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自课改以来,沉寂的课堂空前热闹起来,对话教学成了语文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肯定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但要正确对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要使“机器”为人服务,不要把人变为“机器”的附庸,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不要以热闹的“声像”代替学生阅读文本。不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最终还是帮助学生理解以文字为载体的“文本”。  相似文献   

3.
单佳娥 《学周刊C版》2011,(11):196-197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沉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琅琅的读书声、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不绝于耳。其实这样本无可厚非.但做任何事情都会过犹不及。我们看到执教者和评课者为了追求“发言踊跃”.而忽视了热闹的背后的思维的肤浅:为了实现“自主发现”.而忽视自主背后掩盖着学生的被动:为了到达“课堂气氛活跃”.而忽视对文本的静思默想。因为一旦课堂上出现必要、适度的片刻“沉默”.就往往会被贬为“出现冷场”。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几个问题:语文课偏重于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满堂问”式的教学;脱离文本的热闹;课堂教学“虚化”;多媒体使用不当。本文针对这几个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应是语文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渠道,它是以“文学、经典”为核心,让学生“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一条道路,让学生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对话”“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钱理群语),这是塑造心灵,激发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但是,在最近几年语文文本解读却遭到严重的削弱,课堂一味追求热闹,忽视文本,不善解读,成了语文课最大的心痛。前不久正好赶上了一次市级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太赛,我听了四十多节课,其中不乏优质课,但也有许多课严重变味了,成了“班会主题课”“才艺展示课”“影视欣赏课”“主持人比赛课”“口头辨论大赛课”等等。究其原因,就是“文本解读”的缺席。这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不禁令人感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课堂基本脱离了“牛不喝水强按头式的硬灌输”,课堂活泼生动起来;最值得高兴的是对课文(文本)的解读,基本打破了“政治的枷锁”,充分体现了教师解读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物极必反。有些课堂又走人另一个极端,“脱离文本旁逸斜出的创造性阅读”、“看似热闹实则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的语文教学,多了许多新气象:内容丰富了,形式新颖了,气氛活跃了,教学的手段灵活了,师生的互动提高了,整个课堂动!起来了……课程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然而,在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的同时,静下心来,却发现这些“热闹”和“繁荣”的背后多了一些急躁与肤浅,少了一些实在与研究,在其种种不足的现象当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本。  相似文献   

8.
地理课堂教学不是任何流于形式的“作秀”,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序地“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情等.让课堂热热闹闹、活而有序地“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实现的。但课堂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笑声越多越好,那样往往会使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一团散沙。本文探讨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教书育人》2005,(1):16-16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于是.有人就认为“热闹的课就是好课”有的课堂特别热闹.学生上课非常愉快.可热闹、愉快之后.学生学到了什么?给学生留下了哪些值得回味的东西?仔细想一想.学生该学的知识.该发展的能力鲜有落实。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日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无论你走进哪个课堂,随时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合作学习,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似乎获得了解放手脚、张扬个性的机会,教师旁观也似乎落得个悠闲自在。然而,透过“红红火火”看本质,却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走过场,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质,特别是公开教学,尤为突出.已步入合作学习的“危险地带”。其突出表现为“四重四轻”。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改以来,沉寂的课堂热闹了起来,对话成了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观念的偏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综合性学习风靡课堂,一度令人欣喜。可是当我们反思课堂教学的实效时,结果令人难堪: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多,病句越来越多,背诵积累越来越少。教学场面热闹,教学气氛热烈,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生成精彩,但热闹的背后是丢弃了文本,精彩的背后是离开了“语文”。面对这种种“乱象”,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活动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场面热闹的背后,“语文教学迷失本位”的问题日渐严重。追根溯源,作为教学筹备阶段的文本解读出现偏差:误读、偏读,不可避免地起了“帮凶”的作用,直接助长了“非语文化”,甚至“去语文化”流弊的肆虐、蔓延。本文旨在通过独立文本的解读和教学策略的研讨,阐述如何变“思想性解读”为“文学审美性解读”,以期实现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本位,追寻学科特色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黄赛琴 《教师》2015,(9):31-32
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本文从朗读品味,让词语“现”出来;联系生活,让词语“实”起来;换词比较,让词语“神”起来;运用表达,让词语“化”下来这四个方面对中高年级词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从新课标提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积极推动多元对话的理念之后,语文课堂便“热闹”起来了。再加上某些名家的推波助澜,非指导原则“深入人心”,课堂就只剩下“闹”了。又何止是闹呢?简直是闹得不可开交。放火的正是老师,为了体现课改新理念,为了提高课堂的思想浓度,语文老师常常开发文本中的混沌世界,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之中试图解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课堂也变得热闹起来。但“繁荣”与“热闹”的背后却忽视了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即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的散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合理的选择与确定,笔者将通过两个“注重”和四个“关注”进一步寻找散文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下课铃响了     
孙楠 《课外生活》2011,(11):36-36
“丁零零”,下课铃声响了,校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们坐在教室里,个个蠢蠢欲动,可老师却没有一点儿下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韦宁钰 《学语文》2006,(5):12-12
要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就必须让教育对象——学生“活”起来。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文本上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就小学语文来说,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本与教师、学生间的距离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孩子们动(脑、口、手)起来了,课堂“活”了。这些“课改”成果着实令人欣喜。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凸现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文文字、破损语言形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打着“对话教学”的幌子,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另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文本,开掘所谓的“深度语文”,课堂上教师层层盘问,强调思辨,结果使崇高而深刻的理性流于虚妄。新课标虽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但无论哪一种个性的凸显,哪一种角度的侧重,都不能脱离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