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是一部代表性的钢琴室内乐杰作.作品中运用了传统结构及变化思维,结合现代特征的高叠和弦、非三度和弦、变音和弦等和声技法运用,融入了"半音音阶"以及教会"调式和声"素材,不仅发掘出钢琴乐器的丰富音响与变化色彩,还强化了钢琴在室内乐作品中的形象性、具象性特点,推动钢琴在"室内乐"中扮演着多样性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孔雯文 《文教资料》2008,(16):69-70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延续了民族化的发展方向,走上了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本文将这些钢琴作品分为三类进行了论述,展现了我国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的创新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纵合化是中国作曲家探索与尝试和声技法民族化时常用的一种和声手法,本文主要以王建中钢琴改编作品为对象,通过分析各类不同形态的纵合化和弦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来展现出这些纵合化和弦对作品意境营造的作用以及作曲家对和声技法民族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和声曲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和声为基础,和声中产生段落结构,是创建曲式结构的基本因素。创作作品时,和声的应用,是曲式结构的重要因素,运用和声曲式分析钢琴作品,有利于更好的诠释钢琴作品,达到正确表现音乐形象,读懂作家意图,充分体现钢琴作品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其中钢琴改编曲尤其值得关注。这些作品运用了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结合多声音乐创作手法和民族化的和声,使钢琴这件外来西洋乐器具有别样的"中国民族特色"魅力,同时也丰富了钢琴的演奏技巧。文章以王建中的中国曲调钢琴改编曲为切入点,通过取材、对民族乐器特性音色的模仿、结构安排以及五声性和声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其改编曲中的民族特色,探索王建中在中国曲调钢琴改编曲中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6.
民族化的钢琴作品之所以成为具有“中国化”的代表作品,离不开作曲家们独特的构思与扎实的艺术功底。本文在和声的使用与意义上着重分析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特色和风格特征,以此来感受在钢琴音乐中的民族美。  相似文献   

7.
即兴伴奏中必涉及和声织体应用的问题,关于和声织体的应用是我们在演奏任何一首钢琴作品时都会遇到的.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学习钢琴作品时关注其间的和声织体的应用,必能使学生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要运用和声与曲式分析解读钢琴作品,对于正确演绎钢琴作品有很大的作用与意义,首先要了解和声分析的对象是实际的音乐作品,通过分析看到和声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其次了解曲式分析的陈述类型与曲式的发展结构原则,运用和声与曲式的分析结果进而对钢琴作品进行诠释,达到快速解读钢琴乐谱,正确表达钢琴作品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充分体现钢琴作品的魅力和快速准确抓住和读懂作曲家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拉威尔作为印象派的重要作曲家之一,其创作的钢琴作品语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充满精巧构思以及和声语言,以及独具异国情调的曲式轮廓。他喜欢将不同的异国风情融入到自己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异国情调"的创作特征。本文将从体裁、调式、和声以及旋律这几个方面对其钢琴作品中的"异国情调"的创作特征进行深入的探析,为深入学习拉威尔的作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化的钢琴曲创作中,通过有机运用五声纵合性的和声手法,就能够发挥出与西洋音乐和声手法体系相似的和声功能,从而帮助歌曲来确立或转换调式,明确或模糊调性.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的经典创作案例,来探析在民族化钢琴曲创作领域五声性和声进行手法中的调式调性变换方法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即兴伴奏中必涉及和声织体应用的问题,关于和声织体的应用是我们在演奏任何一首钢琴作品时都会遇到的。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学习钢琴作品时关注其间的和声织体的应用,必能使学生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8,(6):130-132
当前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大多沿用了西方钢琴音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了加强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民族化内容、完善钢琴音乐教学体系,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理应担负起教学民族化的重任。在钢琴音乐教学理论研究、作品创作、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宣传、投入力度,创设良好的传播环境,借用民族符号、传播主体等选择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钢琴作品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开办"民族钢琴音乐会"等形式,宣传推动中国民族钢琴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国钢琴作品民族化的具体音乐元素,分别从钢琴音乐民族化与民族音乐元素两方面分析。钢琴音乐民族化,分析其意义、两个关键点以及实现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的具体措施;民族音乐元素,主要是对其具体包括的音乐元素做出详细阐述。希望在本文的阐述下,能够为我国钢琴作品民族化做出一点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钢琴诗人"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创作主要围绕着钢琴展开,这首夜曲是肖邦创作成熟期的一首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首作品和声进行和曲式结构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肖邦所赋予夜曲这一题材的深厚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肖邦的音乐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赵季平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悼歌》、《觅》等作品的和声创作思维为切入点,通过理论阐述和具体分析,解析作曲家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的和声语言思维及技法特征,从而了解作曲家"民族化"的和声创作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16.
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创作、改编钢琴作品,开启了钢琴作品流行与通俗化的先河.他的钢琴作品,对钢琴作曲的传统格式化,以及对复调、和声严格地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钢琴作品创作思维开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雯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122-124
现今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发展非常迅速,而使用这些作品进行钢琴教学却做得不够,钢琴教学民族化程度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和演奏的发展明显失衡。文章就如何使用中国钢琴作品发展钢琴的民族化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储望华是一位著名的旅澳作曲家、钢琴家,他将自己的音乐实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借鉴西方创作技法并使之民族化,并且将个人独特的创作手法融入其中,突出表现了他作品浓郁的中国民族化风格.<春江舟影>钢琴曲,从它的曲式结构、创作技法、标题性音乐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文化等方面来看,这首作品具有的民族性特征,体现了储望华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为切入点,选用作品以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为主,深入剖析了中国钢琴音乐对旋律、和声、曲式的民族化改造,并对每类予以系统归纳,文章重在对中国钢琴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化特性进行条理性总结,意在对钢琴作品的内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舒伯特的钢琴小品具有着很大的时代的意义,被称为"浪漫主义的开始"他的作品也具有很大的学习意义,为世人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对于器乐演奏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舒伯特的钢琴小品亲切而自然,有着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以舒伯特的两组钢琴《即兴曲》为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舒伯特钢琴小品曲式结构、转调手法、和声部分、音乐的组织等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