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百家讲坛》的播出,刘心武先生的“秦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刘心武先生之“秦学”是脱离《红楼梦》原著的内容和艺术原则去解所谓之“谜”,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并没有抓住《红楼梦》的真正主旨和内涵。因此,刘心武先生之“秦学”是在走回头路,而且在研究中存在很多失误,尤其是在秦可卿身世之解方面,刘先生存在明显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至今尚在市场走俏的所谓“秦学”其实是对《红楼梦》的误读和曲解。“秦学”来源于刘心武独辟蹊径的创作型索隐与周汝昌登峰造极的自传说考证的结合与统一,其实质就是一种以极端性考证为基础、以艺术性想象为途径的新索隐。  相似文献   

3.
秦可卿三题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原是一个次要人物,由于种种原因,近来学界兴起一股秦可卿热,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秦学”。文章认为:一,“秦学”不能成立;二,秦可卿不是什么皇家公主;三,所谓“删去”“淫丧天香楼”诸文的脂批不可信。  相似文献   

4.
将《红楼梦》看成家族兴衰史、宫廷斗争史的所谓“秦学”,尽管至今尚在市场走俏,其实是对小说文本的误读和曲解。因为错误地应用了种种“读法”和“解法”,“秦学”已经重蹈索隐红学之覆辙,注定将以破产为结局。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06,(3):11-11
作家刘心武的研究引出一番学术争论。刘心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据说是“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开创出红学研究中新的“秦学”分支。但是,红学家们大多不屑一顾,更有一位批评者说:“学问越做越深,离艺术越来越远,离无聊虚妄却越走越近。”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于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引发了一个争论的热潮。本文于自己阅读《红楼梦》真实感受,就论证方面、自相抵牾、理解方面的所谓事实歧误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一部公认的谜书,原著散失、作者身价、时空描写、人物命运等,至今都是令古今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这一年来,随着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节目的播出,在文化界掀起一股锐不可当的“秦学”风潮。不论刘心武是在“忽悠”《红楼梦》还是在“解读”《红楼梦》,他的一个主要论点还是很值得注意的:研究《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红楼梦》中最大的一个谜是秦可卿! 作为原著和译本比照阅读的读者,我们是否可以把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刘心武潜心红学,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他曾这样说:“我通过秦可卿入手来研究《红楼梦》,又因为我前面很多讲都是讲秦可卿,所以有的人就误会了,以为我就是研究秦可卿那么一个人物,其实不是的。《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宝库,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文化宝库,一座巍峨的宫殿,我从哪个窗口往里望更好呢?我迈过哪一道门槛走进去更好呢?我个人先选择了秦可卿  相似文献   

9.
步入翼城县北关小学,洁净的校园环境,井然的教学秩序,让你如入无人之境,很难想象这是一所拥有3000多名学生的学校。多年来,翼城县北关小学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质量为先,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倾心于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合格加特长的育人之路,全面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发展。北关小学轨制大,学生多,在管理学校过程中,往往呈现“出管理层面多,执行头绪多,运行周期慢,理解不到位,反馈不及时”的现象。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秦学…  相似文献   

10.
东坡词源于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背景.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决定了东坡"新词"的独立地位.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具体词人要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但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化"词,诗中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