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秉盛 《记者摇篮》2001,(10):43-43
加大标题字号和题区,缩短新闻稿件文字,即为“厚题薄文”。目前,它已成为一些报纸进行版面改革的流行词。“厚题薄文”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均“厚题薄文”。统一化。二是主要应用在一版,“厚题薄文”或“厚题无文”(标题新闻或将文转向它版)。三是主要在一版头题“厚题薄文”,其他依旧。这几种方法孰优孰劣,不敢妄加评论,但这些创新确实为报纸版面带来新的变化,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厚题薄文的编排风格。这种编排风格使版面产生的冲击力、影响力都是不可低估的。笔者根据版面编排的实践,谈点感受和思考。提倡厚题薄文的编排样式简洁地说,厚题薄文就是大标题、小文章的排列组合,其功效在于扩大有效信息的承载量,促进新闻信息质量的浓缩化和新闻信息发布、传播方式的快捷化。作为一张报纸,特别是地方性综合报纸,反  相似文献   

3.
王首程 《当代传播》2006,(4):101-102
综观广州地区的报业市场,竞争、扩容的巨大压力已经促使报纸传统的编排格局大变。“集装箱”、全横题、大边白、厚题薄文、图文并重、“浓眉大眼”等等,已经成为各家报纸的刻意追求。读广州地区几家主要报纸上那些赫然人目的黑体大字标题,常常会为之一震。其中多数新闻标题信息饱满,注重修辞,追求情趣,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但是,也有的新闻标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字大而题并不厚的现象,少数标题不仅大而无实,而且屈从流俗,因辞害意,走进了片面追求标题形式的窄胡同。现从广州地区几家大报中列举若干条标题,就其中某些未能尽善之处加以讨论,以期各家报纸在提炼新闻标题的时候,能够不仅追求字大,更要追求题厚,把新闻标题做得更精细一此。  相似文献   

4.
浅谈[厚题薄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武录 《新闻与写作》2001,(2):18-19,20
“厚题薄文”乃大势所趋从“无题有文”到“薄题厚文”再到“厚题薄文”,这就是我国古代、近代、现代报纸版面上稿件标题所经历的过程。自邸报(唐代)至京报(明代),都是“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按日期分条陈事,条条相接,起始和终结都不加区别),所以说它“无题有文”。19世纪后期,我国报纸版面上出现了“一文一行题”式的稿件,所以说它“薄题厚文”。20世纪30年代,我国报纸版面上出现了“一文多行题”式的稿件,所以说它“厚题薄文”。显然,这里所说的“厚”、“薄”,有时表现为字数、行数的多少,有时表现为字号、字体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报纸量不断大,报纸杂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版面编排格局已被打破,报纸版面设计已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大胆留白、厚题薄文,图文并重等成为当代报纸版面的时尚.如何使版面的总体规划、结构调整、编排设计更好地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视觉流程.发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已经成为版面编辑和美术编辑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的俗话:“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读者看报纸,首先是通过标题来选择他要看的新闻.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把一篇好的新闻送入千家万户;标题平平,则会断送记者采访写作的心血.标题之于新闻,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近两年,长江日报国际新闻版在标题制作上力求翻新、突破,采用“厚题薄文”,以追求浓眉大眼、庄重、明快、大气势的版面风格,得到报社内外部分同仁和读者的肯定,初步归纳,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尝试.一、营造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报业飞速发展,伏案展阅各类报纸,或信步走进报亭,风格多样的版面,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之余,某些版面编排的“无章”现象,也时常刺眼碍目,叫人皱眉。概略归纳一下,有这样几种:一、标题设置无章法。标题是报纸的眼睛,看报首先看题。标题的设置要适应受众群体的生理、心理规律。通常在版式设计时,就要把重要的稿件放在读者阅览习惯的最佳视区,左上或上半部。在设置标题时,也要采用大字号、分量较重的色彩,以便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是,在报纸版面设计中,不难看出有的版面设计随意摆放标题的位置。在重点区域,对重点稿件的标题不做突出处理,反…  相似文献   

8.
徐震林 《新闻实践》2007,(10):F0002-F0002
翻开一张报纸,第一印象来自于它的整体风格,或简洁大气、或浓墨重彩、或清新素雅。整体风格的形成,有利于读者识别报纸。比如,《钱江晚报》版式用厚题薄文、大照片、超粗黑大标题营造出浓眉大眼、浓墨重彩的粗犷风格(图一)。版面整体风格特点体现在结构布局、图文搭配、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纸容量不断扩大,报纸杂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版面编排格局已被打破,报纸版面设计已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大胆留白、厚题薄文、图文并重等成为当代报纸版面的时尚。如何使版面的总体规划、结构调整、编排设计更好地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视觉流程,发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入”的作用,已经成为版面编辑和美术编辑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标题是报纸的脸面,亦被称之为报纸的"眼睛"。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记者也紧跟迈入"翻报"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读者在稀缺的时间内,接受资讯和信息更多的表现为对标题的快速浏览。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标志着新闻已进入"读题"时代。众多的纸质媒体紧跟形势,独树一帜地"厚题薄文",大量使用"多行题",很值得业界同行的借鉴和探讨。本文试探  相似文献   

