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楚骚文化是建立在楚地文化风俗基础上的一种独特文化,蕴含着意蕴沉厚的美学思想,并积淀于汉代艺术的文化精神的深层,对汉代儒家情性关学的发展及演进具有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楚骚文化对汉代儒家“情性”思想影响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审视汉代个体抒发其情性的文化美学现象。  相似文献   

2.
汉代文化的迷信思想、闳阔精神与游仙思想本身的迷信色彩、遨游天地及羽化飞升的跨时空感、飞动感,汉代民族心理的享乐侈糜、缺乏理性、忧时痛苦、丰富的想象与游仙思想的长生久视、非理性特征、自由快乐、超现实性取得了一致。汉代游仙思想受文化心理影响得以普及光大,汉代文化、民族心理也借游仙思想得以淋漓展示  相似文献   

3.
受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和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影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教育改革的世界性思潮,而美国《音乐教育标准》的出台则领导了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潮流。主要论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美国《音乐教育标准》中的深刻体现,希望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奥尔夫希望能在全世界的音乐教育中推广和普及他的"原本的"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思想,但是每个民族的本土文化都将影响本民族的性格、品德、修养和思维方式。我国的音乐教育对奥乐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引进,应在吸取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维护本土文化的民族性,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路子来。  相似文献   

5.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到来,在文化领域引起了各种哲学文化思潮对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现代性思想的批判,其影响波及众多学科领域,使之发生了深刻的思想变化,产生了后现代转向。音乐教育学科在其他人文学科前沿思想的基础上,对建立在欧洲科学理性音乐本体体系基础上的审美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构建了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基础,以适应全球多元文化视野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2014年10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参与主办的"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在河北省邯郸市隆重举行,来自中、日、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从赵国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汉代赵国政治经济、汉代赵国思想文化、邯郸历史文化等五个方面交流讨论了"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推动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与多元智能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最广泛的思想理念,它们不仅使人们对自身的文化底蕴及生存状态进行反思,而且使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以全新的思想理念思考千百年来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对于各方面心智正日趋成熟的中学生来说,中学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的钥匙,关注多元文化与多元智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是推动中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钥匙,使中学音乐教育成为多元文化与多元智能思想架构下的推动学生全面身心发展的教育先锋。  相似文献   

8.
思想文化的统一是秦汉时期统治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秦王朝统治者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政体格局,以法家思想独尊。秦朝的灭亡,实际上是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的失败,汉代统治者与思想家经历了从黄老道家思想的实践到儒家思想的认同的过程,最终确立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原始儒家进行改造,并使儒家经学阴阳五行化,加快了秦汉思想文化统一的步伐。汉代儒学大讲阴阳灾异,加速了儒学的世俗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进行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当前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音乐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在音乐教育理念中融合民族化思想,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高校教育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文章针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路径探索,旨在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关研究表明,音乐对于人的成长以及后期的音乐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傅聪文化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与特定的音乐教育思想能进一步的将音乐教育观核心着重的体现与表达出来。基于此,对教育家傅聪体现的文化底蕴、教育观形成、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总结与探讨意义重大。以期通过分析傅聪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音乐教育思想等对专业音乐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