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由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即为最具典型的代表。研究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的异同,有利于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中合理的因素,洋为中用,对于提高和发展中国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产生的背景、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特点、舞台手法、音乐和舞蹈等多方面论述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的异同,并就中国戏曲的传承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海上丝绸之路"是明清时期西洋音乐传入我国最主要的通道,海路文化传播体系逐渐取代陆路文化传播体系。西洋音乐通过海上新航道,利用先进的造船水平和航海技术,远涉重洋,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尤其是晚清,西洋音乐给中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动力、注入了新的血液,开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歌剧一种以歌唱为主,并综合以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为一体的戏剧形式,称歌剧.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有歌剧的性质.五四以后特别是延安时期,音乐工作者开始尝试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方式来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  相似文献   

4.
中国音乐艺术,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的潜移默化教育和传播的功能.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海外传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形式的发展, 其形式与内涵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 海外华族合唱团体已经成为中国音乐艺术在海外华族传播中的新宠. 拟从中国合唱艺术在海外华族中的传播途径、 传播动力、 传播价值、 传播建言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根据相应新课程标准对"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了对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理解,提出了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音乐旋转舞台,使学生的自信心、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从看的艺术、听的艺术、想的艺术、写的艺术四个方面,阐述了让学生"音乐舞台"旋转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提琴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明末清初“百年海禁”的取消与通商的恢复,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批传教士来华,小提琴也成为了艺术传播的重要使者。本文选取清朝宫廷中的小提琴音乐活动为视角,初步探讨中国人的西洋音乐观,从而分析西方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至今,我国的声乐艺术经历了从多种观点相争到多种唱法相容的曲折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其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土唱法"和"洋唱法"的声乐艺术观念及其关系的问题.一代代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乐理论家都致力于探索和研究西洋演唱技法和中国民族特色的契合点,目的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汲取西方文化精华,追求演唱风格的多样化,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学派,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时期,其中汉代文人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今后发展。汉代音乐发展中,文人重视对音乐中个性的表达与追求,强调"至道",致力于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含蓄"与"弦外之音"的良好美学感受,所以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并产生了相对深刻、独立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人在接受西洋音乐文化时,首先关注的是其中器物层面的东西。他们能够接受陌生的西洋音乐,但往往又沿袭了中国式的欣赏习惯,以中国音乐作品和审美观念为参照,因此难免出现偏见和"误读"的现象。由于音乐教育的衰退或缺失等诸种原因,近代中国人尚无法在音乐方面与西方作平等的、对应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歌剧作为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洋艺术的珍宝。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的沉淀,其成就是别的艺术形式所不能与之媲美的。本文对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旋律及演唱进行分析,使歌者能更好的把握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西音乐的结合是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作曲家们就不断研究、探索并进行音乐创新的课题,从本民族音乐与西洋传统作曲技术的结合到现在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而山西一带的民间音乐是如何与西洋作曲技术相结合的,又如何从民间小曲、乡土小戏发展为气势博大的交响乐,当代作曲家王西麟先生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傅秀华 《儿童音乐》2012,(11):42-44
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教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主阵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喜欢音乐艺术,以愉悦的心情探索音乐天地的奥秘,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中感悟人生之美,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笔者想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平常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创设互动式音乐教学在我看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机械性的老师范唱、学生跟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为此,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些互  相似文献   

13.
西画东渐初期图像"逼真"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明清之际西洋绘画的传入,中国文人用传统的“形神“理论来消化西方绘画中的视觉真实性,采其“逼真“而讥其“匠气“的态度是自然的。但在历史的演进中这种新的视觉样式被画家们主动地吸纳到自己的艺术实践里。本文认为,发展到清末,中国绘画中对视觉真实的追求已经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4.
征集与出版社稿是晚明文学社群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对文学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社群为文人从事文学活动提供了交流平台,成为社群文人相互交流的媒介;社稿刊载社群文人作品,成为社群文人竞相阅读的对象。文学社群既以社集汇文,又以社稿慧人,从而扩大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实现了作者与读者的一体化,其影响力甚至波及"海外"。大规模的社稿社集交流活动,促进了读者身份的转变,扩大了阅读群体。文学社群对文学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而言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之后,小提琴音乐随着西方帝国势力的入华,突破了宫廷活动的传播局限。以宗教为媒介,通过教堂与教会学校内的音乐活动,逐步在清宫廷外的民间流传开来。而这一传播历程,也折射出中国人对待西洋音乐以"听、看"为主的早期认知态势。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音乐的艺术文化长河中,西方音乐作为重要的一支,独具魅力.笔者通过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天鹅》这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旨在进一步的感受和探究西方音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晚清的戏曲创作,文人再一次成为主角,但随者社会的动荡,此时期的戏曲新作与以往的文人戏曲创作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就此时期文人戏曲创作的形成原因、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西方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特征,客观探讨了西方音乐浪漫主义时期中国晚清音乐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西方音乐浪漫主义对中国晚清音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号是西洋铜管乐器中的一种,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穿透力强等特点,是独奏、重奏、合奏、协奏的理想乐器.小号自传入中国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中国小号作品在创作和演奏上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在创作、演奏还是教学中,我们都要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小号艺术的演奏和技术技巧,继承中国优秀的音乐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小号艺术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小号艺术的发展,推进小号艺术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