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 ,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 ,意境的构成与提炼及其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歌词集文学美与音乐美于一身,中国的歌词就应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土壤上向前发展。在歌词的创作中正确地借鉴应用古典诗词的手法和意境,古典诗词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与风格。  相似文献   

3.
感悟意境     
钱凌梓 《广东教育》2006,(11):53-53
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意境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在中学古典诗歌学习中,感悟意境才能撷取诗歌的菁华。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文学中的奇葩.初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重视古典诗词教学,而且要积极探索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古典诗词教学效果.一、导入激趣法.二、诵读学习法.三、意境再现法.四、情感体验法.五、意境描绘法.六、类比迁移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词细腻含蓄的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也是艺术美学与文字美学相结合的感染力,能激发读者对美的触觉及感性意念。因此,从翻译角度上来讲,意象是诗的灵魂,译诗即译意象。此文概括总结了中国古诗意境的表现方式以及意境传达的英译策略,有助于译者更准确地英译古诗意境美。把中国的文化美、中国的古典神韵传达给更多的西方读者,使全世界更多的读者能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此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最富有魅力的文学表现形式,它以有限的字句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和作者丰富的情感,但是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蕴藉的特点又使当代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形成了较大的阅读障碍。可视化将抽象、复杂的内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有利于读者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将可视化的方法和理念应用于古典诗词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奇葩.它以特有的音韵美、意境美与情感美而受到国人的青睐。高中语文新课程文化底蕴与文学内涵的分量加大.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引领学生进入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之中.去感知先人为我们留下的那份精美的文化遗产.去感悟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去体会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8.
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中的重要内容,任何知觉场都由图形和背景两部分组成,被感知的区域称为"图形",被忽略的部分称为"背景",两者不可同时被感知。随着认知诗学的发展,图形与背景理论不仅可以对语法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可以对文学文本进行探究。把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中国经典诗词的研究,探讨图形-背景之间的基本关系对经典诗词意境的形成以及读者在理解诗词意境焦点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为诗歌的研究和赏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作为一代文学之盛的宋词,尤以意境见长,展现其极致之美。但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文意境绝非易事,值得广泛探讨与深入研究。本文以李煜的名篇《相见欢》为例,从音、形、意三个层面出发,论述译文如何捕捉原文"灵魂",再现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意趣无穷,真切如画。古典诗歌中色彩、留白、视角的选择与运用,使诗与画的意境有许多相通之处。在阅读鉴赏古典诗词时,交换诗歌同绘画两种艺术的体验和感受,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着眼探索,能让我们从中领悟到更深长的意味和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