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三忠 《学子》2013,(4):48-49
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象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自身的经验、经历帮助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初步感知课文,为继续  相似文献   

2.
白冬筠 《时代教育》2010,(8):219-21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做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读书这件事.良好的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只有自读才能走进课文.学生上语文课,主要由三大活动形式构成:一是读,读懂课文的内容以及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二是说,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感悟;三是听,让自己充分了解别人的观点.可见,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习惯.  相似文献   

3.
一、反复阅读,增强语感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课文是文言文教学重点之一。“读”要循序渐进,读通,读懂,读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读”上多用些时间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4.
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朗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每一篇新课文,要使学生理解内容,首先必须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但是,  相似文献   

5.
功在读贵在悟包头市东河区环城路小学刘秀芳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然而,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笔者认为:功在读而贵在悟。常言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千遍”,“破万卷”之功,自能明“义”、传“神...  相似文献   

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一年多的反复研究,笔者悟出这样一个经验: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热爱读书。一、结合画面朗读低年级的每篇课文都配有密切联系的插图,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配合朗读,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进行看图训  相似文献   

7.
“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古人读书的经验总结。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不必每篇课文都逐句串讲,关键在于教师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小学生仍有唱读的习惯,他们在读书时,一字一顿,往往把字音拖得长长的,就像唱调一样,有的还边唱边摇头晃脑。这样,读出来显得呆板、生硬、单调,使人听起来厌烦。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会造成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越来越差,读后不解其义,不传其情。那么,如何防止唱读现象的出现呢?  一、改进教读方式  不少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学生字时,常这样读:明(m姫ng)———明天的明,祖(z摮)———祖国的祖”,学生在跟读的时候往往把读音拖长。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了唱读的习惯。为了方便记忆、理解,可改为这样读:“明(m姫…  相似文献   

9.
“读书万遍,其义自现”。反复朗读,能咀嚼品味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能达到自我理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语言教育专家陆静山也说过“:朗读和熟读了许多课文之后,课文里许多词句、许多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课文的篇章结构等等,不断地被学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纲关于阅读方面的规定是: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和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忽视读书的现象非常严重。首先,教师面对紧迫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课文读一遍,有的课文让学生课下读,一篇课文读几遍的情况很少;其次,学生不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而不认真去读,该读的课文不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师生双边活动无法展开,教师对课文口若悬河的分析自然也是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下面四种方法,以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曾祥敏 《今日教育》2006,(7S):68-68
一、以“读”为“基”。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以“读”为基自不待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更证明“读”的重要意义,更何况朗读和默读等训练还是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虽然在预习阶段学生已经读课文,但是,在课堂教学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方茹洁 《学周刊C版》2019,(3):124-125
阅读是语言理解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是很重要的。一篇课文学生虽然会读,但对课文的内容却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包括对文中所透露出的信息的理解、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以及对写作手法的理解等,要达到对文章的透彻理解,非下苦功夫不可,无捷径可达。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呢?笔者的做法是: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  相似文献   

14.
黄秋桃 《成才之路》2012,(18):94-94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感知课文的最好手段,正确地引导学生朗读是理解内容的最佳方法。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谈谈运用朗读教学法的一些肤浅体会。一、明确目的,感知内容一篇课文,学生读前应提出指向性问题:理解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所提问题应具体明了,难易适中。  相似文献   

15.
怎样使学生会读课文呼伦贝尔盟教研室贾恩亮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根据儿童认识事物一般心理过程和阅读教学的规律,学生读懂课文的实践过程应当遵循这样一个思路一读通、读熟、读懂、会读。也就是只有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在教师指导下读熟,才有...  相似文献   

16.
入“三境”激思维胡家生(吉安地区教研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而让学生入“三境”则是首先要解决的。一、认真读书,深入课文意境。阅读教学顾名思义要阅(看)要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尽人皆知,可是在教学中,多数教师总...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课文,自然对文意会有透彻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书。读书的方法有多种:默读、听读、诵读、品读……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到底选哪一种读书方法好呢?这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定。裁缝需要量体裁衣,教师也要因材施教。下面,我就来谈谈不同的读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不同效果。一、默读默读的速度比较快,适合篇幅较长的文章:小说、人物传记、说明文……默读的时候,学生直接与文中人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多读,这是毫无疑问的.指导小学生多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就是以读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先生每教一篇课文,首先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读,直到背下课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一、美读中感知,要有"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学生,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教师个人的读书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小语教材中所选出的古诗文质兼美,通常是用很少的文字,表达出一种特殊的意境,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九义小学语文第11册教材课文《暮江吟》就是如此。在这首古诗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如何使学生明了“景”,理解“情”呢?在教学这课时,我运用电教手段,通过音响和图像信息创设意境,使课文中的人物、景物跃然纸上,把诗变成画,再依画读文,使学生入情入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