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浅谈教师职业精神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精神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师的职业精神建设逐步为教育界所关注。从教师职业精神的基础、内涵和核心等方面阐述教师敬业精神,在这平凡的岗位中,传承已久的师道力量,孕育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师职业精神,同我国历史上的“师道”与现今通称的“师德”有可比性。它集中反映现代教师的天职,是基于现代教育客观需要形成的概念。在社会转型期.教师的职业精神尤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略论“教师的职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师职业精神,同我国历史上的“师道”与现今通称的“师德”有可比性。它集中反映现代教师的天职,是基于现代教育客观需要形成的概念。在社会转型期.教师的职业精神尤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当前,教师职业的谋生化倾向越来越重。在对教师职业的深入解读后不难发现,教师职业的本质不是谋生,而是"育人"。从教师职业实践的层面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精神的活动和事业,这也是教师职业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教师职业权力的层面看,教师职业的职责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其权力行使的目标和职责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师职业的信仰层面看,教师的个人信仰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教师职业的开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坚持信仰的过程。从教师职业情感层面看,"爱"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和核心精神。从教师职业的道德层面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外在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如密 《江苏教育》2022,(22):26-29
孔子的师道精神主要体现在“志道”“立德”“好学”以及“爱生”等几个方面,奠定了中国师道传统的核心内容。“四有”教师观是对传统师道精神的脉承与升华,是对新时代好教师特质的要求。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将孔子师道精神和“四有”好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校本实践。  相似文献   

6.
萧承慎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出色的教育学家,他在战乱时期对师资文化进行的研究中,揭示了中国传统师资文化的历史特点,对"师道"做了关于教师的"为师之道"、国家和社会的"尊师之道"以及学生的"求师之道"的区分。中国的"师道"赋予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价值追求,其本身是一种信仰力量,具有道德约束力。中国和西方的师资文化差异,植根于双方的教育文化之中,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当从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中汲取滋养。  相似文献   

7.
与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生相随,传统“师道”已成为时下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国传统“师道”在师表上强调“君子、大人”的儒雅与正气,在师法上强调教师恩威并重之尊严与权威,在师职上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清贫乐道和悔人不倦之职责与操行。如今,由于人类民主制度的提升,公众对传统“师道”的批判及教师自身的妄自菲薄,传统“师道”日益衰微,但无论从教师的角色地位还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特质看,我们都应秉持传统“道之当尊、师之当严、器之当锐”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职业精神涉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神圣的职业责任等.文章论述了教师职业幸福和快乐教育的思想观点与具体内容,对教师是什么.教师干什么、教师怎么当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对高深知识的偏爱与追求,是大学教师特殊的职业操守与精神信仰。当前学术研究成果的低劣与膨胀,透露出中国大学教师职业信念正在逐渐失落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教师职业困顿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信念重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育这一职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它意味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种特殊的情怀.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它的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传道、授业、解惑并不等于教师职责的全部.教师的职责首先表现在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独特价值,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更完善、更美好的自我.因此,保护和扶助学生就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1.
当前,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停的调研视导、过度的社会期待,再加上职评、考核等现实问题,造成了当下众多教师的亚健康状态。这种忽略了生命意义、单调机械的生存方式,也必然带来信仰的荒芜和价值的偏转,使广大教师失去对自身价值的热切拥抱,失去对教育目的的终极追求,失去专业成长的能力创造,幸福、尊严似乎真的与教师渐行渐远。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我们是妥协还是突围?教育神圣,神圣的教育需要有教育理想的教师。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行为的终极依据,它从终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教师肩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任务,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于职业学校培育德育教师队伍职业精神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业学校德育教师队伍积极职业精神培育路径创新应着重树立德育教师的崇高教育道德信仰;塑造积极职业情感,健康培育;挖掘德育教师职业外在积极特质,整体塑造;营造正态主体环境,立体化培育德育教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信仰是引领行为的精神动力,教育信仰是引领教师将教师职业神圣化,并一生躬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动力.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接力棒的传递者,对教育的本质和从事教育事业所需的品质还有很多需要提炼和磨练的东西.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很多鲜明的体现,这更加需要强调青年教师的教育信仰.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宗教社会里之所以能建立宗教信仰正是因为他们的神对于他们来说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同样,宪法信仰也是建立在所信仰的宪法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之上的。美国成功地建立宪法信仰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国宪法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中国的宪法信仰之所以难以建立正是因为中国宪法在信仰的前提条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什么 教师职业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因此,在巨大的社会文化责任前,教师职业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情感和文化重任,似乎,教师只有竭尽全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培育学生才能对得起社会的厚望。在现实中,教师也把传承知识、培养新人作为自己的“分内事”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是,我们却发现,教师虽然安于辛苦的现状。视忙碌的工作为收获幸福的过程,但却不能摆脱繁忙的工作所带给他们的疲惫。那么,这种“疲惫的幸福”真的是教师职业幸福吗?  相似文献   

16.
<正>师以载道,以道化民。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古今多少脍炙人口的尊师佳话至今不绝于耳。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传统师道受到严峻挑战,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传统师道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当前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师道传统?为此,2017年12月2日,由《中国教师报》、海淀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杂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主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传统师道的现代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什么教师职业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因此,在巨大的社会文化责任前,教师职业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情感和文化重任,似乎,教师只有竭尽全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培育学生才能对得起社会的厚望。在现实中,教师也把传承知识、培养  相似文献   

18.
汉江女神出自《诗经·汉广》所描述的游女,但其具体的身份与形象特点在先秦并不明朗。汉代重新整理儒家经典文献之后,游女被毛诗当作道德的神圣隐喻,被韩诗当作神秘的形象。在崇尚老庄道家思想的魏晋时期,游女被转化为天地世界的客体化的神。而在面向人本主义的抒情艺术世界中,汉江女神或游女成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灵寓所。正是以儒道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游女形象的不断诠释与加工,使之超越地域文化范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思潮、宗教信仰、艺术精神的内核,成为凝聚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敬师的优良传统,"曷为天下善?曰师。"父母只给我们以生命,但给予我们灵魂的,还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师给了我们一个完善的生命。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值此神圣的教师节之际,我们以体现"宏扬师道,永怀师恩"的情怀,以饱含对恩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的文章,祝愿全天下的每一位教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校长》2024,(3):11-15
<正>共同点亮海岛的美好未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我来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北海,站在首都北京神圣的讲台上,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些年,我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充分感受到教师职业的无上光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精神包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对我们教师来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