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洪江传统商贸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特色鲜明,有其生长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土壤,它是我国南方地区保存不多的古建筑艺术奇葩。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洪江,繁忙的水运托出了洪江,商贸的发展造就了洪江。  相似文献   

2.
洪江号子是在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产生并流传的民族音乐,有着典型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在全球经济化的冲击下,以及现代化的文化生活的变迁和发展的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洪江号子要在保持传统原生态的同时,又要将传统音乐融入现代,让洪江号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要素,能够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使传统的洪江号子文化如何实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和变迁,成为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岭中的牧歌古城,她起源于春秋时期、成熟于唐宋,鼎盛于明末清初,以其"扼西南之咽喉而控七省"的特殊地位,发展成"商贾云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的西南商业都会。随着商业的日渐昌盛,各地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以义方恪守、外圆内方、鱼龙变化、里仁为美、吃亏是福、无听发禅等商业警语为代表的独特的洪商文化。  相似文献   

4.
来到洪江,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黔城芙蓉楼被称为楚南第一胜迹,高庙文化遗址展示出中国七千年前的稻作文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安江农校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洪江市位于湖南西部,南邻会同,余接黔阳,人口8.6万,是怀化地区颇为繁荣的小山城。洪江古属荆楚,三国设驿丞,宋置寨,清设巡检司,后立会同县洪江镇。民国时期,省第十专员公署曾设此地。1950年建市,1963年改为黔阳县洪江镇。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县级市。在历史上洪江是湘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其地处沅江、巫水交汇之处,水运便利,辐射面广,很早形成商埠,是湘黔桂三省边区物资转口集散中心。洪江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宦旅往来,商贾云集,外  相似文献   

6.
这里是神秘的五溪大地。舞水、渠水、锦江、巫水、酉水如五条玉带,盘绕于沟壑幽谷之中,孕育着万物生灵。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洪江高庙、靖州斗篷坡等远古遗迹散落各处;洪江古商城、会同古民居、中方荆坪古村等村落古韵犹存,耀射着璀璨的文明。这里有瑰丽的民间艺术。独具苗家特色的麻阳农民画、撩人心魄的侗族大歌、以"中国戏剧活化石"闻名的傩戏,焕发着乡土文化的气韵。  相似文献   

7.
洪江区是怀化市著名的工业城市,也是怀化市著名的旅游城市,其"中国第一古商城"的美誉更是使它蜚声中外。在新的历史时期,洪江区区域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如何进行战略评估和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就成为摆在洪江区面前的突出问题。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洪江区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特别对洪江区工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进行了客观分析,因而对洪江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神农氏族发源武陵地区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农代表着一个氏族,她源于距今9000年左右古武陵地区的农耕部落。古武陵地区有适宜上古人类居住的自然地理条件。有远至200万年前的建始人类遗址,近至7000-8000年前的洪江高庙文化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绵延不断。这一带是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之地,中国历法的起源之地、中国最早最大的部落遗址和城市遗址所在地,中草药药源地和中国最早文字发源地,这些依据表明,古武陵地区是我国上古时代神农氏族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9.
姜雪  张德祥 《教育科学》2015,31(2):59-63
明确大学文化形成机制是建设大学文化的关键。从文化形成动力角度,大学人是大学文化形成的唯一主体,大学文化形成机制可以分为主导型和自发型主要两种。主导型大学文化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学校创办者、管理者的提出和主导实施。自发型大学文化形成的主要是源于学校教师的自我养成和演化,是大学教师在大学日常运行过程中经过磨合和相互协商与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系统,主要包含工作文化、学术文化、教学文化和管理文化几个方面。欠发达地区高校在构建教师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定位,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并且要十分注重教师伦理道德的塑造,促进和谐氛围和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慈善是由社会组织、个人自愿向社会中遇到灾难、困难的人们,无偿地实施救助的一种高尚无私的奉献行为。湘西南洪江古商城慈善组织机构庞大,经费充裕,慈善活动频繁,慈善事业发达。古商城的慈善思想是以人性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思想。  相似文献   

12.
贵州及其毗邻的湘、滇、川、桂、渝部分地区历史上与古夜郎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经过十余年的"争抢"开发,如今的五省一市已经确立了"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创品牌、互补多赢"的全新开发模式。通过调查研究,对如何积极应对夜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几点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湘南大开发是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从湘南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湘南三市本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全省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湖南参与泛珠三角合作、加速融入粤港澳、实现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从全国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湖南打造中国重要的城市群和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闻营销是大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事业竞争的有利手段,是实现该区域旅游事业跨越发展的科学选择;从洪江市旅游新闻营销实践来看,新闻营销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开展了系列实践,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在观念、系统整体和对新闻营销的本质理解上存在许多不足;大湘西旅游新闻营销要立足于区域的社会现实和资源现实,需要有大思维,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5.
湘西洪江古商城的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江古商城,是一座集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立体式山水型城市。这是明清以来祖国大西南特定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结果。至今保存完好的文化遣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和景观关学价值;应该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资源家底.并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7.
洪江古商城是我国江南民居古建筑之精典,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中,其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为加快洪江古商城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挖掘内涵、打造品牌,加强管理、健全体制,加快建设、强化保护,加大投入、整合开发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大量高校、科研机构及文化人士内迁贵州.在这一过程中,贵州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得到直接接触、交流、融合的机会,对贵州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华主流文化也受到极大震动和激荡,贵州文化对内迁高校、文化学者、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显示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贵州对中华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我国未识别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其地理分布特点是沿滇黔、湘黔古驿道一线分布。历史上东西向的滇黔、湘黔驿道是贵州的移民文化走廊,各种族系或移民从四面八方进入贵州,并在此会合与分化。在复杂地形条件制约下,贵州形成了汉族移民文化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故有"文化千岛"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