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姜澎 《教育导刊》2009,(9):64-64
“富不过三代”现象 古今中外大量家庭兴衰史表明,无论某一家庭通过什么途径发家致富,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被世人总结出一条定律,叫“富不过三代”。  相似文献   

2.
"富不过三代"现象 古今中外大量家庭兴衰史表明,无论某一家庭通过什么途径发家致富,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被世人总结出一条定律,叫"富不过三代".  相似文献   

3.
郎月照青松     
当他高低不平地走上讲台时.我们有点吃惊:这个瘸子是谁?他来干什么? “我父亲病了,从今天开始,我来代他上几节语文课。”声音沙哑.但并不难听。 有人居然鼓掌了.稀稀落落的,说不清是欢迎,还是反对。我没有鼓掌。我虽然不喜欢李老头的课,但一听他病了就鼓掌,显然不太合适——再说,龙生龙,凤生凤,  相似文献   

4.
闽西多山,崎岖怪谲,从高远处俯瞰,恍如一棵苍老遒劲的树根。这块紧凑得像挤压过的山水,贫瘠而有气势,因而英才辈出,生龙活虎。龙岩东肖乡龙泉村,有一农户,祖宗三代像顽石一块没挪过窝。户主目不识丁却精通农艺,干过很多营生,从脚夫到菜农,五花八门。他悟出一条理儿:不识字不成!当他得长子时,就冲自己发了很:“拼命也得让儿子念上书。”后来,他的5个儿子都念上了书,考入了名牌大学、现在都成了名教授。这家姓陈,儿子们名都取“富”,寄托了一位农民实实在在的盼头。不久前我采访了二子陈村富教授和四子陈荣富教授,听到了一段让人深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薛涌 《教师博览》2008,(2):52-53
盎格鲁撒克逊有一套培养精英的办法,避免了中国那种“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相似文献   

6.
小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的头号亿万富翁。尽管他富甲天下,但他对儿女们的家教观念,可谓独辟蹊径高才卓识。俗语日:富到穷,三代中。他意识到:富家子弟之所以浑浑噩噩,是因为他们不必为挣钱发愁、为事业拼搏,终日锦衣玉食,无所用心。曾身为世界首富的儿子,小洛克菲勒饱尝了遭人嫉恨和唾骂的折磨。为此,他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男性系上围裙更多地承担家务,当女性在职场上越来越彪悍。当有个声音在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当社会发出“拯救男孩”的呼吁,而女孩越来越有担当……我们该如何审视这个多变的世界?在变化中探出一个思路.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北大学2008年高考作文题 1.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压力效应     
《压力效应》是一种什么东西触动作的灵感呢?或是他的孩子淘气。或是他的妻子逛商场,这不必追究;是忧心忡忡。还是轻松愉快。这也不必追究。总之是为莱件事所触动,他从他的学识和经验里联想到大海上遭遇狂风恶雨的一只空船,联想到那个旅游点上的“鬼谷”。因为学识,他知道只有让船灌满水才不会让风浪打翻;只有让人扛上东西,心理增大压力,才可以平安渡过“鬼谷”。从而慨叹人生。只有负重。才能稳步,不会因掉以轻心而失足。富无三代,这是个普遍的道理。难能可贵的是,作把他的学识和经验付与具体的两个实例,以警示世人,而成此佳作。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为学》,我们印象最深的可能是蜀之鄙二僧欲去南海的故事。结果怎样呢?贫僧至而富僧未至,这样的结果很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贫僧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取决于他的自信心和主观努力;富僧之所以多年欲至南海而未成,因为他一味等待物质条件的完备。  相似文献   

11.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3,(10):18-23
当你被错怪、受委屈时,你该如何正确处理?当你总羡慕别人的优点时,你如何应对自己这种嫉妒情绪?在台上演讲的那位好紧张,你觉察到了吗,你该怎么做?作为大队长的他参加班干部“竞选”却落选了,他心里怎么想?他在班上不受欢迎,小组合作学习时总遭人排挤,如果你是他,你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2.
刘小双 《成才之路》2011,(10):78-78
一个人,只有当他能明辨是非曲直,并能正确处置的时候,才能真正独当一面,成功地当好掌舵人。三尺讲台之上,如何乘风破浪做一名成功的掌舵人呢?  相似文献   

13.
1.某班级在本学期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了一次辩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小王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以‘世界首富’就是他成功的衡量一个人成你是否赞同小王的说法?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富在智慧     
富不过三代。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生活在富裕家庭里的小朋友,也许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人,到底怎样才算富有?继承前人的财产,可富一时,难保长久。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可舒服一世,难得舒心一生。物质的财富,容易流失掉。精神的财富,可以流传百世。这样,你就可以理解,父辈为何不把大笔的财产留传给你,而是不计成本舍得花钱让你接受最优秀的教育,让知识本领充实你。这就是智慧,也是人间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富在智慧@徐福源$佛山市顺德区北蟯镇中心小学!校长广东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5.
杨洁  陈国鹏 《父母必读》2009,(11):84-87
孩子一哭就要抱起来吗?为什么他会把摆好的积木猛然弄翻?当你批评他的时候,他反而伸手要求“抱抱”……怎么理解这些可爱的身体信号?  相似文献   

16.
土班长     
在班委会竞选会上,李泽第一个站起来,他说:我要当班长。“李泽要当班长?”“一个乡巴佬刚从乡下转来想当班长?”“没门儿。”同学们议论纷纷。竞选的结果自然没有他的边儿。  相似文献   

17.
4月,青海玉树的那场大地震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弦。当人们为废墟中的遇难者伤心落泪之时。也为一个名字和他的故事深深动容:14日那个噩梦般的时刻降临玉树的时候.在玉树孤儿院当义工的黄福荣已安全地跑到院中空地,当得知教学楼里还困着三个学生和一个老师时,他义无反顾地两次冲进教学楼救人。不幸在余震中罹难,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18.
“课文评点”是《教师教学用书》(下称《用书》)的核。部分,当应好好挖掘才对。可有人认为:既已“评点”,何需“挖掘”?其实,“课文评点”只“立足于点拨”(用书扉页“说明”语),它不打算、也不可能把课文的每一处都说透。自然,就要留下一片片的空白。在它的深处,或许就埋藏着许多宝贵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这里,我仅举三例说明。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情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这是《为学》…  相似文献   

19.
隰县城南乡车家坡村脱盲学员郑晋福,过去识字甚少,1992年进入扫盲班学习,三年之后,他不仅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而且依靠科学技术走上了致富之路。郑晋福年幼时因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只念了两年书便失学在家放羊。三十年过去了,如今,当他看到别人致了富,自己却...  相似文献   

20.
在南翔,张昌革是受人尊敬的老校长。他当校长的历史,几乎占了这个行将过去的世纪的一半。究竟有多少南翔子弟曾受教于他门下而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材,无人作过统计,只知今天镇上有好些人家,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