11.
标题是版面的“眼睛”.制作精当编排美观的标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当前一些报纸、期刊的版面上的标题却奇形怪状,”‘变态”’‘异化”.容易产生歧义。其表现主要是”十病”:分割肢解。把一条标题截为几节,分别排在文首、文中和结尾,使得好端端的一条标题被分割得不成样子。这种标题然法多见于社会生活类报刊和报纸副刊。据编辑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版面活泼”,可是却让读者费者鼻子劲儿了。读者先得花些时间去我全标题。我认为,生物如果被拦腰截为几节.将会失去生命,标题这样被肢解也会影响其整体美和生命力.还会降低…  相似文献   

12.
谋篇布局放光芒 浏览首都几家主要报纸今年“两会”期间的报道便不难发现:报道并未因文小稿短而黯然失色,相反正是依靠着大量的小文短稿,此次“两会”的报道才大放异彩。 1、标题刻意夺目 题为文之眼,若题制得“靓”、制得美、制得读者不能不看,那么接下去的便可能是通读全文了。此次令读者不能不看或过目不忘的标题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报业飞速发展,风格多样的版面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之余,某些版面编排的“无章”现象,也时常刺眼碍目,叫人皱眉。一忌标题设置无章法。标题是报纸的眼睛,看报首先看题。标题的设置要适应受众群体的生理、心理规律。人们在阅读报纸时,一般来说,视线会自然地从左至右、由高到低,自上而下地移动。通常在版式设计时,应把重要的稿件放在读者阅览习惯的最佳视区,左上或上半部。在设置标题时,也要采用大字号、分量较重的色彩,以便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是,有的报纸在版面设计中,随意摆放标题的位置。在重点区域,对重点稿件的标题不做突出处理,反而…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末以来,竞争、扩容的巨大压力推动报纸传统的编排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今,“集装箱”、大横题、“浓眉大眼”、厚题薄文,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报纸的时尚。读报上那些赫然入目的大字标题,常常为之一震,其中相当数量的新闻标题信息饱满,注重修辞,追求情趣,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15.
黄艳 《新闻窗》2006,(2):34-34
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版面的编排设计。有特色的报纸版面设计。即使不看内容。仅看版面就能赢得众多读者青睐。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报纸版面设计构成了报纸独特的“造型”,以其个性化、差别化、思想性和艺术性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产生认同感。但是报纸编辑也不能因为盲目追求版面效果而陷入版面设计误区。版面设计单纯追求感官刺激,没有章法。就会设计出“泡沫版面”。“泡沫版面”的特点是版面元素的使用过度夸张,表现形式与所表达内容的价值不相符,比如大量使用新闻价值不高的巨幅照片。或者对一些内容并非重要的稿件大做标题。还有就是大量使用非新闻照片来装饰版面。这些做法不仅造成版面资源的浪费。而且读者从中并不会得到多少裨益。  相似文献   

16.
山齐 《新闻记者》2003,(2):47-47
黄伟明版面设计作品选《点睛版式》,近日由百家出版社出版。 黄伟明现任新民晚报专刊部副主任,长期从事版面设计编排。他认为,版面是报纸的面孔,一张报纸、一个版面、一条标题、一幅照片是否能吸引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报纸版面的设计与组合。读者在选择报纸时,首先最直观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2月31日,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报纸都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新闻。这条新闻很重要,篇幅也很长,近四千字。各报的标题处理不同,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些报纸按一般稿件处理,只作了一条标题,版面上文字密密麻麻一大片,读起来令人感到吃力。《人民日报》除了在大标题中准确地标出主要内容外,还加了四个小插题,每千字左右有一个插题,读者很容易抓住新闻中的主要东西,版面也显得活泼。《解放日报》另辟蹊径,先作了一个大竖题,在题旁文前又加了这样一个花字包框的提要题:  相似文献   

18.
新潮版面背后的“市场之手”自90年代以来,以《中华工商时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新潮版面可谓异军突起,并有加速蔓延之势。和传统版面相比,板块组合代替了交叉咬合,厚题薄文代替了题在文中,图文并茂代替了重文轻图,突出地表现为大照片、大标题、粗线条。碰题碰得“肆无忌惮”,通版通得“心安理得”。这其中的原因何在?这是报纸走向市场化的一个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线饰,作为报纸版面设计的一种形式,也许不被人们注意。读者天天读报,看到那些横的、竖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线条早已习以为常,并不十分在意。殊不知,这是一种版面设计艺术。报纸版面编辑要用线条来装饰版面,把报纸打扮得楚楚动人,引人入胜。在新闻理论领域中,人们也更多的着重于对文章内容的探讨,而忽略对报纸版面构成中点、线、面的研究。今天,本刊转载《新闻战线》刊登的《线饰——报纸版面美的使者》一文,以期引起新闻界同仁对一些尚未涉足或涉足不多的问题的关注。我们姑且把这个栏目定为“冷门话题”,希望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20.
李丽 《大观周刊》2012,(18):130-131,120
如今报纸版面设计的主要编排手法有大型图片、大标题小文章、彩版、方块文等等,这些编排手法虽然具有简单明快的形式,方便读者阅读。然而这些编排手法却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版面设计经验,分析当前报纸版面设计改革的走向及流弊,并提出搞好报纸版面设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