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团身后空翻三周动作技术分析,进行团身后空翻四周可行性探索,认为只要人体重心水平速度达5.5米/秒左右,做到较大的制动,获得科学的踏跳角、起跳角和腾起角,身体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达2.4米以上,在翻转过程中合理地调整翻转角速度,完成后空翻四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自由体操后空翻三周动作,从一开始的小翻跳,就要为空翻的翻转高度和速度创造条件。要求小翻向后的速度要快,推手要有力;空翻中团缩身体的动作要快,姿态要正确;第三周要求身体再紧团一下,在下落中完成310°左右的翻转,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3.
黄浩团身后空翻三周翻转角速度变化及特征画面团身紧度运动学研究郝庆威,董力(沈阳体育学院110032)AKinematicStudyoftheChangeofAngularVelocityofHuangHao’sTripleBackwardSomers...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男女自由体操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更加技巧化。后空翻两周或空翻转体720°已很平常,后空翻两周转体360°(旋)已被越来越多的体操运动员所掌握(女子不多),过去只有技巧运动员才会做的直体后空翻两周,现在已用于体操比赛中(我国运动员李月久在1978年上海国际体操友好邀请赛中成功的完成这一动作并取得自由体操比赛第一名)。可以预见,加难跟斗串中空翻动作的难度将是世界自由体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训练实践表明,提高空翻动作的难度,必须提高空翻时重心上升的高度以及翻转角速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为完成各种类型的空翻动  相似文献   

5.
休斯(英)第一套:助跑侧手翻内转后手翻——后空翻二周——两次后手翻——侧空翻——后手翻。第二套:助跑侧手翻内转接直、后空翻两周直体后空翻加转体360°,(前一周直,后一周团的360°旋)。加斯泰(波兰),第一套助跑侧手翻内转两次后手翻——直体后空翻二周加转体180°——侧手翻内转两次后手翻——直体后空翻。威加斯(波兰),第一套:助跑侧手翻内转后手翻——直体后空翻二周——三次后手翻——团身后空翻二周。第二套:助跑侧手翻内转后手翻——直,团身后空  相似文献   

6.
在80年全国技巧锦标赛中,我们对单人项目的空翻两周动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统计,从表一、二、三统计的情况分析,我国运动员空翻两周的技术,不论是翻转速度、高度(男单第二周高于第一周并且是直体落的有八个,女单有四个)、腾空时间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这说明我们已具备了发展后空翻三周动作的条件。为了群策群力攻克后空  相似文献   

7.
直体后空翻两周接快速后空翻与接后手翻着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单跳是技巧运动发展较快的项目之一。几年来,诸如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080°之类的高难度动作已普遍被各国优秀选手所掌握。随着团(屈)身后空翻三周、团身后空翻三周转体360°、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440°等高难度动作的相继问世后,各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将难度动作的发展转向到高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上。  相似文献   

8.
对于在12公尺占方的地毯上出现的横轴空翻两周再加纵轴转体360°——“旋”空翻难新动作。我从生理形态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教练实践,体会到:要使该动作成功,运动员在为腾空高度所需的起跳技术及空翻所需的翻转技术的基础上,须掌握确准转体最有效契机,处理好纵轴转体技术。“旋”空翻,在目前的技术概念上有“前旋”与“后旋”之分。“前旋”,指小翻起跳带臂转体180°接前空翻,当第一周前空翻过1/2周左右时发力完成后180°纵轴转体,然后接第二周团身后空翻。“后旋”即在小翻起跳后在第一周后空翻的开始阶段就开始完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运动员李月久为超赶世界体操先进水平,于1979年后半年在海棉坑中试做了直体后空翻二周转体360°的超C组高难度空翻动作。这一段实践表明,纵轴转体360°并不太难,而横轴翻转不够则是主要矛盾。从实际完成动作的连续图片可  相似文献   

