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钢琴素有音乐皇后的美称,钢琴的声音明亮、清脆、动听,演奏者通过钢琴演奏能够带给人们巨大的音乐享受。双钢琴演奏是钢琴表演的形式之一,与独奏、伴奏等形式有所区分,在双钢琴演奏时,极为考验演奏者的默契和弹奏音乐的审美体验。双钢琴演奏将钢琴演奏的情绪、表现力、节奏感都发挥到了极致,对双钢琴演奏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审美风格进行探究,有利于发现双钢琴演奏的美感,有利于扩展音乐作品的想象空间,有利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钢琴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双钢琴演奏时钢琴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钢琴独奏,双钢琴演奏会更加具有听觉上的美感,而演奏者的动作配合和肢体互动也增加了双钢琴演奏的视觉享受。但是双钢琴演奏需要对声部、力度和音律的层次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演奏者高度的配合,协调好这几个部分,才能够提高双钢琴演奏的效果。本文对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汪晶晶 《成才之路》2014,(19):78-79
双钢琴演奏属于钢琴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六世纪就已经开始形成。双钢琴演奏和独奏、伴奏等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别,它要求两名演奏者具有共同的审美情趣,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有内在的默契。双钢琴演奏属于一种特殊的演奏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钢琴的层次感以及表现力。而在双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音乐表现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双钢琴演奏的形式让我们的音乐语言变得更为丰富,能够非常完美地表达出音乐多声部以及和声,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创造和驾驭也有了更开阔的空间。文章主要就双钢琴演奏过程中的一些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莫扎特奏鸣曲KV448是一首经典的双钢琴作品,其演奏形式属于室内乐的一种。在双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双方是协作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从实际演奏出发,对作品KV448进行较为深入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双钢琴演奏是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需要两位演奏者用两架钢琴共同演绎同一部作品,这种表演形式不仅丰富了舞台的表现力,同时对于演奏者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双钢琴与其它表演艺术的区别和如何进行双钢琴合作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双钢琴演奏中的合作艺术。  相似文献   

6.
双钢琴演奏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有别于其他钢琴演奏门类,由于自身音乐形象的丰富性,使得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内容更加的丰满生动。我国的双钢琴艺术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双钢琴演奏,对于它的研究也将会越来越深入。双钢琴演奏这种艺术形式对于培养演奏者的演奏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演奏者之间如何互相配合来完美的演绎作品,成为本篇文章重点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双钢琴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演奏人员操纵两台钢琴同台演奏。双钢琴演奏形式特别,对演奏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要求非常高,声部细节方面的表现非常复杂,而其所包含的信息量庞大,声音异常复杂,声部的数量极多,非常注重表情细节,这些都是其他钢琴演奏形式无法相比的。以拉威尔的《大圆舞曲》为例,通过对双钢琴演奏中交响化演奏思维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及分析,阐述双钢琴版本的交响化音响效果的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演奏方式,从而在双钢琴演奏中使演奏者用交响化的思维进行配合,准确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8.
钢琴二重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演奏形式,通常情况下,其演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手联弹的形式,主要是一架钢琴两个演奏者进行乐曲的演奏,另一个是双钢琴的演奏方式,即两个演奏者分别弹奏一架钢琴,在如今的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演奏方式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和教学意义。本文主要对钢琴二重奏在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该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钢琴二重奏主要包括四手连弹、双钢琴两种演奏形式,这两种形式都要求两人合作弹奏,在弹奏过程中一人负责一个声部,对演奏者的合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并且这种演奏方式能为作曲家提供较多声部表现的可能,进而营造出更加复杂的音响,促使很多交响曲或者其它形式的作品在钢琴演奏方面得以实现。本文主要讲述了钢琴二重奏教学的作用及其教学形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钢琴演奏是钢琴演奏形式的一种,是由两位演奏者在两架发声相同的乐器同台演奏,在演奏技术方面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演奏时所表现出的千变万化的音色,不仅超出一架钢琴的表现力,更能很好地体现管弦乐队所具备的丰富音色及演奏形式。最重要的是在创作作品时,使构思空间更开阔,织体更丰富,也使音乐更加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1.
