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武术文化研究进行归类,从研究成果划分来看,分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多学科交叉性思维研究少林武术文化,走出站在少林武术圈研究少林武术的"魔咒",追溯少林武术的"形而下"之本,探讨"形而下"少林武术面临的困境,尊重少林武术文化发展规律,提出少林武术文化消费观念,促进少林武术文化"非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对目前部分学者所指"少林僧人扶唐据贼的历史事实与少林武术无关"进行考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林武僧扶唐据贼"只是少林僧人从事的众多军事行动中的一件;少林的尚武之风从北魏时期已发端,到唐朝的时候,有不少僧人从事武术练习,所以"扶唐据贼"的僧人应当是身手矫健的习武之人,而后人对这件事的各种演绎,亦是对少林尚武事实的推崇;参与事件僧人的数量是否为目前所指的十三人还尚待考证;"少林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在明朝万历之后才形成的。演绎过程大致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从"少林十三僧"演变成为"少林十三棍僧",之后在清初产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清朝中后期,这个故事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3.
少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禅、武、医是少林文化精髓,其源发性的理论之基是佛家的"缘起论",以存在论缘起、整体论缘起及境界论缘起为研究支点,阐释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探析其对当代疾病观、生命观、运动观、自然观与养生观的启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少林文化品牌的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禅武医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少林正宗练步拳》为旧时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通用教材,根据四川民间拳术"龙拳"而易名。民国20年(1931年)春,央馆编审处第二任处长吴志青,将刘崇峻顾问之"龙拳"整理成文并自作示范图像交由上海大东书局正式出版且易名为《少林正宗练步拳》。1972年底,笔者偶遇旧时央馆教习、年已69周岁的罗玉(1903-1979年)老师并向其学练传统武术拳械,而"龙拳"则也在所学之中。去岁某日,笔  相似文献   

5.
为更全面地推进少林文化的发展,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少林文化趋势特征发展新视角出发,认为新时期少林文化有禅文化观念淡薄化、武文化的泛滥化与精神内涵的模糊化、民主化管理观念的淡薄化、寺务管理的世俗化、僧人思想的经济化、品牌经营的商业化、文化资源开发的不均衡化等趋势特征,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由此特征引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4,(4):55-58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气论观、天人合一观、阴阳五行观的角度阐述了少林武学与道家功法之间的融合关系。研究认为:道家功法中的"缘督"、"守静"、"导引"、"吐纳"、"听炁"、"心斋"、"坐忘"、"存神"、"守一"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观;由禅定、禅观、禅风、禅法等引申出来的禅语开辟了中国古代禅学思想的先河;少林武学流派由僧稠开创具有时间、武术、禅学造诣上的科考依据;道家功法的气论观、天人合一观、阴阳五行观,以及禅学思想的禅观、禅定、禅风之法对少林武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丰富了少林武学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武学技击、技理和技法风格。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牌",少林武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阶段经历的兴衰,值得我们去挖掘、深思。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逻辑推理法等对这一时期少林武术的发展进行一次深入探究。1949年10月至1965年4月,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中国武术也不例外,赶上了新中国成立是一个好的开端,却在正要大展手脚的时候遇上了"文革"。在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前这一时期,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少林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有了怎样的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严翰秀 《武当》2011,(2):33-35
(2)张三峰"精于少林"的个人主体认识基础。前面所引述的文字中说张三峰"精于少林",这是古人的概括认识,张三峰如何"精于少林"没有说明。因为"精于少林",对少林拳术有精深的认识,才能有突破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对少林拳术不了解,是不可能在少林拳术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期,以《少林寺》为始的一系列武侠电影,尤如一针催化剂,加深了少林寺及少林武术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在世人眼中,少林寺的僧人个个铜头铁臂,武功超凡,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近年来,少林武术已被传述的神乎其神,"少林"几乎成了"武术"、"功夫"的代名词。然而,树大招风,这股少林武术热给今日的少林寺也着实带来了不少烦恼,也引发了不少有关少林寺与少林武术的疑问。笔者今年5月专程赴河南嵩山去访问释永信住持,看一看今日的少林寺与少林武术。社会上;"少林"成了众多商人眼中的一棵"摇钱树",他们打着"少林"招牌做着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0.
号称"天下第一名刹"的嵩山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嵩山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为西域僧跋跎而建造的。公元527年,达摩东渡、所止少林、面壁九年、创立禅宗。而以少林禅武医为核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少林功夫不断地向国内外传播和推广,少林功夫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其传播方式的研究,必然会为进一步的弘扬少林功夫、展示少林魅力提供更好的借鉴。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少林功夫传播的五种形式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少林武术的发展阶段及其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阐明少林武术各个发展时期的主导思想是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在进行变更、丰富、完善的,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表明少林武术自古以来就有着“与时俱进”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少林功夫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以少林功夫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少林功夫保护的现状与不足.分析认为,保护少林功夫,关键在维护其生存土壤,同时少林功夫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社会中,总是存在着各种文化形态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当这种现象演变成极端状态时,就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觉,社会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极端化倾向的加剧。中华武术的各种下位生存形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悖离现象,且具有极端化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通过有效方式和方法遏制该趋势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interpretation of how Shaolin martial arts were used to provide military service for imperial authorities before 1949, and how it was restricted and forbidden to practise in Mao’s era from 1949 to 1978. It then examines how UNESCO’s international heritage conventions and China’s post-1978 heritage policies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Shaolin Temple since 1978. It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agents and how they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rgues current Shaolin martial arts, known as Shaolin Kungfu, have been deliberately reconstructed to serv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eeds. Contemporary Shaolin Kungfu is, in fact, a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ritage authorization process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lso demonstrate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of power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actors. This has led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experts’ and local residents are positioned unequally. The overarching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Shaolin martial arts worked as a tool for Shaolin monks to develop the Shaolin Temple in history and Shaolin monks have assumed the role of ‘expert’ in reconstructing Shaolin martial arts.  相似文献   

16.
秦伟  付孔辉 《体育学刊》2004,11(1):69-71
阐述少林功夫在面向世界发展的过程中所进行的7个方面举措,即: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交流会、挖掘整理出版少林功夫书籍、对少林寺景区进行规划整理、依法保护少林功夫遗产、成立红十字救护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提出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认为: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是少林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术能率先想到并能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申遗”工作,相比之下其他传统武术流派明显滞后等。目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孤芳自赏”带来的尴尬局面;挖整成果一直处于“沉睡”的状态等。发展传统武术的基本方略是重新为传统武术文化定位、为传统武术提供法律保障等。旨在为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功夫在全球享有美誉,少林武术产业则在我国武术产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北少林武术产业建立相对完善,南少林武术产业正处在起步中.文章着重对南北少林武术产业进行罗列、分析与比较,促进南少林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武当武术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与理论渊源。其一,研究传统武术,探寻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道,就必须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的研究。其二,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是当前宏观层面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与微观层面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实现"对接"的必然要求。其三,以文化的视角探讨武当武术,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完整、系统、鲜活、具体的武当武术必定会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这也是当代武当武术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20.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世界各族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关于少林武术起源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很难对少林武术的起源下一个确切的定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寺与武术的结合、少林武术的发展和形成规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少林武术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