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惟一源泉。”作家的创作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学生的写作也离不开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如观察、调查、采访等,而观察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观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所谓良好的观察习惯,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处处皆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以钻探般锐利的眼光,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同时,观察要与联想相结合,观察是联想的基础,联想是观察的升华。联想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由此物象联想到彼物象…  相似文献   

2.
(一)一切智力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要归功于联想.所谓“联想”,就是通过一定的刺激,在头脑中将若干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新事物形象的过程。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将联想引入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应该说,联想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有它不容忽视的教育功能。①回忆功能。联想的前提是对刺激有关的旧事物的回想。当问到学生:“如果 a 和 b 都是质数,那么它们是互质数,对吗?”这时,学生首先的反应是“质数”与“互质数”的概念,随之还会联想到一  相似文献   

3.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相关、相似。通过联想由某一事物生发开去.以拓宽思路。从平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如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由“叶子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舞女的裙”:  相似文献   

4.
“计算原型”与启发联想祝中录这里所说的“计算原型”是指对算理概括程度较高的这类计算题。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与之相关联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巴甫洛夫说:“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成。”在计算教学中,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与题目相关、或相似的计...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它寓于思维过程之中,是由一种信息情景思索到另一种信息情景的心理现象,数学解题过程实质上是由未知到已知的一系列的联想过程,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使思维产生连动性,从而实现信息转换,沟通命题的结论与条件的逻辑关系,使解题的机智油然而生,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联想什么、又如何联想呢?一、抓住一种“式”的特征,联想到另一种“式”数学题目离不开数与式,数学命题的条件、结论一般表现其自身特点,解题时,如能及时地抓住“式”的这种特征,联想到另一领域的“式”的特征,从中悟出解题思路和方法·例1(1999年全…  相似文献   

6.
3.提高识字效率的几种有效方法  (1)创造联想的条件。  有关理论研究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只有把字的音、形、义三个因素统一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儿童在建立音、形、义联系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想和具有智慧性的间接联想。”因此,要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就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通过多次简单反复的认读,直接建立音、形、义的联系,这是一种简单的联想,是机械识记,花时较多。  ②利用字所在的位置,引起定位联想,这是一种间接联想,具…  相似文献   

7.
吴炜 《中学教学参考》2010,(28):116-117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对言语内涵的一种直觉能力,是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复杂心理因素的复合,是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积淀”相融合的一种心智技能。  相似文献   

8.
音乐功能的生理心理层面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现实生活。音乐离不开生活 (包括创作生活 ) ,生活也离不开音乐。音乐的影响可以说比任何艺术都要广泛。人类对于音乐与健康的认识、探索和追求是由来已久的 ,古今中外文化为此提供了详尽清晰的记录。我们这里试图从心理和生理的层面对音乐的功能进行探讨。一、对音乐愉悦身心功能的再认识音乐可以调节人的身心功能 ,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音乐对心理功能有调节作用 ,倾听音乐可改善注意力 ,提高兴趣 ,通过联想扩大思维。日本科学家测量出人的脑波在紧张时“β”波会增加 ,当放松时“α”波会增加 ,…  相似文献   

9.
杨张珍 《云南教育》2008,(12):13-14
关于“写作”的概念及内涵,《语文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余秋雨先生说得更为直接:“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确实,人类在社会之中是离不开表达和沟通的,而作文便是这种表达、  相似文献   

10.
文章来自于生活,文章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然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呢?一是在观察中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从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不凡之处,从普通熟悉的事物中看到新奇的地方。二是在观察中要善于思考,展开想象和联想。生活中的事物是曲折而复杂的,观察的真正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需要对观察所得的丰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因此,观察离不开思考,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7~9年级的写作要求有一条: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如何联想和想象呢?我认为合情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离不开意象这座思维的桥。所谓意象,指头脑中的客观形象与思想、情趣相融合,而形成一定的思想延伸和情感倾向的印象。简单说,就是蕴涵着情和理的印象。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认识前奏称为“表象”,认为思维离不开表象,由此及彼的思维纽带就是“表象”,而意象是表象的更深的一个层次,是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思维特征,有些动物会有简单的“意象”,但人类的意象更显丰富、深刻和广阔,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思维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方法各异 ,联想是其中之一。“联想”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有其特殊功效。“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它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 ,或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还是一种重要的发现方法 ,例如 ,由能被 6整除的数 ,就联想起一定能被 2和 3整除 ,因为 2、 3都是 6的质因数。因此 ,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 ,引发学生广泛联想 ,拓宽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运用因果联想 ,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因果联想是指具有因果关系的两类事物之…  相似文献   

14.
徐松 《现代语文》2013,(9):109-110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阅读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朗读能力离不开朗读训练。然而,由于目前语文考试没有或很少设置“听力考试”和“口语考试”的项目,所以有声的朗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师所忽视。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搞好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笔者谨借本文,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一、理解朗读内涵,认识朗读重要性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把无声的、缄默的文字转化成了有声的、响亮的口语。语文学习离不开绘声绘色的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它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按照朗读的熟练程度和朗读教学的推进过程,可以把朗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准字音,停顿处理得当,不错读、不漏读;  相似文献   

15.
后进生的转化离不开“规劝”,因此教师要在找出后进生错误原因的基础上真正认识、把握“规劝”的内涵和技巧,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掌握好直言与婉言的分寸,把好言语关。  相似文献   

16.
傅超 《学子》2014,(12):70-70
观察,是通过眼睛来认识事物、联想问题、发现规律。观察能力的获得,依赖于良好观察习惯的形成。达尔文曾对自己作了这样一个评价:“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国人的智力,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神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认识事物,揭开事物本质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行为活动,美术离不开观察,美术领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付芳 《辽宁教育》2010,(1):104-10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醒、澡”等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凑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的优化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研究,即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与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相同:从感性到理性,存在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将使我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反复运用“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教材中相当多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从实例引入,归纳定理、公式、法则,再到实践中应用。这种编排形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课本  相似文献   

19.
林天宋 《现代语文》2007,(3):103-104
何为联想和想象?想象就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而联想是由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即由此及彼,并反映出了物问的内在联系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两的共同点是由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心理过程,不同点是:联想是从有到有,想象是从无到有;联想重在“联”,想象重在“象”,是“想”的结果。刘勰在《心雕龙·神思》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可见联想和想象在学创作中的作用。同样,在阅读和鉴赏学作品时,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的参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指从一种心理过程引起与之相联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倘能运用好“联想”这一心理现象去诱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与之有关的新的知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