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去世了,但他关于创新人才与创新精神的论述言犹在耳。他认为,创新人才敢想别人之不敢想,敢做别人之不敢做。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创新人才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与气候。他说,加州理工学院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向权威挑战。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古代杰出数学家祖冲之逝世1500周年。值此举国上下喜迎新世纪,喜庆澳门回归,科教兴国,锐意创新,深化改革,举国欢腾的新年伊始,本刊谨以学习祖冲之,作为新世纪的新年献辞。 公元5世纪,中国出现了一位科学巨人──祖冲之(429-500)。在数学上,他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阐诉了探究、实践、体验、创新活动的意义、特点、基本内容、探究活动的方法和过程等,开展科学实验探究创新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鸡蛋撞地球”主题科学创新体验主要阐述,民族的创新精神要从小开始培养,特别是要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使之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科技教育活动中,科学体验创新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是、创新与合作,可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强化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余兴国 《天中学刊》1999,14(4):108-110
竺可输在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与他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分不开。竺可须认为,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近代科学方法只限于归纳法与演绎法。但竺可桢认为“假说一演绎法”才是真正的科学方法。竺可输在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领域里开创了一种记载研究法。竺可份的科学方法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保持了张力。  相似文献   

6.
张超 《人民教育》2024,(1):70-72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以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为视角深度阐释、挖掘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元素,从培养爱国精神、树立理想信念、鼓励探索创新、坚守学术诚信等方面探索在科学教育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立足我国科教事业实践构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价值观的培育与培养策略,为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在刘徽、祖冲之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无人在微积分发展中建功立业.长期的封建专制和闭关自守政策,束缚了科学的发展.在外国人心目中,古代中国巳从一个文明古国变到了科技长期停滞不前.改革开放是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内在地包含科学精神;而科学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构成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社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学精神的缺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科学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求是精神、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实证精神、宽容精神等.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科技与创新的前途及命运,从事物发展的内因来说,大学生必须通过学习科学、提高智力、积极实践、坚持创新等途径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创新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它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得以实现,而创新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意义重大。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营造创新文化、树立科学精神、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从小接受西方式教育,深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对于教育问题,他从自己当学生、教师及科学家的经历中感悟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见解。钱学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传授科学方法,倡导技术科学思想。他晚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作者运用逻辑推理、案例分析、求异比较等研究方法,剖析西方科学文化与钱学森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后者的核心理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科学教育已发展成为科技教育,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科学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是发展学生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过程的载体。我国应加强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注重在中小学开设的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设计理念与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对科学课程各学科内容进行改革,将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教育相结合,将技术因素渗透在理科教材中,并且重视培养技术教育方面的师资。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管理工作的重点,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和模式对于促进科技成果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出发,通过剖析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的各环节,找到成果转化的瓶颈,认为良好的外部综合服务环境是保证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成果转化模式以供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应以实现“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前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刨新体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自身优势,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造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最终目标,茳高职院校建立产学研基地,旨在为校企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搭连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科学家责任的必要性,探讨大科学时代科学家责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认为在大科学时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家责任的范围和要求都较小科学时代更为复杂。为此,科学家不仅要负起强制性责任,还要关注倡导性责任;既要通过严谨的创新活动,扩展科技知识系统,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还应监督科学成果社会应用的合理性,思考、预测、评估科技知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是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并服务于社会的高端人才。一个合格的理工科研究生应该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理工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除了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的培养机制外,还应该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理工科研究生科学实验研究的培养环节,以实验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为国家造就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范叶云 《成才之路》2021,(14):52-53
教师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唤起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注重方式多样化,发掘课外科技活动的潜力;注重创新自主化,增强课外科技活动的活力;注重活动系列化,提高课外科技活动的吸引力;注重活动实践化,加大课外科技活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实践论、系统论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在这一体系中。他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并倡议要将科学技术业作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产业大力发展。同时。通过吸收国外系统工程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经验。实现了中国系统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此外,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思想”,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论问题上.一提出了极为深刻的见解。为我们研究新时代创造学方法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承上(英国)启下(德国)、继往开来的法国科技创新模式,对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成为当时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法国的科学观念的创新、科学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运行机制的创新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希对当代中国的科学创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