双钢琴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宋飞 《时代教育》2015,(5):174-175
双钢琴演奏作为舞台的二重奏表演形式历史悠远,在西方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现今在国外专业音乐高校中,双钢琴课程已作为钢琴演奏专业及钢琴室内乐专业的必修课。但在国内,开设双钢琴课程的高校非常之少,尤其系统的列入钢琴系教学必修课计划的几乎没有。本文将从曲目选择、演奏技法、舞台实践等三个方面,结合国外双钢琴课程教学理念,尝试拓展钢琴演奏专业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钢琴二重奏主要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从钢琴教学中繁衍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演奏方式,按照演奏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四手联弹,主要是指在同一架钢琴上,两个演奏者同时进行弹奏;第二,双钢琴.两个演奏者为了完成同一部作品,分别弹奏一架钢琴.在现阶段,钢琴二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教学价值.但是在钢琴二重奏整体知识框架认识上,钢琴教师认知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受传统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主要通过结合钢琴二重奏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内在的科学内涵,剖析当前钢琴二重奏的教学现状,从而探析其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听觉能力与立体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钢琴二重奏主要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从钢琴教学中繁衍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演奏方式,按照演奏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四手联弹,主要是指在同一架钢琴上,两个演奏者同时进行弹奏;第二,双钢琴.两个演奏者为了完成同一部作品,分别弹奏一架钢琴.在现阶段,钢琴二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教学价值.但是在钢琴二重奏整体知识框架认识上,钢琴教师认知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受传统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主要通过结合钢琴二重奏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内在的科学内涵,剖析当前钢琴二重奏的教学现状,从而探析其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听觉能力与立体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钢琴教学是当代高校针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而开展的一种新的艺术教育类课程,而双钢琴的教学则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根据双钢琴的演奏模式而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钢琴教学方式。本文将从双钢琴的教学方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价值出发,针对其在高校的钢琴教学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能为高校的钢琴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双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从18世纪始,西方作曲家就为之写下了专门的作品,这种由两架钢琴合作演奏的形式,通过演奏者双方共同的努力,来诠释一部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内涵,较之独奏更能充分地发挥出乐器性能中独具的乐队般的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今钢琴教学过程中人们对双钢琴这种艺术形式十分青睐。这主要源自于双钢琴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发出丰富、悦耳的响声,可提高其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和魅力。我国各个地区超越古典和现今的双钢琴形式音乐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奏响。钢琴教育者也已深刻认识到此形式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7.
双钢琴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有着和单钢琴教学完全不同的特点,并且同样能为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器乐表演技能的高低决定了音乐艺术效果的优劣,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演奏者在追求音乐表现力的过程中推动着演奏技能的更新和进步,而演奏技能的提升又推动了音乐表现力的丰富。近年来,长笛演奏被许多人所喜爱,但演奏者自身素质的良莠不齐和教学练习方法的不同使得演奏者在进行长笛演奏时会碰到各种困难,本文通过对影响长笛演奏技能内外因素的分析,从练习方法、情感培养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帮助长笛演奏者提高表演技能。  相似文献   

19.
视唱练耳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果将钢琴演奏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练习者能够完整地感知音乐,丰富想象力,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文章通过钢琴常用独奏、四首联弹、双钢琴演奏咽的三种演奏形式进行研究用,探讨钢琴演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演奏者音乐造诣的高低通常能通过对乐器的演奏技能的掌握程度来得知。两者存在着辩证关系,演奏者在追求绝美音乐境界过程中潜在的促进了演奏技能的不断发展。而演奏技能的进步反过来又不断提高演奏者的音乐造诣。在当今社会,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的长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但是由于长笛教学体制的不完善,大多数长笛教师本身缺乏对演奏知识的精通掌握以及长时间技能训练,所以许多长笛学习者以及演奏者都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下面,本文将浅析长笛演奏表演技能提高策略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