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有“问”,才是真正有成效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争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教师还要通过鼓励质疑,引导解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变“我学会了”为“我会学了”。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逐步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下面几点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形势下的化学教育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客观质疑、理性思维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化学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呢?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能力是人们带着强烈的探索动机,通过发散思维努力寻求事物之间的差异,主动积极地探究事物的新奇,在思想上摆脱一切陈旧的束缚,发现新的原理,萌发新的观点的能力。本文拟就此方面浅谈几点体会,求教与大家。1.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例如学生自我设疑、质疑,自行发现问题,师生共同释疑等。教师平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每遇刺激  相似文献   

4.
质疑能力对社会发展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质疑精神就是一种去伪存真、彻底探求事物本质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条件包括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探究能力、课堂上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5.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身也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设疑就是创设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的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设疑贵在“巧”,“疑”设在学生不以为疑的地方,就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激起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究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疑一般设在教学的开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结尾,教学的衔接之处,以及较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一、教学之初设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果教学能从提问、设疑开始.那么,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愿望就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学习的自觉性也就越高。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实际就是“设疑—析疑—解疑”的过程。在课堂上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在各种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是问题环境。在教学中 ,合理地“设疑”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 (任务 )环境 ,使学生在原来知识水平与新教学任务的矛盾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引起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探求、向往。问题教学与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数学教师运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可以刺激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数学提问式教学是一个设疑、释疑、质疑的过程。数学教师运用提问式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的有效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设置问题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教师所提的问题才能正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改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已经迫在眉睫了。面对新的教育机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每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树立追求真理的观念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能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敢问;创设一种宽松的质疑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障——愿问;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会问。  相似文献   

11.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通过如下途径:1.设置问题教学;2.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3.不断引导学生善于联想;4.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设疑问难;6.鼓励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贵在寻求疑问,对疑问挖掘得愈深,学习的进步也愈大.因此,教师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有效的巧妙设疑,借以激发引导学生去求疑解疑,无疑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矛盾的一条捷径,我的做法是;1.在授课伊始设疑旨在引导学生入“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授课伊始适时适度地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创设疑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疑境之中去求疑解疑,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时,向学生提出不上山可以测山高,不过河可以测河宽之类问题,学生想那应该怎么,教师趁机引入新解直角三角形,由已知边角求未知边角的过程.这样做,不但使学生注意力快速自然地聚到焦点上,而且还搭桥引渡,营造一个极为有利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学好这一章的兴趣.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疑,首在快速突破中心一般来讲,教材的重、难点处多是教材的中心所在,课堂的教学重点也应围绕这个中心.教师若按教学常规而平铺直叙地分析处理教材,学生多易因心理疲劳而打不起精神.此时不妨另辟蹊径.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疑,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做往往会收到意外的功效.如在处理“倒溶液”部分的应用题时,学生自来就觉得应用题难,倒溶液就更糊涂了,而教  相似文献   

13.
培募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巧妙设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合理地、科学地设疑,恰当地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用实例,简要说明了设疑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工程力学"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问题,从重视绪论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善于肯定、加强交流;教师善于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空穴"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恰当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六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前人的读书方法中,不难看出质疑问难,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多么重要。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也提出: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是新课标的要求,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较重要的一点。如何质疑,质疑什么,什么时候质疑。这些: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曾经让我感到棘手,感到困惑。当我们老师上完一堂课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说明学生的学习还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之所以提不出有…  相似文献   

17.
王晓峰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3):109+113-109,113
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接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兴趣,发展思维对于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注重导思的深度,思考问题的层次性,学生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在化学课程中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相对较少尝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偏向导致了高中生合作能力不足、团队意识淡薄等问题。为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切实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使化学课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多元化的社会挑战。  相似文献   

19.
设疑,就是创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当今创新教育已是主潮流,怎样设疑才能真正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我们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能促使学生思索,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设疑才是成功的设疑。根据此要求设疑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中学化学教学中 ,合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直接影响着学生感性观察获得理性知识的过渡期。特别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启蒙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充实更新知识的同时 ,学习兴趣性、自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教学效果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偿试 ,谈一些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粗浅认识。一、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