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所著《寂静的春天》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影响的环境科学著作,开创了一个新的“生态学时代”。以生动流利的语言,深刻地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经营者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杀虫剂,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事实,致使本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寂静了。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伦理呼之欲出。就生态伦理的概念、本质、及构建生态伦理的原则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绿色化学:让春天不再寂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清时 《百科知识》2001,(10):27-28
大自然面临寂静的春天人类社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发展很快。但在同时,由于忽视了环境问题,使人类付出了沉重代价。例如像DDT这样的杀虫药尽管杀死了许多害虫,促进了粮食增产,但也对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美国女科学家雷切尔·卡森最早发现这一问题,她在1962年写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告诉  相似文献   

3.
生态技术创新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荣诚 《中国软科学》2004,(5):159-160
一、生态技术创新的背景 生态技术创新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或者更早些时候,1963年美国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和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W.福雷斯特(J.W.Forrester)和D.L.麦多斯(D.L.Meadows)出版的《世界动力学》和《增长的极限》等著作的发表,引起世界对当代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密切关注和激烈讨论,特别是以下三种现象更使生态技术及其创新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信息传播及其伦理准则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璐露  吕坤良 《情报科学》2006,24(2):180-184
本文概括了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的三种形态,论述了网络言论传播引起的信息生态危机,探讨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的核心伦理准则——公正评论。  相似文献   

5.
"春天来了,静悄悄的,没有鸟语,没有花香,到处死一样的沉寂……"这个可怕的春天景象是美国女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写的,她经过长达四年的调查研究,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了杀虫剂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在她的书中,她尤其抨击了一种叫做滴滴涕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生态环境及其预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62年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后,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被提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本世纪70年代初,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工作。198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斯迈尔针对中国环境问题作的专业评价,直到现在仍被西方认为是第一部全  相似文献   

7.
一、全球可持续发展 现在地球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水温逐渐升高,怎么挽救我们的地球?地球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女科学家在<寂静的春天>文章中谈到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其实就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1962年,美国女作家拉切尔·卡森写了一本书,叫做《寂静的春天》,书中阐述了自本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并正在加速对环境的污染,首先敲响了人类应珍视大自然的警钟。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生存的空间构成威胁,也对出土的古代文物造成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9.
公正是公共行政伦理中最为重要的范畴,既体现出公共行政伦理的价值,同时又体现出公共行政本身所具有的基本价值。公共行政伦理的本质特征在于政府行政的“公共性”,而“公共性”正是政府公共行政公正的决定性因素,与公正的内涵一致。学者们虽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公共行政伦理进行了研究,但对其核心价值公正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行政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金杨华  谢瑶瑶 《科研管理》2015,36(12):75-82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影响的以往研究注重组织内部变量,相对忽视其社会效应。本研究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310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分析了伦理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社会公正感和生活满意度等社会性变量的影响。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社会公正感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公正感和工作满意度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支持了伦理型领导对社会结果变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略论科技元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科技元伦理学”的概念,并视其为元伦理学在科技领域中的体现,或科技伦理向“元”问题的提升,再就善恶、责任、公正、代价等科技伦理的核心范畴展开了元伦理层次的语言分析,力求使科技伦理的这些基本价值词和道德词明晰化,以求科技伦理的道德原则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旨在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法/过程]以《瓦尔登湖》《沙郡年记》《寂静的春天》等自然生态文学为阅读样本,组织大学生结合特定场景进行深度阅读,并将阅读前后做对比分析,检验阅读疗效。[结果/结论]依托实景并深度阅读特定自然文学,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意志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大学生阅读心理中"心景"与"风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积极的生态心理阅读疗效。  相似文献   

13.
许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并读过这本《寂静的春天》。这是一本引发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被列入“20世纪100篇最佳新闻作品”榜单。  相似文献   

14.
祝艳  贾凌昌 《科教文汇》2008,(32):215-215
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于是应当强化发展过程中的公正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伦理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广义生态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优化规律,使个体伦理的利益准则向群体伦理飞跃,直至上升为生态伦理——但其出发点却仍是人类利益。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生态伦理,是一种等级性的、非至上的伦理。从大系统进化的标准看,真正以生态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广义生态伦理是更加合理、优越的伦理;尽管完全实行的条件现在尚不具备,但倡导这一具有一定超前性的观念,却对目前生态伦理原则的贯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卡森《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生态文学开启之作巴它通过对化学杀虫剂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的危害,批判和演示了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重读这部标志性作品,会感悟到它对现代科学发展发出的多方面警示:科学发展应以维护人类生态环境的视域,检审其在社会文明中的价值和意义;科学家应以崇高的使命窘和责任感,批判科学的滥用和无序发展;科学的发展应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符合人与自然相生相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春天没有鸟语花香,并因此让人类警惕杀虫剂和化学药品污染可能改变人类和自然生态的命运。近50年后人们的担心更多了,例如,虫媒的减少使得人类可能拥有“没有蜜蜂的春天”。而在以蜜蜂为代表的传粉昆虫大量减少背后的更大忧虑是,人类赖于裹腹生存的食粮会不会大幅减少,全球的粮食危机会不会因此而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18.
技术的生态伦理规约是指在技术系统中相关技术主体的技术活动要受到生态伦理准则的规范与约束。技术主体在技术活动中应遵守以下生态伦理原则:尊重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合理应用技术开发和利用资源,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实现技术的生态伦理规约,要加强技术主体的生态伦理自律控制和他律控制。要通过建立健全技术评估和预警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违反生态伦理原则的技术产生。  相似文献   

19.
周有恒 《知识窗》2001,(3):38-39
在世界环保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出身的女作家,她生前颇遭非议,毁誉参半;死后却声名鹊起,遐迩闻名.她出版了一本名为&;lt;寂静的春天&;gt;的著作,在近40年后被视为全球性环境保护、绿色和平运动开始的标志,还被列为20世纪世界重大事件之一.此人就是被誉为“世界第一位环保女斗士“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183;卡森(Rachel Carson).……  相似文献   

20.
知识生态标准语境下的伦理决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创造了知识,人类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自然-知识"的知识生态环境之中.伦理决策实践能够在知识生态的人性认同标准、系统标准、历史限度标准三个基本标准中找到语境认证.知识生态的人性认同标准为伦理决策提供导向作用;知识生态的系统标准为伦理决策提供良好条件;知识生态的历史限度标准为伦理决策提供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