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文学史上,"迷惘的一代"组成了一个相联系的小说家群体,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一战对美国青年一代精神和肉体造成的创伤,表现战后的美国青年对战争既恐惧又厌恶却无法找到出路的迷惘与苦闷,这对当时美国甚至世界文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收集并分析了2004-2013十年内以"迷惘的一代"为主题的学术性论文,从"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入手,对近十年我国"迷惘的一代"的研究进行综合论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马爽欣  李莉 《考试周刊》2014,(98):14-14
"迷惘的一代"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著名作家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和领军人物,通过其作品深刻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及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理解"迷惘一代",分析了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该作品讲述了一战老兵克莱伯斯·哈罗德回乡的故事。在大战中受到战争创伤的主人公回乡后,发现自己已难以融入到战后的社会中去。主人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幻灭及其回乡后生活目标的丧失反映了"迷惘的一代"所表现出的消极,迷惑以及不合公众常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颖轶 《林区教学》2008,(11):68-69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海明威不仅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命名者,而且也是这个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他真实生活和世界观的写照,描写了因为战争而迷惘、沉沦的一代人。它的发表标志着"迷惘的一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理解“迷惘一代”,分析了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该作品讲述了一战老兵克莱伯斯·哈罗德回乡的故事。在大战中受到战争创伤的主人公回乡后,发现自己已难以融入到战后的社会中去。主人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幻灭及其回乡后生活目标的丧失反映了“迷惘的一代”所表现出的消极,迷惑以及不合公众常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和“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享誉世界文坛。海明威亲身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多次身受重伤;又遭遇多次飞机失事和车祸,均大难未死。他根据在战争中的亲身感受创作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幻灭与迷惘。写出了一代人的失落与困惑,成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宣言书。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以爱和死的变奏,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主题,代表了“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7.
一 “迷惘的一代”生活的历史背景 20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一批美国青年作家纷纷自我流放到法国巴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批文化青年出走的动机是什么?原因众多且复杂,如法郎贬值、新消费道德的形成、1917年十月革命在美国引发的日益紧张的“赤潮恐慌”、1920年通过的令艺术家难以容忍的“禁酒令”等,但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战争幻灭及文化朝圣。  相似文献   

8.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早期作品,也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文章讲述了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战争的丑陋、残酷和对爱情、理想的摧残。亨利在战争、爱情和死亡方面表现出的虚无主义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性格缺陷方面的原因,反映了海明威20年代迷茫的人生观、虚无主义思想和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王晨 《文教资料》2010,(5):27-28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中多场雨景的分析,透视一代人对战争、好社会、对人生的迷惘。  相似文献   

10.
郑小琼组诗《黄麻岭》,表现远离故土到城市打工的青年女性那异常丰富的内心世界,抒写一代青年女性面对大城市的巨大压力所表现出来的以忧伤为主调的复杂情感,是一组信息量大、情感独立、思想深刻、形式独到的好诗。  相似文献   

11.
激发和唤醒沉睡的意识——再读海明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评论家倾向于将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认为"迷惘"就是其小说的核心思想,并伴随其人生历程.这里试图从柯林·威尔森的人本主义的视角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海明威笔下的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形象的细致分析,结合其本人的经历,就会发现海明威作品的核心并非"迷惘",他运用战争、斗牛和爱情的基本主题去呼唤抗争意识,唤醒人们沉睡的精神和意志,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对"迷惘的一代"的称谓是不满的,而这种不满明显地体现在了他的小说、自传之中。本论文将从与这一文学流派相关的作品出发,对"迷惘"这一主题做一次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3.
繁荣、战争、迷惘、逃避──《太阳照常升起》论析崔万胜,张蓊荟1924年夏,旅法美国女作家格特露特·斯坦因(GerirudeStein,1876--1964)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青年交谈时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两年后,当时在场的欧内斯特·海明...  相似文献   

14.
张瀛丹 《考试周刊》2011,(12):42-43
海明威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言人,其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迷惘一代的宣言"。《太阳照常升起》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折射出以作者为代表的、经历了一战炮火洗礼的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太阳照常升起》这部长篇小说为解读对象,通过心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特征,从而较为客观地探究海明威创作中的"迷惘的一代"在战争的影响下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5.
韩宏丽 《考试周刊》2011,(31):21-22
德国作家雷马克的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世界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在小说中巧妙运用回忆性叙事手法自然引入主人公参军前的生活,插入对前线战争场面的自然主义描述中,使今昔之场景和人物心境形成强烈对比。回忆性叙事凸显了小说"回不去的过去"这一主题,不仅揭示了战争虚伪残酷的本质,而且展示出在一战炮火洗礼下的一代青年迷惘情绪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而"迷惘的一代"文学又体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通过对欧内司特·海明威生平和作品的分析,揭示出"迷惘的一代"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映射出海明威的人生轨迹和生命意识,其意识流手法和丰厚的象征解读了战争留下的心灵创伤,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对生存的困惑,表征了写作是哈里亦即海明威生命的维系,寻求才是永恒,直面死亡才会深思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被称为"迷惘一代"的领军人物——作家海明威,以其简练、平淡的文笔和他比较有代表性的"冰山原则"创作了一组波涛汹涌的文学交响乐。而他后期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从战争结束后对人内心斗争的反省,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迷惘的一代"最后一位天才,纳撒尼尔·韦斯特致力于通过反讽手法将古典文学艺术本身及宣扬的价值观念掀翻在地,其文学反讽技法上主要表现为梦幻架构、文体杂糅和戏仿三个层面,对反讽技法的分析有助于了解韦斯特小说艺术技巧和创作意图,也有助于了解现代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的微型小说《白象一样的小山》虽不足与他的长篇抗衡,但却非常完整地体现了海明威式的写作特色。小说满含隐喻的电报式语句及其营造的“迷惘的一代”的气氛,表现出了海明威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突出的简洁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