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丽姬娅》(Ligeia)为埃德加·爱伦·坡较早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亡妻还魂的怪诞故事、阴森诡异的叙事场景、展现出哥特小说的惊悚美感。从写作对比手法的视角出发,寻找恐怖场景中的亮色,发现“炽烈的爱情”“伟大的意志”“斑驳的色彩”,为小说增添色彩的同时却也更凸显出其“丧妻颓废”“还魂附体”和“诡异场景”的惊悚实感。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享誉文坛的浪漫主义作家。他成功地借鉴了英国哥特小说创作传统并促进其在美国文学中的传播和接受。在爱伦·坡的作品中,暴力、凶杀、死亡、复活等哥特元素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恐怖、怪诞而又神秘的画卷。以《黑猫》《红死病的假面舞会》和《过早埋葬》为例,分析爱伦·坡小说的哥特元素,以便更有力地呈现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哥特式短篇小说,开创了“心理哥特”小说的先河。同时,在创作理论上他提出了“效果统一论”,并将该原则付诸于他的文学创作实践。文章将该理论应用在对其名篇《丽姬娅》中哥特艺术的研究上,从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等方面分析与论证坡是如何成功地制造哥特式的悬疑与恐怖。  相似文献   

4.
谭静 《文教资料》2010,(9):21-22
英国哥特式小说是典型的被恐怖、痛苦所紧紧控制着的叙事。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榭府的崩塌》充分体现了恐怖这种特征。本文主要从非常环境的恐怖、时间选择的恐怖和行动三个方面去分析该小说是如何营造这种恐怖氛围的。  相似文献   

5.
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厄歇尔府的崩溃>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从地下藏尸室爬出的女子形象.通过对这一女子从背景到聚光灯下的地位转换,同时借助对围绕她的公馆背景及其哥哥的细致刻画,坡最终成功地塑造出这一出场不多而又无处不在的颇具哥特恐怖特征的人物,从而也向读者展示了其在氛围营造方面的独特技巧与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魏玮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122-122,125
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其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其中以爱伦·坡的小说最为著名。埃得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擅长对恐怖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进行刻画,该文以他著名的短篇小说《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特征和独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饮誉世界文坛的文学大师爱伦·坡,在其短暂而多舛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文学理论批评,并对后人产生深刻而明显的影响,其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不容小觑.而目前对于爱伦·坡小说的评论多集中在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上,往往忽视了占据重要部分的幽默小说.从叙事风格、创作主题及现实意义三个角度分析爱伦·坡的幽默小说,指出这些对于全面理解爱伦·坡的创作观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以非常规的创作手法、表现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爱伦·坡的小说经常与复仇、凶杀等名词联系在一起,是对19世纪之前传统小说的挑战。爱伦·坡也因此受到文学界的关注。基于此,对爱伦·坡的小说类型、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爱伦·坡小说更深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朱俊霞 《文教资料》2011,(34):30-32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展示了震颤心灵的恐怖之美,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对爱伦·坡恐怖小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中考察了恐怖美所属的崇高、悲剧、荒诞的审美范畴,深入剖析了其恐怖小说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从中寻找出爱伦·坡恐怖小说艺术魅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长方形盒子》是十九世纪美国早期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恐怖侦探小说。小说保持作家以往恐怖、压抑的哥特式风格,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美人之死"的美学主张,同时其独特的叙述也为侦探小说提供一种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生不逢时,但是在当代批评语境下,却受到了多种理论话语的青睐。造成坡小说文本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坡小说的叙事修辞。“言此意彼”的叙事方式在坡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两种修辞变体:寓意与反讽。前者关注表层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而后者关注的却是叙事者的表述态度。反讽修辞又使爱伦·坡的小说叙事增加了幽默和喜剧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黑猫》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恐怖大师爱伦·坡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是作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坡的统一效果审美理论,以及基于此的文学创作实践。在这篇小说中,作家以独特的叙事视角、文字的视觉化和独具匠心的恐怖意象,带领读者进入到一个充满神秘、怪诞与黑色恐怖的超现实时空当中。本文从叙事、文字技巧与意象象征三方面出发,探讨了《黑猫》的文学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3.
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其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其中以爱伦&#183;坡的小说最为著名。埃得加&#183;爱伦&#183;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擅长对恐怖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进行刻画,该文以他著名的短篇小说《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特征和独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爱伦·坡小说创作的"效果说"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一桶白葡萄酒》中的氛围营造、环境布局以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深刻解读爱伦·坡如何运用"效果说"理念从而实现其"恐怖"的构思。  相似文献   

16.
爱伦·坡在19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在他的作品、尤其是在他的小说里,深入探究了人类心理与情感最隐讳的部分。沉浸在爱伦.坡所营造的惊悚诡异的氛围中,读者的想象力得到了释放,他们可尽情感受那种骇人的直逼内心深处的恐怖与怪诞。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注的多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以及“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很少有人提及其幽默讽刺小说。新历史主义主张将历史考察带入文学研究,从文化角度研究文学作品。文章尝试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将坡放回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以探讨其幽默讽刺小说的创作成因,认为坡创作幽默讽刺小说是出于对其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重不满和独特的文艺观不被时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注的多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以及“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很少有人提及其幽默讽刺小说。新历史主义主张将历史考察带入文学研究,从文化角度研究文学作品。文章尝试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将坡放回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以探讨其幽默讽刺小说的创作成因,认为坡创作幽默讽刺小说是出于对其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重不满和独特的文艺观不被时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19.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神秘感是作家苦心追求的一种效果,坡将卓绝的、独创性的心理描写和大量的内心独白放置在作品中完成神秘感的构建,揭露人性丑恶的本质。他不但继承哥特小说传统,而且超越了哥特小说而形成新一代恐怖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英美哥特式小说的类型主要有超现实的纯恐怖小说、与现实主义的不同成分相结合而产生的宗教哥特小说和女性哥特小说,这三种类型产生不同的社会意义,使纯属娱乐和挑战人神经极限的哥特式成分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社会价值,使其艺术审美价值和道德审美价值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