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知识产权的技术措施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詹映  朱雪忠 《科研管理》2003,24(5):138-144
技术措施在当今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介绍了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中出现的技术措施,如终止子技术、T—GURTs技术,着重对其社会影响、技术措施保护与法律保护间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技术措施对于保护转基因作物的知识产权是有效和必要的,但不应当妨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农民的正当权益,也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文章最后对我国的相关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当今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实现企业科技持续创新的基本动力。本文主要从涉农企业角度探讨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建立农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农业企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基金;建立承诺制度,规范企业员工和科技人员的行为;实施农业技术专利战略和商标战略;加强农业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涉农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3.
宋秉斌 《科技广场》2012,(12):54-62
为了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并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强化对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剖析了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建设现状,最后着重针对性地提出了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激励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强国战略、规避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阐述了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取得的成效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提出企业是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力量,并建议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重点要做好的七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结合我国尤其是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高新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从出口贸易、科技成果评价、政策制定、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我湖北面对入世挑战,加强同国际接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农产品技术含量、知识产权品牌、农村科技服务、农民素质、技术学习动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营造技术学习氛围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及时出台激励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系列政策,营造技术学习氛围,加强农村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力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分析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高校科技管理中如何从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政策扶持等方面改革创新,强化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证券化已经逐渐成为知识产权融资的新趋势,在我国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有其重要意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推行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从制度层面、风险因素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未来农业、互联网、知识产权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智能资源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互联网农产品包装、宣传、销售、产业链拓展、权利维护等方面切入,探讨商标权、专利权、地理标志权及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在农产品电商化中的各种应用策略,以期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技术保护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柏振忠 《科研管理》2011,32(11):84-90
在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领域,跨国农业生物公司一直在寻求超越法律保护的技术措施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由此而产生,并通过其独特的占有机制,成为一种极端的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然而,基因利用限制技术首次获批专利以来就陷入了争论的漩涡。事实表明,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国际农业生物巨头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的研发和迈向商业化生产的步伐。对中国而言,未来也无法回避该技术的商业化。本文在分析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的研发推广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为我国保护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而且,我国自身的基因技术领域的强研发实力和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高接受程度等都将有利于该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而农户的留种行为对该项技术在我国推广的影响是有限的。研究结论包括两方面:一是在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之前,我国政府的政策选择应当审慎;二是顺应潮流,趋利避害,我国可以考虑容许相对安全的特性水平遗传利用限制技术的引入。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