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前,全国有三种填报志愿的时间安排:考前、考后和公布分数后(即“出分”)。而今年全国各省(市)考生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已经初步确定,其中,考前填志愿的省(市)有5个:北京、上海、重庆、吉林、广东;出分后填志愿的省(市)有10个,包括浙江、四川、河北、江苏等;而余下的16个省(市):河南、云南、安徽等,是在考试后出分前填报志愿,即从6月初开始。对于考后填志愿的考生来讲,回忆自己在考场上的表现,以估量出自己能考出的恰当分数,无疑成了考生的一大难事。如何准确把握好这其中的不高不低,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度”呢?主观题的估分准确与否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有三种形式:考前、考后估分和出分。就目前高考前填报志愿来说,今年还有5个省市,分别是北京、重庆、上海、吉林、广东。5月,考前志愿填报就要开始了。为此,本期组织了一组既有老师也有学生的“志愿经”,主要从考前志愿填报的角度,来谈谈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应抓住的重心所在。希望能给考前志愿填报的考生多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招生》2003,(3):16-17
今年,全国普通高考提前,因此,各省(区市)的招生工作日程安排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志愿填报的时间,各省(区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作为考生来讲,则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需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我们在此刊出的全国部分省(区市)高校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表只起提示作用。考生在使用时,还应特别留意当地招办发布的招生信息及当地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志愿填报的时间,很多省(区市)已在考后进行填报,也请考生在参阅本表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高考结束后考生即面临着志愿的填报。我国高考志愿填报在方式上无外乎三种: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但不管是那种方式,志愿填报都存在着一个“猜”的问题,都不能摆脱选填志愿的风险。如何掌握填报志愿的规律,恰当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校和专业,最人可能地提高志愿的命中率,是考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填报志愿前应先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等于是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然而,最让考生和家长牵肠挂肚的还是高考志愿填报。今年,我们注意到,考生志愿填报的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均实行了考后填报志愿。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高考后在没有看到准确考分的时候,如何进行科学的估分,已经成为困扰考生填报志愿的一只“拦路虎”。本刊近来也接到不少考生、家长的反映,他们用打电话,致信函、甚至亲自登门等方式纷纷向本刊编辑部咨询如何在考后进行估分填报志愿等相关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地约请国内一些重点中学、一些多年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班主任、阅卷老师撰写指导章或对他们进行采访,请他们从考生临场发挥、高考评卷、不同考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9,(5):6-7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说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有着其规律性。目前,我国内地从志愿填报的时间上区分,分为考前填报和考后填报两种,考后填报又分为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知分填报。从志愿结构上分为顺序志愿(1,2,3……)、平行志愿(每批所有志愿都是平行的即A、B、C……)和顺序志愿+平行志愿(重庆重点本科就是每批1个一志愿,2个平行的二志愿,3个平行的三志愿)。 不论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对于考试成绩特别好的考生来说影响不会很大;而对于考试成绩中等的考生来说,不论是考生还是考生家长都面临不好选择的困境。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在志愿填报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报志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分为考前填报、考后高考成绩公布前填报、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三种,但是,无论何时填报,都存在着共同的未知因素——不知道有多少人填报了你欲填报的高校,因而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理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8.
一、具有良好的心态不管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都是根据考生自己的成绩水平和志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一般来说,考前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态紧张兴奋、信心十足,同时还不无几分侥幸和投机;而考后填报志愿可能使部分考生心态转变为雄心锐减,患得患失,又多了几分谨慎和保守。考生这种心态,直接影响着填报志愿的命中率。特别是部分考生过份求稳,临场退却,放弃本来能上的高校。  相似文献   

