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些连接副词,如when、if、as、before等引导的从句,能否做定语,说法不一。笔者在阅读中收集了下列几个句子:  相似文献   

2.
<正>近来组内教研,学习了初三的一节语文复习课,在复习到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者将词中的"恨"释意为"怨恨"。笔者对此产生了质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就编选了北宋大词人苏轼的这首中秋咏月词。"恨"字就出自词的下阕"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教材下面的译句为: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对照译句,可知教材将"不应有恨"的"恨"释义为"怨恨"。再翻阅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书  相似文献   

3.
龙舟 《中文自修》2010,(1):11-11
读过著名画家范曾的一篇文章。他说:“宠物’云者,本应爱其生命.听其自然。然而人类的贪欲,必以动物痛苦的代价愉己,那么无论如何的宠爱都无异于戕害。”它们“虽为宠物,实为囚徒”。他并反思自己曾饲养两只小猴的过程,虽“饲以果品甜点,洒以香水,然而不到三年,它们先后死去”。范曾先生重视的是动物的“自由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来学术界对李秀成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现在看来,李秀成是真降不是伪降,李秀成是叛徒不是英雄,已经真相大白,可以定案了。公开支持“苦肉缓兵计”、正面宣扬“万古忠义”李秀成的文章,已经不多见了。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一些评论家在肯定李秀成投降是事实、承认李秀成的确是背叛了革命之后,却又端出种种“论据”,仍然要把李秀成打扮成一个混了不起的农民革命领袖,他们宣布,李秀成虽然投降了敌人,但就他的一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历史人物。所谓“功过”论、“局限性”论、“不  相似文献   

5.
一天,有个学生来到教研组,向老师借阅教学参考书。这引起了在场教师们的争论,有的主张借给他看,有的坚决反对,理由是,“教学参考书是专给教师们备课用的”。其实,这“理由”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把参考书借给你,到课堂上我讲什么?原来他的宝贝都在参考书里,教学内容都是从参考书里抄的。学生如果知道了这宝葫芦里的秘密,岂不有损教师的尊严?所以,教学参考书既是这些教师的法宝,也就成了字生的禁书。  相似文献   

6.
枪乎?靶乎?     
题记:有关“射出”与“被射出”的班会主题词,已是第几次重复了?班主任报过第三次月考的名次后大张旗鼓地表扬了某某冲进奥赛班名次,几乎点名批评了某某被自费班同学“射”下去后,就重复他那万古不变的射击之喻了。唉,谁叫我们是公费班学生!我们是一群奥赛班和自费班夹击的……夹击的什么?  相似文献   

7.
虫乎?人乎?     
  相似文献   

8.
6乎?9乎?     
一位教师组织学生复习长方体时,用幻灯出示下图,要求计算它的体积。片刻,出现了两  相似文献   

9.
“可以上课了吗?”教师弯下腰亲切地问。学生们回答:“可以。”其实.教师在问这个问题前.已经让同学在说ABCC式的词语了.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比如自雪皑皑、雷声阵阵、杨柳依依、春风徐徐等。许多人都以为在上课了,上课的铃声也已经响过了。假如这个时候,有人说.老师.不是已经在上课了吗?那一定会让教师感到不舒服.说不定旁边的同学也会戳他一下手肘:要你多嘴!如今,  相似文献   

10.
李老师疯了。他逢人便问:‘我是公办还是民办?’当别人以惊愕奉迎的口气回答他是‘公办’时,他拇指一伸:‘你是大好人!’而当别人回答他是‘民办’时,他就同你纠缠不休。李老师怎么了?他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 原来,他是个老民办,在一所乡中代英语。民办转公办之风吹拂已久,唯独没有吹到这位默默耕耘的民办英语教师身上。1992年教育局进行摸底,发现英语教师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教师由于平时致力于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热潮中,坐落在西安市南大街闹市区的西安教育学院,“门面”几乎  相似文献   

