角来看,主要有教育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哲学视角、学科视角、比较视角等。在实践方面,主要研究了探究教学程序、案例研析、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与建议等方面的问题。我国探究教学研究的趋势是:构建高水准的探究教学理论体系,探究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融合发展,探究教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内在化。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理论的突破可以对哲学在某些领域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而哲学则根本上限制了物理研究的范围,所以两者宏观上的联系非常紧密,从哲学角度来看待物理,本质的理论便会显而易见,物理哲学所形成的是一种辩证观点和辩证意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投入合理的哲学视角有利于升华物理教学的高度,更加全面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至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对建立在线性的封闭系统观、决定论的可预测性基础上的传统教学设计观带来巨大冲击。教学设计处于变化之中,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其设计、控制与优化可以从混沌理论的角度重新思考,从而拓宽现代教学设计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体悟教学的基本理论一方面来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哲学、心理学、知识论等背景性的时代理论成果,通过理性演绎和体悟思辨阐释新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体悟教学的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相对于基本理论而言,体悟教学的实践要丰富得多,尤其在语文学科,涉及理论研究、阅读教学、诗歌教学、习作教学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并存,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语文学科体悟理论的研究是语文课标要求的反映。体验和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关系的研究发现 ,一方面学习理论制约和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提出了教学设计的理论问题并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 ,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理论提供了一套措辞方式和新的研究规范 ;另一方面教学设计理论依据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对不同的学习理论进行了接受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看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确认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研究,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认知主义、境遇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哲学基础,以我国组织学习需求调研为现实基础,以理论层研究为主线,探索和发展了新时代因地制宜的组织学习理论体系,其涵括了AIR-SPA组织学习理论与U&P教学设计理论双重理论。虽同属教育研究框架的"理论层",但AIR-SPA学习理论与三大哲学体系一同,为U&P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铺垫了理念基础,而U&P教学设计理论则是AIR-SPA学习理论明晰的"实践地图"。AIR-SPA组织学习理论发展的宗旨是通过阐述学习的内在属性及关联,更新培训者的学习理念,增强组织教育研究及学习实践的科学性与深入性。  相似文献   

20.
认知负荷理论:教学设计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以下简称CLT)最早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J.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CLT理论从认知结构入手考虑教学设计,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对认知负荷的内涵、类型做了详尽描述,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CLT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