9.
一、定位:我能考什么大学 正确定位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首要环节.一是给自己定位:考生的定位依据是本人在高中三年各阶段的学习成绩和高考前期的模拟考试成绩以及应考状态(考前填志愿)或高考估分成绩(估分填志愿)或高考成绩(出分填志愿),所以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高考结束后,对于绝大多数考后填志愿的考生来说,要面临的就是志愿填报。作为录取第一主体的高校招办负责人,从他们的角度看,考生的志愿填报要注意些什么,要规避些什么?本期我们特约请了21所部委属院校的招办负责人,来参与本次志愿“细节论坛”。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1.
高考结束后,对于绝大多数考后填志愿的考生来说,要面临的既是志愿填报,作为录取第一主体的高校招办负责人,从他们的角度看,考生的志愿填报要注意些什么,要规避些什么?本期我们特约请了21所部委属院校的招办负责人,来参与本次志愿“细节论坛”,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 高考志愿填报分为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公布分数之后填报三种隋况。目前,部分省市实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方式。这种填报方式的缺憾是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技术性难题:估分是有误差的,这个准确程度很难把握,特别是主观性试题,考生对标准答案理解的角度不同,容易从两个极端认识自己,不是过低估计,就是过于高估自己,无形中给准确选择志愿设置了一些障碍。考生在高考结束以后常常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去对待学习,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  相似文献   

13.
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减少了考前填报志愿的盲目性。考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选报志愿,极大地提高了报考志愿的有效性。然而,从近几年实行考后报志愿的情况看,有的学校志愿过于集中,出现志愿“撞车”、考生“扎堆”,几乎每年都有高分落榜的现象。准确把握志愿填报的要领,使自己的志愿既不“高攀”,又不“低就”,于是,选报志愿的方法,就显得犹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的体会,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考生选择填报志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03,(10):20-22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今年各个省(区市)的招生情况如何,在录取工作中有什么新的特点,生源分布、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又怎样呢?为此,本刊对今年部分省(区市)普通高校录取情况进行一次盘点,一是对各省的录取情况的。总结,二是各个地方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志愿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给来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徽教育》2011,(7):8-9
【正】填志愿主要看排名只录取"A志愿"是忽悠本刊讯填报志愿,分数和排名哪个更重要?学校宣传的"只录取‘A志愿’考生"可信吗?选择复读会影响明年录取吗?6月25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郑大明率省考试院相关工作人员做客安徽教育网,在线回答考生关心的诸多热点问题,指导考生填报志愿。  相似文献   

16.
定位:我能考什么大学 正确定位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首要环节.一是给自己定位:考生的定位依据是本人在高中三年各阶段的学习成绩和高考前期的模拟考试成绩以及应考状态(考前填志愿)或高考估分成绩(估分填志愿)或高考成绩(出分填志愿),所以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了解你所在班级、年级的平均成绩、每年中学高考成绩、上线人数,本届学生与上届学生相比优劣程度等,给自己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努力推进高考志愿填报制度改革.2008年鼓励各省(区市)采取平行志愿投档,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努力降低新生报到流失率.据此,各省(区市)招办也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在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方式的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出台符合本省省情的填报方式.  相似文献   

18.
志愿填报模式改革是高考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志愿填报时间由考前调整为考后,投档录取模式由顺序志愿调整为平行志愿。为探讨志愿填报模式改革对于高校招录工作的影响,笔者从北京某市属工科院校生源调查数据和录取分数情况入手,通过四年数据的纵向对比,呈现考生志愿填报和高校招生录取的新特点,并从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和专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发,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招生宣传、录取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刻,很多考生都以为从此“万事大吉”。殊不知,考后还有许多后续事务要做,更需要以小心谨慎的心态来应对一切,特别要重视那些关系到你的未来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下面,我们就为你一一道来考后要注意的细节,助你不留遗憾地写下victory(胜利,成功)这个单词。志愿卡要小心填Volition 年年高考,年年填志愿。然而,每年总会有一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致使一些考生错填志愿或填报了无效志愿。这种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1)填错院校批次位置;(2)误用往年资料上的院校代  相似文献   

20.
知分填志愿的第一步。是做好考生自身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有的放矢。在首次实施知分填志愿的省份,其重要性尤为突出。众多家长热切呼吁实施知分填志愿,以为减少了估分环节后,志愿填报就会容易,实则不然。知分填报志愿看似明晰透明,但考生及家长对报考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竞争会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