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智趣数学”的内核应该是数学味,而其外表应当是“趣味”。在小学“智趣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课堂异化现象,诸如简单化、复杂化、机械化等。真正意义上的“智趣数学”应当是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智趣数学”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实践”、立足于“未来”。“智趣数学”要始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味、醇美的数学味、醇厚的文化味。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数学教学走入了“生活味”过浓,“数学味”缺失的误区中。“生活味”过浓直接导致了学生陷身生活中无力自拔,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弱化。过于“生活味”成了当前数学课堂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林孟 《新疆教育》2012,(7):95-96
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味”,淡化“生活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弗赖登塔尔曾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如何实施“数学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儿浅见。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味”.淡化“生活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弗赖登塔尔曾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如何实施“数学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儿浅见。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实质上就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在数学“生活化”的命题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常常见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了教学内容和素材的“生活化”,却少了“数学味”;另一种情况是有了“数学味”,却少了生活的真实性。那么,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实施两年,起初我对课标中倡导的“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准,常常是顾此失彼。或是有了教学的“生活味”,却少了“数学味”;或是有了“数学味”,却少了生活的真实性。通过对小学数学第三册“统计”一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生活数学”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内涵。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这并不能说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表达时的“生活语言”能取代进行数学概念归纳时的“数学语言”。众所周知,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我们在数学教学时,既要明确地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同时又应该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既要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又要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次数学课程改革,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但由于一些教师认识上的绝对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时时强调实践,处处联系生活,甚至用“生活味”取代了数学教学应具有的“数学味”。作为一节数学课,究竟该如何把“生活味”和“数学味”融为一体,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里摘录了几个比较成功的教学案例,意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9.
如今,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深入教师心中,数学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红火的“生活化”景象。但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景象背后的一些不良因素:如“生活味”浓得有时甚至超过了“数学味”:将数学作为单纯的生活叠加,致使数学教学走入了极端“生活化”的误区: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安排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就肤浅地认为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面对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任由学生凭借其生活经验。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忽略了要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只关注其现实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超越。新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数学生活化不是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可以说,数学课堂是“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练习课中,我们更要注意把“生活味”与“数学味”融为一体,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王刚 《甘肃教育》2010,(11):31-3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连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生活化,而忽略数学化,使数学和生活的本末似乎有些倒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调和好“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的比例,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味道,也不缺失数学本身应有的味道,使生活味与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标教学的推广过程中,一些课堂出现了偏重“生活味”,忽视“数学味”的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味”呢?根据当下有关“数学味”的不同看法,阐述了一些对“数学味”的认识:解决问题时过程的逻辑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本质是一种客观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内涵与儿童趣味之间寻求和谐。一方面,要敞亮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关注教学的数学化过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生活世界,教学要注重儿童化的改造。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数学味”必须具备“儿童”特质,要能激发儿童的探索天性,促使其积极地感悟数学,形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但由于一些教师认识上的绝对化,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时强调实践,处处联系生活,甚至用“生活味”取代了数学教学应具有的“数学味”。作为一节数学课,究竟该如何把“生活味”和“数学味”融为一体,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里试图借助两位教师对《认识人民币》一课的不同教学实践,谈一点体…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实施两年,起初我对课标中倡导的“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准,常常是顾此失彼.或是有了教学的“生活味“,却少了“数学昧“;或是有了“数学味“,却少了生活的真实性.通过对小学数学第三册“统计“一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生活数学“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内涵.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颖 《数学教学通讯》2023,(18):52-53+60
高中数学学科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就是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核心之一.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当大部分教师重视灌输定义、定理、公式,以快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往往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脱离了数学建模实践,而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对数学作用的质疑,认为高中数学不过是高考选拔工具罢了.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可以简称为“知识建模”.但实践证明,取向正确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数学建模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生活味”,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可以简称为“生活建模”.它包含着“知识建模”,看似影响的因素更多,却更接近学生的学习核心.  相似文献   

18.
有“数学味”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对数学教学要有“数学味”的认识日趋一致,然而“数学味”的内涵尚未有明晰的界定.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把握和调整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生活味”的同时凸显“数学味”呢?首先,有“数学味”的数学课,必须凸显数学知识与技能训练.凸显“双基”即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优良传统.然而,课改以来,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设置不明,导致实施过程中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或被冲淡,或被虚化,或遭失落,数学课堂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失去了“数学味”.在落实“双基”目…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实施两年,起初我对课标中倡导的“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准,常常是顾此失彼。或是有了教学的“生活味”,却少了“数学味”;或是有了“数学味”,却少了生活的真实性。通过对小学数学第三册“统计”一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生活数学”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内涵。现摘录如下:[片断一](背景资料:2005年11月6日,我县举办了盛况空前的首届美食文化节。在文化节开幕那天,适之街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来自全国各地的宾客们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20.
我心中的“五味”数学是指: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数学味”、关联数学与生活的“生活味”、体会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文化味”、品味数学教学潜移默化而熏陶的“美味”、凸显数学学习的“趣味”。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整合,努力构建“五味”合一、“多滋多味”而又充满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