12.
这几天,我的牙疼又犯了,周六上午由于爸爸、妈妈生意忙,我便拿了些钱自己去看医生了。我捂着半边红肿的脸,向前走着。拐过一个弯,路过一个商  相似文献   

13.
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婉约、豪放两个大类。但这样两军对垒式地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宋词风格的多样性。从宋词的发展过程看,已经表现出兼容并包、吸收创造的印迹,就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而言,就已经炉火纯青地融合了婉约与豪放的主要特色,而显示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许多婉约和豪放的名家的词作中,其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因此,只有注意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传承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故事报》1998年第5期第4版《尴尬二题》一文中有一句子:“阿莲曾经是个清纯的女孩子,所以我为之心动过心痛过。”句中作者将“心痛”与“心疼”混同了。“痛”与“疼”本义相同。“痛”,病也(《说文》)。“疼”,痛也(《广雅释训》)《说文》里无“疼”字,“疼”是唐时才出现的俗话词。“痛”与“疼”都有“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之意。如:头痛、肚子疼、心口疼痛等。在表示“惋惜、舍不得”的意思时,“心疼”与“心痛”通用,如巴金《关于〈激流〉》:“毁掉它们,我看着心疼。”《子夜》:“曾沧海捧起另一枝…  相似文献   

15.
教育艺术是老师们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如何以情感处理好教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常常作为教育艺术的典范写进许许多多的教育文章。如某报某文载:一天上课,×老师刚迈进教室门槛,“嗖”的一声,一只纸折的“火箭”飞了过来,差点打在×老师的眼镜上……他先是一惊,然后面带笑容地走上讲台说:“宇宙飞船上天,是人类征服太空的渴望所驱;这只“火箭”射向老师,它的发射者肯定为渴求知识而来。现在我就满足这个“火箭”发射者的要求,下面上课……这位老师的宽宏大量实在可敬,然而,如此处理是否有道理?还值得研究。首先,“火箭”的…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会问这样的问题,一份工作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可是收入却差强人意,或是,工作很无聊,可是收入却不错,为了生存不得不坚持下去。当工作在生存与兴趣之间挣扎,究竟该作何选择  相似文献   

17.
和煦的春风抚摸着我疲倦的身体,使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今天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下个月举行运动会,想参加的同学到班长那儿报名。”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上宣布。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了,都在七嘴八舌地讨论报什  相似文献   

18.
虫乎?人乎?     
“哇,这是什么虫啊?”陈炳霖问道。他整个上半身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只有两只眼球跟着虫子骨碌骨碌转。周围的一圈人立刻凑了上去。陈炳霖桌上果然有一条很奇怪的虫。极细小,深褐色的,一伸一缩地蠕动着。“真是好奇怪的虫!”“而且,它爬起来好有个性哦!”这虫爬着爬着,还会竖起身子来瞧瞧周围。我们一群人把目光都聚焦在它身上,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陈炳霖拍了拍前桌翁来逸。翁来逸转过身来,盯着桌子,“啊!哇!妈呀!”他突然大声惊呼,整个人一下子弹开好远。直到晚自修开始,翁来逸都在左顾右看,担心有虫子爬到自己这边来。我便跟他开玩笑。“要…  相似文献   

19.
大约一年前在北京举行的科技普及与科教兴国研讨会上,科普大师们就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反科学与反“科学主义”、科学与迷信,以及新闻的性质与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热烈讨论。大家对所谓“科学文化人”最近提出的若干“科普新见”给以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时下,青年教师队伍里出现一股“跳槽”风。能歌善舞者,跳!擅写会画者,跳!学有专长者,跳……或阴或阳,或明或暗。某师范学校1985年毕业分配出去的50名教师竟“跳”走了近三分之一,可谓百仙过海,各显神通。 教师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进行的又是创造性劳动,当然不乏各种人才。但在学校里并非无用武之地,用不着竞相“流动”出去。能歌的,何不教学生歌唱美好的新生活?会画的,何不教学生描绘多彩的明天?善写的,何不教学生书写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教育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