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文语言精练,音韵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如何再现散文的美学效果是译者的一大挑战。基于翻译美学理论,本文分析了散文《白马湖之冬》的译文如何在语音、词汇、句段三方面再现了原文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散文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重要部分,英汉散文翻译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充满散文所必需的美感。该文拟从接受美学关于原文未定点和读者期待视野两个角度入手,对夏济安《英国的乡村生活》译本进行分析,论述了散文翻译中跳出原文形式束缚,对译文进行美感再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接受美学对散文翻译的美感重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晶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68-168
风格是散文艺术价值和精髓的重要体现,能否在译文中完美移植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译者应该深刻理解原文的风格特点,从散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角度,准确把握原文语言中的风格印记,尽可能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4.
所谓翻译就是在通过对原文的思考、理解之后,再运用所需翻译的文字进行对原文思想的重现表达过程。较好的翻译,既可以保证原文的原滋原味,又可以体现出译文的美感与韵味。本文通过美学视角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作进行探究,为散文翻译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译者用另一种贴切、自然的语言再现原文的艺术形象和风格,使目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美感。《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的传世名作,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和句子两个方面对其译文进行分析,以探究功能对等理论对散文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秀的中国古代散文,对其进行赏析的文章比较多,但对其译文进行系统性鉴赏的文章鲜见。现代文体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从文体学的词汇、语法、句式、修辞四个角度出发,以谢百魁之译文为例,将《醉翁亭记》的原文与译文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对翻译古代散文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现代散文,尤其是叙事散文以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而闻名。本文选取一篇叙事散文《世俗白菜》节选,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使译文翻译与原文保持风格一致,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10.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是散文艺术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能否在译文中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散文的风格体现在散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中,译者应该深刻理解原文的风格特点,准确把握原文语言形式中的独特的风格印记,以合乎译入语语义结构的句法尽可能将原文的风格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风格是散文的灵魂,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的关键。本文结合余秋雨散文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引,探讨如何从语言风格、修辞风格、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实现散文翻译的传神留韵。  相似文献   

12.
严复所提倡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在翻译界影响很大,不仅被用来翻译文言文,也是外语翻译中的准则。英语散文的翻译,最难的不是语言的翻译,而是如何传递原文所给人的感觉和神韵。也就是其中的"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如何达到"雅"是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英文散文的节奏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散文结构简练、语言简洁、文笔流畅 ,且十分讲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翻译时 ,充分体现散文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准确把握散文在语言上的节奏美 ,并恰当予以转换 ,使译文与原文在风格方面相吻合 ,是很好体现散文风格的技巧之一 ,也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4.
谢意 《考试周刊》2012,(29):26-27
本文运用刘宓庆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张培基英译散文中的审美再现进行研究,从语音、字词、句法三个层次对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为散文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Longfellow的散文The First Snow原文及多种译文的赏析和对比,分析散文翻译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结果表明要将散文翻译到位,就要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翻译实践(经营好一生中的三天)为例,探讨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通过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提出了散文翻译应该遵循的美学原则,也就是力求在散文翻译实践中做到译文和原文文本在形式美、内容美、风格美、简约美、音响美、修辞美、模糊美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传统翻译理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解构传统翻译忠实观,否定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重新表述"忠实",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相似文献   

19.
高树勋  张志宏 《海外英语》2011,(7):163-164,168
作家柯灵的散文《巷》,充分体现出中国散文的选词精致,格调舒缓,描写细腻等特征,而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散文的翻译有着相当的难度。张培基教授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娴熟驾驭,为读者提供了该文章的英译本。根据刘世聪教授提出的翻译美学的理论,探索张培基教授在翻译此文时,如何在译文中尽可能再造和阐释原文中的美学特点和美质。  相似文献   

20.
翻译界老前辈刘重德先生提出了翻译原则“信、达、切”三字:信——保全原文意义;达——译文通顺易懂;切——切合原文风格。运用其原则对陈文伯先生翻译的两个短篇小说进行评论,指出其精彩之处同时也挑出其毛病,以期对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