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有个依托或依据,这就是历史教材.新编教材寓能力培养于述史之中.教师应从教材中发掘可培养能力的因素和材料.教育史家康内尔在<20十世纪世界教育史>一书中指出,进入20世纪以来."历史课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开始被看做明理启智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论20世纪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教育史研究经过20世纪几代教育史研究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20世纪美国教育史研究进行了历史的回顾,认为美国教育史研究肇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0年代进步主义和社会改造主义运动时期教育史研究出现危机,40年代教育社会基础理论的创立时期教育史研究开始徘徊和遭受挫折,40年代后期教育史研究在曲折中前进,50年代后期教育史研究出现新曙光-新教育史学的滥觞,70年代新教育史学面临新的挑战,教育史研究出现了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协会通过设置学术奖项、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发行专业的《教育中的历史研究》期刊以及在各大学教育系中进行教育史课程授课及研究等工作,推动加拿大教育史学科的发展。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学科发展呈现以下新特点:研究主题广泛而有时代特色;注重对本土教育史学、传记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关注大学史研究以及对女性主义教育史研究的创新;注重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史学科教材沿革及改革初探*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教育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历史并不长,在西方大约始于18世纪中叶,在中国,“教育史”学科地位的确立与师范教育在学制系统中地位的确立基本一致。“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教育科学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台湾光复初期的教育转型,是中华民国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台湾教育发展的转折,也是20世纪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与融合的关键。正确把握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的历史定位,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华民国教育史的认识,可以防止对这一历史进行“孤岛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60年代迄今,美国教育史研究受到社会科学越来越大的影响.社会科学对美国教育史学实际上起到了全面推动的作用,不仅扩大了教育史的研究范围,打破了传统教育史学的封闭状态,而且使教育史家提出了新的问题,提高了教育史的解释力,使美国教育史学摆脱了编年史的枯燥形象.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美国教育史研究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而且,美国教育史著作,更象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而不是历史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教育史学虽然动摇了传统的教育史学,但并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研究取代它.  相似文献   

7.
伯纳德·贝林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新教育史社会文化转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基于以具体历史情节本身的发展来揭示历史事件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记叙史的核心史观以及(1)外显历史与内隐历史相结合、(2)历史空间关系中的中心与外围相结合、(3)人们内心世界与外部客观条件和历史事件相结合三种研究原则,在批判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围狭小、辉格史观和时代错置的同时,在教育是文化代际传递的整体过程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以家庭、社区和教会为中心的构想性教育史及其文化阐释,从而对教育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是国内较早出版的一部研究现代语文教育历史的理论著作。这本著作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传统进行了科学反思,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轨迹进行了科学分析,总结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历史的发展规律。对20世纪20年代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展开的大讨论做了准确评价,对20世纪前期语文教学过程和语文教材的改革做了系统评述。并对20世纪前期有影响的13位语文教育家的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重点评介。这本著作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开创和奠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学成为大学的一门专业性学科,以兰克为代表的“科学的历史学”的学术研究方法得到全世界的极大尊重.但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对现代德国历史命运负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及其对德国教育史学科的影响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注意.本文从19世纪德国经历的深刻思想变迁、近代德国历史学的民族特征、1945年以来德国历史学界的反思以及对德国教育史和德国教育史学史研究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重视德国教育史研究的政治语境,期盼引起教育史同行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从1904年至今,中国教育史研究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第一时期从1904《癸卯学制》颁布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这段时间中,中国教育史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启蒙、发展、兴盛到停滞的过程,并形成了教育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在建国后的60年中,教育史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初通过学习苏联得以再起步,在20世纪60年代中曲折展开并走入歧途,20世纪在80年代渐入佳境。[1]广大研究者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宽松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史研究呈现第一热潮,推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对当今的教育史研究者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反观教育科学园地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空前繁荣,与第八次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颇高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教育史研究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的研究思路,订正教育史研究中的廖误,那么,教育史研究就会别有洞天,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辽宁教育研究》2011,(3):F0003-F0003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史学科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群中历史较早并富有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学科之一,是辽宁省高水平教育学科中的优势学科,在全国教育学科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早在1986年,教育史学科便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招生培养教育史研究生,1998年获得了教育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实证史学促进了史学科学化的发展历程,成为史学界较为盛行的理论和方法.20世纪初,实证史学通过日本传入中国.中国教育史研究也深受影响,在教育史观、研究方法等方面都留下了实证史学的烙印.实证史学促进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影响着教育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知识与能力在个体发展中,孰轻孰重一直是教育史上颇有争议的话题.强调知识习得重于能力培养的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依据,强调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习得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从两种观点的心理学依据上展开学理上的分析,探讨它们各自历史与逻辑上的合理性,以便更加辩证地理解两种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高考历史科特别重视能力的考查,尤为是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教材,挖掘分析教材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本文试就如何掌握教材隐性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材文字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6.
潘建民 《考试周刊》2009,(26):22-22
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有个依托或依据.这就是历史教材。新编教材寓能力培养于述史之中。教师应从教材中发掘可培养能力的因素和材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把握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法国专门的教育史研究机构———"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并出版发行了专业期刊《教育史》,稳定了教育史研究的队伍,巩固了法国教育史领域的研究,标志着法国教育史学术地位的成熟。本文通过梳理"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以来开展的研究和服务活动,并分析《教育史》杂志从1978年至2004年发表的文章,揭示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教育史研究呈现出重视学科史研究、重视史料和档案建设、教育史研究队伍多元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课程史研究最早是作为传统教育史的次领域而萌芽的,秉持传统教育史的进步史观、重视史料、编年体叙写等特点。20世纪70年代,课程领域的转向和修正教育史学的兴起,促使课程史研究开始思考与教育史的关系,并自觉寻求课程历史的理论解释。20世纪90年代,在后现代、后结构思潮和课程研究“理解范式”的影响下,课程史研究走向多元理论解释的路径。应从课程史与课程理论内在关联的角度,充分认识课程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在我国基本上处于萌芽阶段。外国教育史课程逐渐从教育史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开始在师范学校开设.从事外国教育史著述翻译和教学的人员开始出现.外国教育史教科书开始被大量编译出版。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陈旭麓先生编写的一部具有哲理性的历史著作,在该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学"语言,这种以"文学"为叙事历史的手法,在历史描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史研究及教育史教材编写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