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的父母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自己,而不管自己给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适如(?)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用积木建造“高楼大厦”,父亲却硬要他丢下心爱的游戏去画图画,孩子实在不愿意停下来,就被父亲指责为“不听话”再如,客人来了,母亲硬要女儿给客人表演唱歌或跳舞,女儿不干,母亲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听话啊!”其实,女儿不愿是怕难为情。很明显,类似上面所说的情况是不能怪罪孩子“不听话”的,因为孩子有孩子的乐趣,孩子有孩子的顾忌,作父母的决不能只要求孩子服从  相似文献   

2.
也许很多小朋友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在爸爸妈妈心里真是“捧在手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恨不得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干,天天无微不至地守护着自己的孩子,然而孩子有没有想过要守护父母呢?我就是一个“身兼数职”的女儿。  相似文献   

3.
女儿11个月了,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女儿居然知道保护自己不摔跤了。比如,用学步车带领着她走,她会抱着皮球毫无顾忌地往前冲;可如果让她自己走,要么蹲下来爬,要么两只小胳膊上举,快速扑到我的怀里。看着女儿这么小心地“照顾自己”,不禁想到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从脚跟武装到牙齿”,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害。那么父母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广东顺德刘恒孩子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因为他们在父母的“翅膀”保护下,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1.适当的放手所谓放手,就是父母要设法给孩子创造自我…  相似文献   

4.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接纳,往往存在着一些误解,有必要正误。首先,接纳子女不是态度暧昧,娇宠孩子。如本文上期开头那个例子。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量(毕竟父母也年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须知: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也是他们成长的标志。做父母的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上兴趣班,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家长们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给他们报了很多兴趣班。然而,当父母的“兴趣”大过孩子的“兴趣”,兴趣班就逐渐成了孩子的负担。不过,也有很多孩子在兴趣班里收获成长、乐在其中……我的“虎妈”认为母鸡不会飞不要紧,小鸡一定要早点儿学飞,她写的字丑不要紧,她的女儿一定要成为书法家。唉!这是什么逻辑呀?  相似文献   

7.
真真刚满三岁,再过几个月可以上幼儿园了。真真的父母知道,孩子从出生到入园,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时期。那么,入园以前,父母应该对他们进行哪些教育?怎样才能使他们顺利地渡过这个重要时期,并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呢? 真真的父母认为,要让女儿心情愉快,自觉自愿地上幼儿园,首先要使她充分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他们从来不说“你不乖,明天就选你上幼儿园”或者“你不听话,让幼儿园老师去管教”之类的话,以免孩子误以为上幼儿园是一种惩罚,对幼儿园产生反感和恐惧心理。他们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意识  相似文献   

8.
现在,很多父母重视孩子的“性教育”,而有多少父母会对孩子的“性别教育”上心呢?对此,我们对杭州某幼教中心62位幼儿的父母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赞成分性别教育孩子的父母高达92%,希望女儿成为“淑女”的占86%,认为要从小培养儿子男子汉性格的为90%。可见,在父母的观念中,还是有着明确“男女鸿沟”的。在此,让我们分享几位父母的想法吧!性别也要教吗黄丽(29岁,会计)3岁前,女儿对自己的性别一无所知。一方面是因为我很少给她穿裙子、扎蝴蝶结;另一方面是家里人曾盼着要个男孩,所以女儿出生后被当成男孩子一般看待。当有人问她:“你是男孩…  相似文献   

9.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形成“我是谁”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自尊心极强的阶段,面对一系列的当众屈辱,一般孩子都承受不起这样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而父母如果仍然像以往一样要求他、批评他,只会起到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负作用,使孩子的问题更趋严重。即使一些孩子眼下不出现异常,也可能成为以后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本案中的李铭从小是一个听话、省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容易受伤害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善倾诉内心的苦闷。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父母尤其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在家庭教育中,建议父母:从小要允许孩子适当顶嘴。不要一昧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父母在家里也代表了“权威”,孩子跟父母“顶嘴”需要“反抗权威”的勇气.所以,“顶嘴”的孩子也更具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容易走向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付出爱,给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爱他们,否则就会导致‘无情’。奉劝父母们要学会享受儿女,而不是伺候儿女,孩子的‘无能’是父母过度保护带来的。‘无责任感’是因为父母老是帮孩子承担责任,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教育专家卢勤  相似文献   

