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家长会可以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增进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传统形式的家长会无论对家长、学生、教师都成了一种负担。学生因为学习或纪律不好,害怕家长了解情况后惩罚自己,因此害怕开家长会,有的干脆不通知家长;家长因孩子学习或纪律不好,害怕丢面子而不愿参加;教师害怕家长不来,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感情。每次家长会都有许多家长不来,有时甚至…  相似文献   

2.
说句心里话     
又要开家长会了,我想让这次家长会开得有些新意。家长会前一天下午,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A4纸,让学生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并且可以用彩笔将信纸装饰装饰。学生的信很快完成了。我建议他们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父母,要给他们一个惊喜。孩子们小心地将信折叠好,夹到书本里。  相似文献   

3.
家长会是学校、家长双方相互交流学生情况、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老师只有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家长会,怎样开家长会,家长会才可能开得好。一个成功的家长会会使教育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是通过以下五条途径实现的。一、改革家长会,优化三个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在实践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校开展了怎样开好家长会的大讨论。从校长到全校教师一致认识到:家长会是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关心、支持的重要途径,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家长会的形式也必须改革。自去年开始,我们每次的全体学生家长会都开得别开生面,得到了全体学生家长的赞赏。改革后的家长会包括五项议程:一是组织家长参观各班举办的手…  相似文献   

5.
高琪  张锐 《辽宁教育》2006,(9):26-27
教育的成功是家校双方共同配合的结果,教师在与家长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过程中,其中重要的方式是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实现与家长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空间。但在具体的落实上,形式化、告状式、提要求的家长会比较多,学生往往一听开家长会就心情紧张,有时会造成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紧张,会后也有学生被限制活动,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应该确立家长是教师合作伙伴的观念,探索适合的家长会形式,使之成为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提高家长会的效果。就此,笔者对几种常见的家长会形式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家长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联系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所以家长会开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我们将来的教育效果,我认为开好家长会一定要首先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有充分的准备每个学生的性格、品质、学习、生活习惯等的形成都与他的家  相似文献   

7.
学校家长会在展示学校教育、获取家长理解和支持、挖掘家长资源、吸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内容单一、参与主体错位、形式呆板、次数偏少、会后缺少总结和落实等问题的影响,在实践中家长会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甚至给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带来诸多不良后果。教师可从与家长建立平等关系、丰富家长会内容、创新家长会形式等方面作出改进,以使家长会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说起家长会,大家都很熟悉,但您可能没有意识到,以促进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学校相互交流沟通为宗旨的家长会已经有些变了味:北京一所学校对328名不同年级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显示,36.3%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心情紧张,11.3%的学生不愿父母参加家长会;家长会后,11%的学生与教师关系变得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受到严肃批评并被限制活动。家长会给家长、学生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负面影响。“语言暴力”伤害感情现如今,许多家长对家长会上老师的“语言暴力”都感触颇深。无奈之中,许多家长选择了青少年教育关爱援助热线。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9.
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及时沟通,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有效渠道.主要针对学生家长在孩子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微型家长会、分类家长会、分层家长会、全员导师制家长会、四方会谈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同时也要把学校及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介绍给家长和学生们.让他们对先进的教...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是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开展集体工作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学校和家长互通情况、统一认识、研究如何教育好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家长和教师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学校召开家长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操作上的失当,管理上的不善,使家长会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负面影响。意在促进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学校相互交流沟通为宗旨的家长会已经有些变味走调了。针对当前家长会的走调现象,笔者认为,只有切实改变家长会的“会…  相似文献   

11.
家长会是教师广泛接触家长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工作中最普通、最经常的事。在一些教师的印象中,开家长会无非是先向家长介绍班级管理工作及学生的在校表现,然后由科任教师谈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最后向家长提出要求,宣布散会。这种程序已经形成模式,家长也早已习惯。可对一些“学困生”的家长来说,由于在家长会上听到的经常是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批评或指责,再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一比,觉得自己孩子啥也不行,往往开完家长会后带着怨气、怒气给孩子一顿严厉的指责或打骂,造成孩子怕开家长会和家长不愿去开家长会的局面,家长会所起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家长会是班主任向家长集体进行工作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学校和家长互通情况、统一认识、研究如何教育好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家长和教师可以全面科学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召开家长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孩子的发展,然  相似文献   

13.
周芳 《班主任》2003,(6):47-47
为了鼓励父母参与子女所在班级的教育活动,并帮助父母克服在参与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法供教师参考。电话开始开学前,教师最好花一周左右时间给每位学生的家长打个电话。在电话中,教师要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强调家长从一开始就参与班级活动的重要性,由此建立起双方的联系。另外,在电话中,教师还要邀请父母参加家长会,并借机与家长讨论商  相似文献   

14.
每一位教育者都懂得家长与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事实上,人们常用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是否密切来预测学生将来是否会成功.使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可以由校长、教师发起,也可以由家长发起,可以采取"一对一"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上学期间或放学后召开,地点可以是在学校开放的场所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家长会是父母与教师沟通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桥梁,家长与教师如果准备到位,沟通良好,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有益。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家长会?以下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日提出的5条建议。做好准备工作。在开家长会之前,家长先与学生沟通,确认学生现在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并把学生的问题列在纸上。全美家长教师协会指出,家长在开会之前准备好问题可以向教师传达  相似文献   

16.
召开家长会对每一位教师都不陌生,家长会开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声誉,影响着家长与教师的配合及家长的教育观,关系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家长心理,让家长了解班级情况、幼儿情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应在会前准备、开场白、内容等几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董桂娟 《中国教师》2014,(16):92-93
<正>家长会是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家长会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阶段性决策、班级的学期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发展情况,集中讨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使家长对学校、教师和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家长会之后的个别交流,能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也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家长改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及与孩子沟  相似文献   

18.
李东淑 《文教资料》2009,(12):97-99
开好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成功的家长会有利于家长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以及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本文对如何开好家长会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也是终身之师,对子女有义不容辞的教养责任。日本心理学家内根淳指出:人所处的各个社会环节有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三个环节,而家庭则是其中最根本的环节,因为家有塑造人个性的功能。各个学校为了配合家长教育好学生,分别成立了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最常用的方式是学校或班级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使教师和家长双方沟通信息、密切配合教育好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家长会,的确起到了共同教育学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亲密接触的机会,一次成功的家长会不仅能促进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而是"家校合力"将对老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怎样才能开好一次成功的家长会,从而吸引家长的眼球?我觉得应该在内容的多样和形式的创新两个方面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