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让语文课堂远离诗意,应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回归学生的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课堂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让孩子在诗意浓浓的课堂里体验和享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教学不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教得辛苦,学得苦恼。其实,学语文应该是快乐的,应该是一种享受。教语文同样也应该足快乐的,也应该是一种享受。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一旦让孩子成为主人。他们就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就能在自主的空间里浮想联翩,孩子们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释放,个性也能得到大力张扬。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应该是美感与诗意的交流场所。不管教育怎么“教”,课程改革怎么“改”,语文课堂都应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构建诗一般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是每位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则从课堂上“诗境”的创设,“诗语”的运用,诗意的对话等方面出发,阐述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以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相似文献   

6.
房佳静 《成才之路》2013,(32):62-63
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件充满诗意,洋溢幸福的美事。可是现在许多孩子出现了“厌学症”,上课不爱听讲,萎靡不振,下课生龙活虎,神气活现。觉得学习比吃药还苦,真是一件可怕又让人头疼的事。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唱响语文学习的快乐音符呢?  相似文献   

7.
何国香 《考试周刊》2011,(74):53-54
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而言,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在诗意氛围中营造课堂诗境.在文本对话中激发课堂诗情.在人文评价中谱写课堂诗意.在自我创作中提升课堂诗趣,最终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  相似文献   

8.
<正>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语文更需要诗意。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栖居在语文这片诗意盎然的广袤土地上,流淌情感、涌动灵性、创生生命。如今,在应试教育羁绊中,教师的工作受束缚,贴标签似的说教、支离破碎的分析,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导致课堂没有吸引力。充满人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语文变成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编     
创造诗意的课堂储广林(江苏江都):诗意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新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诗意的课堂,强调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课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诗意的课堂,就是把教师对新课程和教材、对学生的理解、感悟及人生的经历,把学生的需要与意愿,把沟通的时间、地点、方式……都浑然天成地集合在一起,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诗意的课堂,就是让孩子走进诗意的天空,在师生间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激情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0.
周玲 《师道》2009,(7):59-60
孩子天生就是伟大的诗人。孩子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的童年里:大树是长胡须的老爷爷、雨点儿是云妈妈淘气的孩子、露珠儿是叶子闪亮的眼睛;在他们的眼睛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风儿会跑。语文教学本身就充满诗意的色彩,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诗化的课堂,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五彩的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来描绘世间的美好。让诗意浸润童年,让诗意留驻童心。  相似文献   

11.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语文是温馨的,语文是智慧的,语文是诗意的,语文是激情的,语文是博大的。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关注生命,要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大智慧的教学。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每一个学生个体通过语文学习而感到无限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感悟人生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叶桂玉 《师道》2013,(3):25-27
语文课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语文教育没有诗意,好比月下不见杨柳,园中不闻鸟鸣,就失去了本应有的风姿。语文课应是学生情感释放的自由场所,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气氛中经历百感交集的心灵旅行,才会感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所以必须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栖息的家园。一、让导语拉开诗意课堂的序幕语文教师的导入要"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的语言具有诗意,才能在学生的语言中播下诗意的种子,才能拉开诗意课堂的序幕;教师的导入语要形象优美、韵味十  相似文献   

14.
金小树 《考试周刊》2009,(15):42-43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营造诗境,启迪学生对课文进行生命体验,真正把语文融入自己的生活,在对话中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诗意语文、魅力课堂成为学生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15.
诗意课堂,诗意人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识字读诗,更重要的还在于为他们创造一个诗意课堂,让他们在特定的意境中有所感悟,为其成长注入一丝温暖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
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因诗意而显得格外美丽.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成为语文的生命诗意飘溢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天性诗意盎然的过程,成为教师的劳动诗意弥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运用诗意这一元素,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营造温馨氛境,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课堂应该是学生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温馨,不仅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学科教  相似文献   

18.
束益华 《小学生》2010,(8):47-4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现代教育开创了一片天空,给现代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课堂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生命质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在这充满朝气的课改天空下,课堂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主邀游的领域,课堂应该是真情流淌、平等对话、自由开放、体验感悟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19.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还要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文字向心灵拓展,让生命与诗意结伴同行。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种充满诗意的生命化教育,让生命在语文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一个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也必定能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语文的学习成为快乐的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