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暗示>,总让我感到很神秘,总想知道它到底在暗示我们什么.我不想从文体创新角度来讨论这本书有多大价值,也不想像当代的文艺批评家诸如汪政、余杰、杨扬等,陷入到底是划为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之争的泥淖.就我看来,能悟解其中的暗示才是破译这部深邃的警言的密码.  相似文献   

2.
暗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环境中,会无时无刻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不知不觉中学习.所以成人的暗示在某些情况下,影响了孩子,甚至成为孩子的学习目标,而这些暗示具有两面性,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幼儿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反之消极的暗示消除孩子的积极行为.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存在着暗示行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影响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不同的发育阶段给予积极的暗示和诱导,就会使幼儿有意或无意的做出各种反应,在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暗示教学法的由来在早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对暗示的现象及作用已有深刻的研究和论证。一九五五年保加利亚著名学者洛柴诺夫开始从心理诊疗的个别实验中全面地研究了暗示及其作用的问题。他的实验是从这样一个事例中得到启示的:一个在业余学校学习的工人,时常感到记忆力差,学习效果不佳,于是洛柴诺夫对他进行了暗示法的诊疗实验,结果使这位工人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暗示家教6招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我们的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上,应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如孩子爱说话,大人噘噘嘴;孩子做小动作,家长招招手;孩子打瞌睡,老师敲敲桌子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面6种情景暗示能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所帮助。1、眼神暗示吃过晚饭…  相似文献   

5.
吴云  王新 《教书育人》2003,(4):41-42
一、暗示方法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可分明示教育和暗示教育两种.明示教育是直接、外显的教育方法,即鲜明法、直截了当地讲清某些道理,如会议报告、课堂讲授、个别谈心等都属于明示教育的方法.暗示教育则是间接、内隐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并不直接讲什么道理,而是把道理暗含于一定的载体之中,使受教育者自己感受到其中道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例如,在学校定期举行升旗仪式中,庄严肃穆的气氛和五星红旗冉冉而升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祖国的神圣尊严,从而熏陶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就是一种暗示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巧妙运用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如果让你站到一张桌子上,你肯定丝毫不会感到害怕;但是,如果同样大的一块木板被非常牢固地搭在山涧之间,下面是万丈深渊,你还敢站在上面吗?作出肯定回答的人恐怕寥寥无几。为什么你敢站在桌子上而在还没有迈上架在深涧上的木板之前就头晕眼花、心跳加速、浑身颤抖呢?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暗示”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暗示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是本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然而这种教育思想自古就有,在我国,早在三国时就有所谓“望梅止渴”的传说,这是利用语言的暗示作用在军事上运用的实例.在国外,暗示法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为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卢赞夫首创.这种教学论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体力、练习、音乐等综合方式,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神毫不紧张的情况下学习,这种方法曾在保加利亚16所学校的5000名学生中实验,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近年来,暗示教学在我国许多学校得到重视,许多教师用不同的暗示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然而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还刚刚起步,本文运用暗示法的原则,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实际,来认识和归纳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法,为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对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都很大,了解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哪些行为影响,尤其是掌握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并学会对心理暗示的积极干预,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佚名 《高中生》2008,(13):49-49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及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每天,我们都会不断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暗示,这种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有时又会使人觉得郁闷不安。以下几种快乐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使自己变得更快乐。  相似文献   

10.
史颖珠 《成才之路》2011,(26):64-65
心理暗示是指受暗示者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就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训练必备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心理教育,心理暗示只能以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使之既不淹没学科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1.
一、暗示方法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可分明示教育和暗示教育两种。明示教育是直接、外显的教育方法,即鲜明法、直截了当地讲清某些道理,如会议报告、课堂讲授、个别谈心等都属于明示教育的方法。暗示教育则是间接、内隐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并不直接讲什么道理,而是把道理暗含于一定的载体之中,使受教育者自己感受到其中道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例如,在学校定期举行升旗仪式中,庄严肃穆的气氛和五星红旗冉冉而升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祖国的神圣尊严,从而熏陶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就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历来是考生较为头疼、得分率也较低的一道题型。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师生一般比较注重有关诗词知识的积累、鉴赏方法的运用及大量的题目训练,其实在阅读鉴赏中,是否善于运用暗示解答功能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诗词,我们初次阅读时,会感到难度较大,无从入手,但我们如果善于运用题目中的暗示因素,有时就能扫除解题过程中的障碍,大大降低题目的难度。下面就以历年来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为例,谈谈古诗词鉴赏题中的暗示解答功能的运用。一、诗题的暗示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几乎没有对诗词的题目进行直接命题的,但我们知道,题目是文章…  相似文献   

13.
暗示是人际交流的一种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暗示教育有时能收到其他教育形式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本文阐述了实施暗示教育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可暗示性,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具有一种比成人更加强烈的暗示感受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暗示机制与效应,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暗示手段,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1. 目光暗示目光暗示是指师生在相互接触中通过眼神传达彼此的情感、意愿和其他信息,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教师炯炯有神的目光能给学生以振奋和鼓舞,而严厉、责备的目光则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和自尊心受到伤害。面对练习或出列示范的学生,体育教师若能以热情、期待和信任的目光跟随其完成一系列动作,…  相似文献   

15.
But是英语中表语义转折的连词,使用频率比较高。细研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会发现but在单项选择中,对正确答案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暗示作用。but对答案的暗示作用可分两种情况:前暗示和后暗示。为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在单项选择题中这两种暗示作用,把握解题技巧,现结合一些典型高考例题加以说明。一、but对答案的前暗示  相似文献   

16.
史颖珠 《成才之路》2011,(29):60-61
音乐教学中的心理暗示法是学生与周围环境接触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它需要给学生学习的环境创设一定的暗示,这样教学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暗示教学理论是三十年前由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乔治.洛扎诺夫(G.Lozanov)创立的一种运用暗示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心理潜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流派。这种理论提倡用愉快教学的观念,把认知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有意识与潜意识结合起来,配合音乐的背景,利用暗示作为环境与人、师生之间经常的、不知不觉的交流因素,让学习者形成全大脑学习的心理倾向,产生强烈的认知动机,  相似文献   

18.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暗示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消极心理暗示会抑制学生的优势与潜力,不利于学生矫正错误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夫创立的。我在美术教学中,移植了这项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所谓暗示,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含蓄地间接地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暗示的方法很多,我在美术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权威暗示、音乐暗示、联想暗示、情景暗示等。  相似文献   

20.
暗示教育有尊重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我们的积极暗示下茁壮成长。罗森塔尔效应能唤起学生的不懈努力,让期待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