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塌方是山岭隧道建设过程中出现概率最高的工程地质灾害,其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为了定量反映各因素对塌方的影响,首先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塌方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塌方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层次判别矩阵,对塌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权重计算。研究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模型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分析结果可信。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围岩自身属性(包括岩石强度和岩体结构类型)和地下水对塌方的影响最大,它们的权重之和为0.6565,占总权重的65.65%。施工中应注意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提高围岩的强度,并注意加强对地下水的处理,预防塌方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油坊坪隧道围岩层理间填充的粘土矿物,主要成分为伊利石、石英、蒙脱石等,该类矿物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引起塌方,通过对油坊坪隧道塌方情况分析,进一步探索该类型围衬砌支护结构合理性、施工工艺以及坍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建春 《科技通报》2013,29(2):112-114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造成塌方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地质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等都是有可能造成隧洞塌方的原因,不同项目的水工隧洞,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类别、地下水等差别很大,针对具体塌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解决隧洞塌方的有效处理方法.本文结合隧洞塌方处理的工程实例,分析了隧洞塌方产生的原因,在普氏压力拱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河电站引水隧洞塌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为类似工程事故的处理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技术施工和工程质量的掌控方面也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在水利工程隧洞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良围岩段的施工处理技术难题,因此,水利工程隧洞不良围岩的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则是关系到施工成败的关键一环。现在就结合水利工程隧洞施工中的技术经验,对断层、破碎带、塌方、胃顶、地下水涌出等不良围岩情况处理方案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隧洞塌方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其塌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质的松动,施工设计的问题等。本文从经常出现塌方的原因入手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处理意见,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隧道塌方处理工程量大、风险大、拖延工期,导致掌子面被埋,严重影响了正常施工,通过地质钻探等综合预测预报手段并结合塌落物分析,决定采用全断面注浆技术进行加固,有效地控制了塌方,并对围岩进行了加固,恢复了正常施工。  相似文献   

7.
隧道塌方在隧道施工中屡见不鲜,及时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不仅能保障工程施工安全还能仔证工期节省工程投入。文章简要阐述塌方的成因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预防,希望能对同类围岩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乳关隧道位于湖北省恩施州与重庆市奉节县交界处,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奉节端出现了洞内大塌方、地表严重开裂的现象,文章介绍了塌方处理的一些设计构思及施工处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了解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化情况,防止隧道塌方,为施工安全做出预警,围岩量测是隧道施工工序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隧道安全贯通的重要保障。本文对襄渝线烟蹬坡隧道围岩量测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隧道塌方管棚法处理的施工技术。根据开挖断面的实际地质情况,对本隧道塌方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对隧道塌方段采用大管棚法,结合掌子面深孔注浆,从而使隧道掘进方向的掌子面、拱顶、边墙全方位区域的围岩达到固结作用,确保隧道开挖施工顺利进行。施工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处理隧道塌方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塌方地段的地质条件很差,塌方形成围岩更加松软、错乱,会形成更大的山岩压力。因此,加强施工临时支护和衬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我们应对衬砌以外的空洞和围岩进行加固,填实塌穴,进行回填灌浆,力求根治,以免后患。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相对高差法来监控隧道因施工扰动产生的岩体变形,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分析拱顶沉降突变、周边收敛等现象,发现隧道在破坏前围岩的变形规律,可知在隧道开挖后15天内需进行重点监测,发生围岩沉降突变的断面进行加固,对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测和安全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峡口隧道进口段,为散体结构的残坡积硬塑状亚粘土和强风化泥质粉沙岩,围岩稳定性很差,易产生塌方,设计中采用超前长管棚对洞口围岩进行预支护。本文对渝湘高速D2合同段峡口隧道左线进口28m长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在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钻孔爆破、喷锚支护、超前支护、塌方处理、出渣方式、安全措施几个方面阐述了引细入汤工程隧洞开挖的施工方法,介绍了在工程地质条件差的围岩中,进行小断面隧洞开挖安全、快速、高效施工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5.
罗岭隧道围岩较简单,由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和基底白垩系罗定群砾岩和泥盆系东岗岭组砂岩、铁质砂岩、炭质灰岩及其风化层组成,白垩系和泥盆系呈不整合接触。穿越几处沟谷地带,隧道埋深浅,地质较差,主要由强风化砾、砂岩组成,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遇水易软化崩解,容易出现塌方的情况,并且,罗岭隧道穿越地层会经常碰到上软下硬的围岩,当罗岭隧道施工至RK5+069.5处浅埋段时出现了通天塌方,形成了约10m左右的地表塌陷坑。隧道塌方第一时间启动隧道施工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6.
李金刚 《科技风》2013,(1):161-162
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具有埋深浅、地层岩性差、存在地下水、周围环境复杂等特点。应用浅埋暗挖法设计、施工时,同时采用多种辅助工法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调动部分围岩的自承能力,并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和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并形成多种综合配套技术,本文以深圳地铁3号线购物公园站与Cocopark接驳口(B1通道)为例,介绍浅埋暗挖(CRD工法)的主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周春宏 《科技通报》2015,(3):108-111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长引水隧洞最大埋深达2525 m,绿泥石片岩洞段开挖期间出现大规模塌方、围岩初期支护后的围岩持续变形、临时支护结构损坏等情况,给引水隧洞整个施工过程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总结深埋隧洞软岩的变形特征,为类似工程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堤防除险加固的不断改进,地下混凝土连续截渗墙施工技术日益完善,并在大江大河治理中得到推广.因加固地段多为历史上的老口门或薄弱部分,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地下水渗流、槽孔变形、槽孔塌方等,为避免以上情况发生,通过总结以往施工中的经验,我们采用了槽孔钢架支护技术、开挖截渗沟、导渗槽等方法,有效的控制地下水渗流,减少槽孔变形、槽孔塌方的发生。特别在已经形成塌方地段处理时,大胆采用CZQ30多头组合钻进行施工,最后通过现场验收,墙体的强度与抗渗能力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鹏  贺志勇 《科技通报》2019,35(7):195-199
浅埋隧道地质具有复杂性条件,支护形式如果选取不当,容易发生塌方等事故。由于隧道受力分析具有较多不确定的因素,较难把握。对高拉拔荷载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合浅埋隧道进行监控量测的资料,利用对数函数进行回归方程分析,以某市浅埋隧道作为研究的对象,构建隧道施工工程实际地形、地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施工力学模拟进行分析,得出浅埋隧施工围岩变形的规律。对隧道施工路径地层稳定性进行研究,对岩土、隧道施工地层的应力场、支护结构以及位移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围岩整体水平位移呈现非对称的分布,该研究对浅埋隧道施工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紫坪铺导流洞F3断层及其塌方段隧洞刑宅过程中所采用的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施工技术。该项技术对松散破碎岩体、采空区、塌方体及富水围岩进行加固处理,循环超前支护,成功地解决了恶劣地质条件下成洞困难的技术难题,为导流洞贯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