10.
一、情况从世界体操技术发展的总的趋势看,近几年来,自由体操中技巧动作的难度发展很快,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说男子:1.空翻转体的度数再增加,“360°”已为常见动作,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已算不上新鲜难度了,做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的也大有人在。空翻翻转的周数也在增加,空翻两周已被大多数运动员所掌握,同时也出现了“三周”动作,“旋”也不是绝无仅有了,这些动作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2.向前斛斗近两年来发展很快,这是自由体操中不可忽视的趋势,例如出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视频观察和运动学研究方法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滕海滨完成双杠屈体后空翻2周下的技术特点及运动学规律,从支撑摆动、腾空屈体2周和落地3个阶段剖析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技术细节.研究结果显示,支撑摆动推离杠的时机和方向、身体重心抛物线腾起的角度和速度、腾空的高度和向后屈体2周的翻转速度以及落地前伸髋的幅度和落地时的缓冲动作是完成好该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2.
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在国际体操规则中属D组难度的下法动作.本文主要通过三维录像解析法对商春松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揭示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及技术特点,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商春松较好的完成了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但落地时刻身体重心稍微靠后,所以商春松向后退了一小步.  相似文献   

13.
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单是学会转体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学会转体加空翻就不简单了。从力学上看,身体转体轴比空翻翻转轴的旋转半径要短,所以转体的旋转比空翻翻转所需要的力矩要小。以跳转360°和直体后空翻进行比较就很清楚。为完成转体空翻,正  相似文献   

14.
一、选题依据目前,我国男子单人技巧运动员已有15人完成团身或屈体后空翻三周动作,11人完成两周转体1080°旋翻动作。1人完成了1440°旋翻动作,就旋空翻动作而言,目前都还是属于两周的范筹,在横轴翻转周数上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必须放眼于国内外发展趋势。着手朝多周、多转方向发展,才是取得胜利的唯一对策。冯涛自87年元月开始进行辅助手段训练,2月17日正式在保护和帮助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50格/秒电影图片,结合力学分析的方法,对李月久单杠三周下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找出其主要环节技术上的优缺点。並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后空翻周转数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实践时参考。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在单杠上用大回环来连接的一种高难下法,目前国内外能完成此动作的人並不多,我国运动员李月久已能在成套动作中质量较高的完成这一下法。团身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从单杠撒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法,设计了单杠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并对这一最新飞行动作的下摆、撩腿上摆与撒手、腾空翻转与再握各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研讨。指出了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及其教学训练要点。意为我国九十年代体操难新动作攻关提供效益。  相似文献   

17.
腱子团身后空翻是男、女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项目的基础动作之一,是高难度后空翻动作的基础。目前后空翻动作在男子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中已经发展到了后团二周转体720度和后团三周的高难动作。由于争夺冠军的需要,人们更重视对高难动作的分析研究,这是很自然的。然而高难动作是奠基于基础动作之上,对基础动作进行研究,一可为高难动作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少年运动员这一基础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高低杠后空翻一周半转体180°越杠再握动作完成阶段技术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所作的三次动作,分别记为A、B、C动作。1、撒手技术环节的比较与分析从表1中我们看出,腾起角与撒手角之和分别为:A,101°;B,104°;C,97°。这是由于在撒手瞬间身体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团身后空翻三周同时转体1080°”动作,简称“后三周1080°团旋”(本文中简写成“3—1080°”),是目前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最多的旋翻,且只在蹦床上完成,如蹦床世界冠军获得者法国的里奥内尔·皮奥利内1985年5月在杭州、上海表演时,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本文在表演现场取得该动作的电影资料,经数据处理得到各项运动学参数,据此对蹦床“3—1080°”动作的起跳、腾空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后体操技术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单杠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出现了许多惊险的高难度新动作。目前我国运动员除能完成后空翻三周外还突破了“旋”的技术,出现了“折体旋”、“旋720°”等新动作,在难度方面我们已进入世界较高水平。在后空翻这种同类结构的体操训练中,基本动作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单杠“旋”》一文中所说:“学‘旋’之前要学会团身后空翻两周,这已经有了一致的看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