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文学巨匠莫泊桑、鲁迅的笔下有两位女性形象——“克拉丽丝”与“杨二嫂”。她们常被人们简单地冠以“小市民”的形象,莫名背上种种“坏名声”,却少有人从男性作家本位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她们。为此纵观两位“大家”身边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从“叙述视角”与作家“生活体验”等来分析她们对“克拉丽丝”、“杨二嫂”形象定位的影响,进一步理解这二位活跃在教材中,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形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更充分地研究文本。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结合女性自身独特体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绘了女性身份的困境体验.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女性个人情感、身份选择以及话语权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东北沦陷时期的女作家是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生存的亲历者,她们饱食了家庭中的悲剧、目睹了社会中的不幸,因此,她们在作品中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同类,以一种同情、关照的态度给予她们情感,用一种如同己出的同位关怀表现东北妇女的命运,在她们自然存在地位与社会存在位置中间思索,领悟出她们生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中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作为一个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一般女子不同的人文精神。从李清照描写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注等不同内容的词,可以透视出李清照对人生世事、美好情感和环境际遇所持的态度,从中揭示其文化女性的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5.
亦舒和安妮宝贝是两位个性鲜明的都市派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之于情感,总是弥漫着灰色的情绪主调,诠释着无从把握命运脉动的意蕴。“烟花”是两人文字中不时闪现的一道灵光魅影。对她们来说,“烟花”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言说,从“烟花情结”里可以透析她们小说的情感走向。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所崇尚的“苍凉”,既是她小说的情感基调,又是她小说中生命意识的表现特点。张爱玲对都市女性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洞察和透彻的领悟。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一些既普通平凡而又认真生活的女性,这种认真体现出她们的无奈、无助又心甘情愿的生命样态。这些女性注重现实的生活感受,即生命的即时消费性。她们缺乏理想,少有梦幻,没有未来。她们的生命缺乏色彩和意义,她们的命运呈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琵琶曲的分类上有文曲和武曲、大曲和小曲之分,《霸王卸甲》一曲在琵琶曲中属于武曲。但《霸王卸甲》一曲不仅表现了战争场面,更表现了乐曲主人翁项羽“悲”的情感色彩。全曲感人至深的音乐情感,令人难忘。文章是通过对琵琶曲《霸王卸甲》中段落结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的浅析,根据在乐曲发展过程中,音乐的发展和故事发展相对应的发展方式,探寻这首乐曲对故事悲情色彩的音乐情感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英语女性诗歌中出现的镜子意象进行考察。研究显示,使用英语进行创作的女性诗人不仅通过镜子意象反射美丽大自然,更通过镜子意象来书写她们对女性命运、女性心理成长、感情欲望与创作灵感等方面的思考,具有显著的自我关照性,体现了英语女性诗人对自我、主体和存在的强烈认知欲望。女性诗人以诗为镜,真实反映女性的人格心理、生存状态和生命历史。  相似文献   

9.
铁凝是女性主体意识突出的当代女性作家之一。她在长篇小说《大浴女》中塑造了真实坦荡的女性群像。作家对女性形象身上奔突的欲望——情欲、恨欲等作了形象揭示,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女性人物的欲望追求始终与其情感和精神相纠缠。她们在为自己欲望的实现不遗余力地争斗,而情感精神上的困惑与矛盾使她们难以心安理得,呈现出人性的复杂状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喜乐。木通口一叶、与谢野晶子等女作家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宫本百合子等女作家大胆表现女性追求性爱、婚姻自由、工作自由、离婚自由等;20世纪的80、90年代,日本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生育之性与"家族制的崩溃"、"家庭制的解体"等文学主题。她们对生育之"性"充满厌恶,即对"母性"充满反感,对家庭制的解体表现出无奈,同时她们又在构建新的"家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和《飘》中的郝思嘉作为范本,对其独特的女性形象进行提炼,并分别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自身条件、性格特征、惨淡结局五个方面对这两个极具个人魅力的女人做比较。对照她们作为一个时代女强人形象的异同,试图在众说纷纭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两个女性形象,反思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陈染的创作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她通过主人公的情感体验,构筑了对男权中心话语的背叛,并且在女性特殊的情感追求中,努力深入女性的情感世界,探索女性自身的存在价值,寻求女性的精神家园。作品很好地开拓了女性意识空间,也为女性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究显性强化、隐性强化与词块教学之间的联系,本研究分别将显性与隐性的不同强化手段应用于大专英语词块教学中去,并对二语词块习得成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较单一的强化手段相比,将两种强化手段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更能促进词块的习得;(2)对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外显与内隐的强化手段要适当的结合。高水平习得者应给予更多的隐性强化,而低水平习得者应给予更多的显性强化。  相似文献   

14.
崔莺莺和杜丽娘是我国古代戏曲文苑里的两朵奇葩。她们生于官宦人家,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她们又是同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叛逆女性形象。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崔莺莺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表现的犹豫摇摆,杜丽娘则更坚决彻底。所以杜丽娘的形象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是崔莺莺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朝本土文人诗中的女性形象与历史上北朝妇女的真实形象截然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异化。她们迷失了自己坚决果敢的个性,丢掉了英雄豪侠的尚武精神,直率大胆的情感表达方式更是与她们无缘。原因何在?一是南朝诗风尤其是宫体诗对北朝文坛的影响;二是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易》对北朝文人的潜移默化;三是文人根深蒂固的“臣妾意识”在作祟。  相似文献   

16.
燕梦卿和李纨分别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林兰香》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虽然二人在书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性格才情不同,但人生境遇却颇多相似之处."镜里恩情更哪堪梦里功名",她们的人生均以悲剧收场.然而由于二书作者的思想寄寓有别,使得两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的视角,通过对《红楼梦》中薛宝钗与《飘》中梅兰妮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揭示中西在研究女性文化时所体现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颜色词是人类通过视觉观察世界并用语言来表达而产生的词汇系统。本文用隐喻理论、语义学理论、词汇学理论、文化语言学理论、对比语言学理论,以文献搜集法、归纳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汉俄颜色的概念和范围,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基本颜色词、物质颜色词、程度颜色词、情感颜色词,讨论了汉俄颜色词的构成,并从两者的语系分布、来源,找出汉俄颜色词异同的原因,从而对汉俄颜色词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作被清代女性作家广泛接受。她们或直接引用,或学习具体表现手法,或在词境上予以化用,或在风格上加以沿袭,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清代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在模仿的同时也表现出积极的创新精神。而易安词能在清代被女性词人广泛接受,这固然源于她词作自身的魅力,但也与当时的社会氛围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反映了先民的爱情生活,特别是女性的爱情生活。在这些爱情诗篇中,女性作者记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历史,抒内心的体验,表达了一种对真诚的爱的渴望与追求。从诗歌所表现的她们在恋爱、婚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可以看出她们是一群敢爱、敢怨、敢恨的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