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大琼 《科教文汇》2009,(26):198-198
环保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
张丽平 《大众科技》2009,(2):213-214
今天的工业文明所引发和包含的危机,使得它作为一个文明体系已经与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兴起并能最终得到全人类的认同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在社会行为中的过程。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人类应该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矛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刘畅 《科学大众》2013,(4):136-137
生态足迹分析法作为一种衡量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的量化评价工具,它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消耗的资源和吸纳这些生存发展产生的废物折合成统一的生物生产面积,并与人类实际拥有的土地面积比较,判断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通过将自然资源的拥有和占用进行土地面积折算,生态足迹分析可以简洁但清晰地反映城市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在全球、区域等不同层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比例尺度,并将评估结论转化为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配,建立生态约束与规划方案的良好衔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提供良好的生态指标。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经济农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模式下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缓解生态危机。 2 1世纪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进入生态经济时代 ,这就要求我们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作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 ,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赵海英  张明旭 《科技风》2022,(11):31-33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亟待加强.利用大学地理专业的学科特色,将生态文明融入地理课程育人的全过程中,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行为的新时代大学生十分必要.本文对生态文明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从教学目标、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且从目标体系的重构、设计个...  相似文献   

6.
在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中,人们所面对的是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生态伦理教育就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而高校德育面临现代化带来的人类生存的新危机,面临着道德、伦理学领域所发生的新的变化,也必须扩展德育教育的领域,重视生态伦理教育功能的发挥,以培养和塑造具有完善伦理教育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7.
吴向辉  鲁珊珊 《科技风》2022,(3):145-14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而在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环境都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这也严重影响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寻求解决方法与对策,是现阶段各个国家都必须重视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了多种学科的综合科学问题,在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之中,生态环境监测是其中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农田景观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一直是作物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重要前沿科技领域。目前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研究已由单一的农田拓展到区域性农田景观的空间范围。研究区域性农田景观中格局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病虫害和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仅在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实践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阐明区域性农田景观中生物多样性整合、维持机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生物间信息流与行为操纵,最终需要体现和落实在特定的地理区域空间范围内,参与到粮食作物生产与病虫害生态管理活动过程中。文章主要阐述区域性农田景观中格局特征与人类种植活动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并提出构建基于区域性农田景观多元化的有害生物生态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一词原于古希腊的文字,意思是指"家"或"环境"。生态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他们之间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一词原于古希腊的文字,意思是指"家"或"环境"。生态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他们之间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世界伦理社会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  相似文献   

10.
当今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正困扰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党的十七大重点强调了生态文明。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更有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生态伦理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优势,让他们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学科视界的扩充与研究层次的提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学这一科学术语自著名学者海克尔提出以来,以其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地扩充其学科内容,扩展其理论视界,扩张其势力范围,直到全面关注并深层关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生态文明前景。从生态哲学的发展视野审视,随着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凸显和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演进,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态实践活动的日趋深化,终于开启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生态时代。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的文明也不例外地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着。人类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尤其是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人口大国对各种生态资源的掠夺已经到了一种几近疯狂的程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因此人类要实现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当前这种生存发展模式必须得到改变,此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生态文明。本文将从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状况并给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孙亮 《科教文汇》2012,(17):107-108
在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各种史观也在教学上得到了重视,比如生产力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这其中生态史观比较容易被我们忽略。本文试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和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简要谈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态史观,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历史思维体系。  相似文献   

14.
罗巧 《科教文汇》2011,(32):185-185,208
音乐是人类情感最自然的流露,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之一。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之美,同时对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情感体验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情感体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人类生态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着生态困境,生态的失衡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甚至威胁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看,最原始的生态意识是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同时,不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自己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界。当今社会的人类应该学习自己的祖先,树立现代人文明的生态意识,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给子孙后代留给美好的绿色世界。  相似文献   

16.
藏族文化视野中的生态经济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玛措 《大众科技》2006,(7):190-190,189
生态经济伦理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尊重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生存的最佳抉择.文章试从藏族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生态经济伦理及其藏族传统文化对此的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生态需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界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要。它既是人类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同时又是一种高级需要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因而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的统一体。生态需要具有渗透性特征和层次性特征。生态需要具有物质需要属性和精神需要属性,具有渗透性特征。生态需要具有物质需要属性和精神需要属性,因此,生态需要与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相互重合的部分。生态需要的层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生态需要具有生存需要的最基本需要属性,同时又具有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属性。因此,生态需要的生存需要属性、享受需要属性和发展需要属性分别与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有一部分重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育对人们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部分。初中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有密切联系而且具备很多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优势。笔者对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刘超群 《科教文汇》2011,(27):145-146
面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如何利用生物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是本文要阐述的主要内容。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的目的在于推动生物课程的改革.为素质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