12.
当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由儿童变成少年,许多家长惊奇地发现,孩子已不再是“乖宝宝”:他们把父母的忠言当啰唆,把父母的关心叫“独裁”,他们不愿与父母交流,固执地将父母挡在“小天地”的门外。  相似文献   

13.
中央党校教授金春明、李振霞夫妇有四个出色的儿女。大女儿金萤——约翰· 霍浦金斯大学博士后;大儿子金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二儿子金侠和三儿子金延是孪生兄弟,分别是英国剑桥大学和中国航空研究院的博士。“一家出了四个博士”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四个孩子不仅学业优秀,而且爱家爱国、勤劳明礼,有着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实,大女儿出生于1956年,最小的孪生兄弟出生于1963年,四个孩子成长的年代是中国的一个非常时期,他们经历了父母挨批挨整,经历了到艰苦的地方去下“干校”,经历了“读书无用”思潮的泛滥。但他们都成功了。他们有着怎样的父母?他们的父母有着什么样的教子方法?相信这是许多父母希望了解的。为此,我们采访了李振霞教授,请她就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方面谈谈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16.
苏小兰(化名)是名仅15岁的中学生,在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是一位温顺乖巧、品学兼优的女孩子。但就是这么一位在他们眼里省事省心的孩子,居然要求亲生爹娘做“亲子鉴定”,说自己肯定不是父母亲生的,要不然,咋会对她这么狠心。一向对女儿倾注了全部心血的父母在惊愕之余,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们搞不懂一向温顺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执拗和荒唐。当然,父母最后尊重了女儿的意见,用科学说明了自己与女儿血肉至亲的事实,但小兰却始终质疑这个结果,硬说父母和医生串通好了骗自己,要么就是鉴定有误差。父母拿女儿没办法,最后只有求助于学…  相似文献   

17.
当好"听众"     
“妈 ,今天我和孙晓、王红说话时 ,她们都说和爸爸、妈妈无话可说 ,真奇怪。”女儿曾经这样满是疑惑地和我说。诚然 ,当孩子进入初中以后 ,生理渐渐成熟 ,他们常常以“小大人”姿态自居 ,在父母面前 ,易封闭自己 ,不愿把心里话说出来。然而心理的不成熟 ,往往使他们做出一些让人费解的事。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兄弟姐妹间可以互相交流 ,这使他们又增添了一份孤独。因此 ,他们又非常渴望像跟知心朋友一样跟父母交谈。如果不使他们及时倾诉自己 ,并给予正确引导 ,就会拉大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非…  相似文献   

18.
为人父母,能够关心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件可喜的事情。但是,最近有一个“教育妈妈”“教育爸爸”说法,却有着另外的意思,含有明显的否定意义。被称为“教育妈妈”和“教育爸爸”的父母,他们所关心孩子的教育都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呢?仔细分析一下,几乎都是集中在学校教育上,更确切地说,是对孩子的考试和升学极为关心。他们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或喜或忧,为让孩子上补习班或请家庭教师等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许多父母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只是孩子的升学。他们是自己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还一个劲儿地问我孩子到底出…  相似文献   

19.
面对竞争白热化的大学招生和异常紧张的就业市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极为关注,他们时刻怀有危机感,因此总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即使在公立学校读书的学生,家长也要求他们取得好成绩,因而给他们布置了大量课外作业。为了孩子日后求职时处于竞争的优势,相当多的父母给孩子“另开小灶”,将每天课后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要他们学打击乐、拉小提琴、修高等数学、练习合唱、踢足球等。有的父母为了子女上业余辅导班而减少自己的工作。45岁的玛格丽特一家住在普利茅茨,儿子马克斯14岁,女儿贝特茜在读6年级。玛格丽特这样描述他们家庭的业余时间:“每…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孩子,相当多的人只知道接受父母长辈的爱,而不懂得自己对父母也应该实施爱。请看事实:1.一个清洁女工,从微薄的工资中抽出一点钱买了两把香蕉带给心爱的女儿。当这位母亲把其中一只破了皮的香蕉剥开放进嘴里时,女儿竟然大叫着,要妈妈吐出香蕉,说:“这是我吃的。”2.某校门前有一座拱形桥,每天上学放学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家长接送孩子上桥时,要费很大的力气蹬车,而坐在车上的孩子却不满地唠叨着:“哎呀,太慢了,快点儿不行吗?”3.当一个母亲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颤巍巍地挤公共汽车时,双眼满含渴望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