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文章短小精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城南的冬日一景。《城南旧事》有《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这个序言用一篇文章浓缩了一段成长轨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南旧事》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品读这篇文章,有几个关键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2.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叙说童年往事的小说。文本采用了儿童叙事视角,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眸,描述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生活的风情画,展示了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呈现出稚拙、纯真和诗意的美学特征,温馨动人。  相似文献   

3.
《城南旧事》以一腔深情追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作者居住在北京城南时的童年旧事,包含了绵延不绝的乡思乡愁和文化缅怀,是公认的"乡愁文学"力作。  相似文献   

4.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时空》2014,(10):32-32
如果你已经上六年级了,那一定还记得《童年冬阳骆驼队》里那个可爱的小英子吧。是的,今天你读到的这个"小英子"就是那个"小英子"。这些有趣的童年故事都来自于同一个作者的同一部作品《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曾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6.
吴晓路 《辅导员》2011,(35):56-5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以及她和朋友或亲人离别时的情景。林海音出生于台湾,童年在北京城南居住,大家都叫她英子,她长大后非常怀念童年生活,就写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读者  相似文献   

7.
学写读后感     
<正>文君:叶圣陶爷爷读完《城南旧事》后,曾这样评价——这恐怕是一本书的最高境界——不仅让读者丰富了视野,还令读者有所感悟。我怀念起我的童年,怀念我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个小镇、那时的喜怒哀乐。那些在我童年时留在我记忆的往事,如今不也是我的城南旧事?这是叶圣陶爷爷读《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感想。书中的情景还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勾起了他深深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最早看的《城南旧事》是吴贻弓导演拍的电影。留在心中挥之不去的是小英子那双无邪的、明亮的大眼睛,那雾朦朦的城门楼下缓缓前行的驼队,那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还有孩子们那甜嫩而苍凉的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看了电影多年后才知道林海音这个作家,才读她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完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我还深深地沉浸在小说那惆怅、朦胧而又温婉的氛围里,久久不愿出来。《城南旧事》描写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小说透过主人翁英子童稚…  相似文献   

9.
啃书吧     
推荐理由《城南旧事》———回忆原来可以这样美故事内容:《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根据自己的经历写的带有自传性色彩的小说,讲述了6岁的小姑娘英子的童年往事。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英子住在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邻居住着“疯”女人秀贞,别人都不理她,只有英子愿意跟她玩。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相爱,并生下一个女儿小桂子。后来大学生被抓了,小桂子也下落不明。英子的小伙伴妞儿其实就是小桂子。秀贞与女儿相认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带她去找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来英子一家迁了居。她在附近的荒园中…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书中描写的是她的童年生活,是她对北京风土人情的回顾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本书也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城南旧事》以一个名叫英子的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叙述,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章。  相似文献   

11.
每个成年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人儿,这个小人儿就是童年的自己。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一部记写童年旧事的名著,每每读来,总会让心中那个小人儿跃动不已。日子在一天天过去,过往的一些事情也正在离我越来越远,幸得有《城南旧事》这样的作品,能让人在匆忙奔走之中停下来,想想自己的小时候,想想那些单纯宝贵的童年时光。我小时候也非常喜欢看书,也经常去书店与书摊蹭书看。小时候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想拥有一个可以席地而坐的书店,而自己能成为《窃读记》里面的那个“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善解人意的店主。《城南旧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当时我渎到书中小英子“窃读”情节,觉得很恍惚,觉得小英子就是我,我就是小英子了。  相似文献   

12.
<正>大人们总是喜欢说,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天真快乐的一段时光。我想,那只是因为成长的过程很长,所以在漫长的成长中,他们总是喜欢回忆童年。而他们回忆中的童年,已经被他们粉饰得光明幸福,而不再是它本来的样子。真正的童年,应该如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一路走来,有悲有喜。林海音的文笔总是那么清丽隽永,《城南旧事》更是将她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  相似文献   

13.
于莉 《小学语文》2014,(7):116-118
【活动背景】 《童年·冬阳·骆驼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根据“学习一篇佳作,走进一本名著”的思想,我班推荐了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课下,看到孩子们不时被逗笑的样子,我知道孩子们被著作中那个不一样的童年故事所吸引。我知道,孩子们走进了英子的童年,被她的喜怒哀乐感染着。孩子们回忆着自己的童年,或多姿多彩,或安静温暖……  相似文献   

14.
一、内容简介 《城南旧事》所呈现的是一个传统、朴实的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社会。主人公小女孩英子跟随爸妈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惠安会馆附近的一条胡同里。英子就在这条胡同里开始了她无忧无虑的生活,也结识了一个个“朋友”。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阅读》2007,(11):46-48
2001年12月1日晚,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因病逝世,享年83岁。20世纪50年代至今,林海音已出版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共43部。她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蓝本创作的小说《城南旧事》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被改编成电影,后获数项国际大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悦"读书目】《城南旧事》【作者简介】林海音,当代著名华文作家。她原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林海音始终深切地眷恋着她的第二故乡北京,她的小说有很多都是以北京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城南旧事》正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正>《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写的序言。作者用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幻般的语言来向我们讲述了小时在北京城南的点点滴滴,传达出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那份童真、那份童趣、那份"呆"气:"看骆驼咀嚼""议论骆驼""想剪驼毛""问去处"这四件事,像一个个镜头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新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了解故事概要的基础上"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相似文献   

18.
刘艳 《师道》2013,(7):68-6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相似文献   

19.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节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集《城南旧事》。原书中还有另外四篇小说:《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这五篇小说在内容上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成篇。它们通过女孩儿小英子的观察和遭遇,追忆了女作家童年时在北京度过的时光,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生活,笔墨中充溢着浓浓的乡愁。《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反映出有关儿童心灵成长的主题,对于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来说,是再恰切不过的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选编者独具的慧眼和匠心。  相似文献   

20.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再次拿起这本《城南旧事》,细细聆听,小英子稚气的声音再次传过来,传过来……《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将我带入了城南,带入了那淡淡的文字和悠悠的岁月里。书中的一切——缓缓走过的骆驼队,脖铃"铛、铛"地响,妞儿含着泪花说:"我找我亲爹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