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宣传是整个报纸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说明、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回答现实所提出的问题,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它传播给受众,以强化和调节他们的意识和行为指向。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注意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大范围内,在多长时间里能赢得受众的共鸣,并为他们所接受。在这里,研究读者心理,发挥理论宣传中有效的心理效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党报评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既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定位,又要遵循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党报评论要做活政论,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贴近群众的生产生活,让主题宣传深入人心;要做强时评,多关注社会热点、及时回应群众需求,满足受众的表达欲望;要做精短评,根据受众的需求,采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报观点立场、主流价值取向更好地传播给受众。  相似文献   

3.
赖德活 《新闻前哨》2013,(11):72-73
一、对外宣传工作应坚持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若要外界对一个城市多一份客观与公正的认识,首先要保证宣传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无数事实证明。任何对外宣传要达到最终的宣传目的.必须先获得受众的信任和好感。在对外宣传工作中,首先要通过各种灵活的手段在受众中树立起权威.让受众信服我们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这也要求宣传题材要以真实性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宣传改革和改革宣传的过程中,不少报纸都提出了增强“可读性、可亲性、可信性”的问题。要增强这“三性”就要敢于触及受众议论的热门话题,而这些热门话题又多是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受众议论的热点问题新闻不敢沾边或者只沾了一点边,叫受众如何亲你、信你呢!新闻是舆论传播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传播信息、反映舆论的功能。那么,怎样使新闻起到勇于触及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又能实现引导舆论的社会功  相似文献   

5.
“报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仅仅只是信息媒介。在教育和娱乐方面,它也为读者倾注了满腔心血。”①正面宣传也就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把这个时代的进步精神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传播给受众。因此,从受众心理的需求、反应和变化中,可以更好地研究正面宣传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搞好正面宣传。  相似文献   

6.
阿忆 《青年记者》2020,(1):52-53
城市宣传片的"宣传"二字非常重要,要宣传,就得广泛传播,只有广泛传播,才能达到促进受众认同城市的最终目的。不过,要想广泛传播,城市宣传片必须具有传播动力。所谓传播动力,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宣传片发布后,因为它存在某种动力,最先接触到它的受众很愿意接受它;其次是这些受众不仅自己接受它,而且会因为它的传播动力把它分享给其他人。  相似文献   

7.
优化电视军事新闻宣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栓 《军事记者》2012,(5):48-49
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军事宣传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我国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军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一大批在军内外产生深远影响的精品力作,确立了电视军事宣传在中国电视界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面对电视节目表现方式的多样化。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受众需求的多元化.电视军事宣传在创作理念、题材选择、表现形式、受众定位等诸多方面还有待提升和强化。  相似文献   

8.
李琳琳 《传媒》2000,(9):36-36
党刊,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所办“指导基层组织工作,教育广大党员”的党员教育刊物。党刊的性质决定它的第一要义是具有指导性。它的受众体读者层是基层党务工作者和普通党员。综观全国30多家省级党刊,不论创刊早晚,无一不在办刊中全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激励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9.
钟馨 《新闻前哨》2010,(3):58-60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被简单地等同于“宣传对象”,是“宣传对象”受众观;80年代中后期,“宣传对象”受众观开始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过渡;90年代以来,“信息消费者”受众观日渐增强,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显。  相似文献   

10.
广告的基本功能是对对象进行宣传,其宣传的效果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其直接目的.广告的直接目的是要让这些东西在受众的记忆中留下印迹,在这个意义上说,广告就是在受众的潜意识中进行信息殖民.二是广告作品的特点.受众对某种商品印象的好坏与深浅主要取决于广告创意的好坏.三是受众方面的接受心理.广告制作人要根据受众的接受心理加以改造创造,使被宣传的对象脱离它在生产领域中所具有的那些专业化的、物质化的品质,从而获得一个被广告塑造出来的新的身份.  相似文献   

11.
经常性宣传是我们要天天奉献给读者的“家常饭”,不仅品种多,数量多,而且天天见,甚至版版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经常性宣传克服单调乏味,给广大读者以新鲜感?增强经常性宣传的贴近性,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新闻作品是在受众的选择中生存的,倘若读者不去选择它、阅读它,再好的新闻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宣传作用。新闻的这一规律告诉我们,新闻只有贴近读者,满足读者的需要,读者才会主动选择新闻,接受宣传。特别是对于被读者称之为“家常饭”的经常性宣传,更有必要在增强贴近性上下功夫。或许会有人说,军队生活不像社会…  相似文献   

12.
袁飞飞 《新闻世界》2013,(10):270-27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品牌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商业品牌意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许多商业品牌把微博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企业通过微博展示他们的产品、宣传他们的品牌理念,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它、接受它,进而宣传它。学会如何利用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步骤,也是商业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建立地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就报道的探讨越来越为界内人士重视,本文立足受众视点,从报道思想上对成就报道中的辩证思维略作探讨,以求得成就报道更好的社会效果。一、宣传性与贴近性成就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常见而重要的报道形式,它的宣传特质与长期以来表现出的宣传作用,已为广大受众所共识。新闻宣传依托传媒来完成,它应遵从新闻传播的规律。强调新闻报道的宣传性,只是重视了传播链中传播者一方。既要把握报道的宣传性,又要注重报道的贴近性,关键在于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新闻报道联系群众的作风,通过寻找喉舌意识与受众意识的契合点,来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同于宣传对象;90年代以来,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现。  相似文献   

15.
再就业典型报道在无形中能够。为受众尤其是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可用信息,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报道的一个特性。如果媒体报道再就业典型的方法欠佳,就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受众产生误导,使受众盲目步典型之后尘,不顾自身实际选择就业门路,从而产生新的就业不当,造成新的下岗失业,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的权威性造成影响。所以说,我们宣传再就业典型要客观、理性地进行宣传,避免对受众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16.
刘柳 《新闻世界》2013,(11):246-247
2011年6月,台湾有关方面在宣传推广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政策时,采取多个信息发布主体发布信息吸引目标受众、利用微博平台等新媒体增强受众互动体验、将受众变为传播者令传播链更为粘合、注重挖掘两岸民众的情感共鸣点以及关注大陆游客的实际诉求等传播策略,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方法对于我们在向外推广城市旅游资源、宣传城市形象上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会议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的重头节目,当前存在"多、滥、硬"等现象,致使受众锐减,传播效果降低。进入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编辑要以受众为本,创新思维,找准编辑与受众的供需契合点,通过形式多样的会议新闻画面和内容,吸引受众,增强可看性,充分发挥应有的传播宣传的功能和成效。  相似文献   

18.
媒体的报道内容能否被受众所选择所接受,是检验传播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新闻传播要增强贴近性,强化传播效果,就必须注重研究受众心理、把握受众心理规律,从受众心理需求出发去策划选题、创新形式、采编稿件,使新闻产品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报刊思想理论宣传同样如此,它要为受众所注意、理解和记忆,也要在增强贴近性上下功夫,在研究受众心理特征、适应受众心理活动规律上做文章。《生活与修养》专版作为《解放军报》的一个传统思想理论专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形势的发展,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领导希望它能成为宣传政策、推动工作的帮手,群众希望它能成为了解全局、反映呼声的平台。县级台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手法,使节目出新、出彩,只有创新应变受众才能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与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和外宣工作承担的艰巨任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突出的问题是:对国外受众的需求特点研究不够,一般化东西多,没有特点,适合国外受众的东西少。因此,坚持对外宣传"三贴近"原则,是增强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