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弄清工作家庭冲突与离职意向的关系,以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方便抽样对416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总体一般,但工作-家庭冲突高于家庭-工作冲突;员工的离职意向总体不高;婚姻状况、年龄、学历、单位性质等变量均影响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冲突与离职意向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9,(10):58-63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和工作—家庭资源模型,考察员工与配偶工作—家庭冲突匹配对员工工作激情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通过两个时间点获取调研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对295对夫妻匹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员工—配偶工作家庭冲突一致性匹配时,员工工作激情与工作—家庭冲突匹配负向相关;在员工—配偶工作家庭冲突互补性匹配时,互补性匹配在水平上的不断升高有助于提升员工工作激情;自我效能感在员工—配偶工作家庭冲突匹配与员工工作激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个体工作-家庭边界的渗透性不断增强,工作-家庭冲突水平提高,工作家庭关系不平衡使得离职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在工作家庭边界理论的基础上,探索边界弹性能力在工作-家庭冲突与离职倾向关系中的作用,并构建工作-家庭冲突影响离职倾向的调节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对离职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边界弹性能力对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边界弹性能力在工作-家庭冲突与离职倾向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考察工作投入对情绪耗竭的影响,以及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以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投入对工作-家庭冲突与情绪耗竭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家庭冲突在工作投入与情绪耗竭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对工作-家庭冲突与情绪耗竭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工作投入程度过高亦具有负面效应,组织支持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丽  刘霞 《科技与管理》2014,16(6):126-130
研究检验了组织正式(工具性支持)与非正式(职业生涯后果、上级支持)的工作-家庭支持措施对员工相关的结果变量的影响,包括工作-家庭冲突感知、离职意向和工作满意度.数据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被试来源于202名不同行业的全职员工.回归结果表明工具性支持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职业生涯后果与工作-家庭冲突感知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上级支持与离职意向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4,(9):95-98
基于6家国有控股银行的221名员工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研究工作不安全感、心理授权和组织承诺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质的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和心理授权的不同维度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方式不同,对工作本身威胁知觉的不安全感通过心理授权对组织承诺既有正向也有负向的影响,既有直接也有间接的影响,对重要工作特征的威胁知觉的不安全感通过心理授权对组织承诺仅有负向的影响;不安全感通过心理授权包括工作意义和影响力两个维度的中介作用对组织承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工作态度、行为和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员工工作态度、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抽取236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心理所有权对情感承诺和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情感承诺对各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群体和社会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对工作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组织心理所有权通过情感承诺对各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间接影响;情感承诺通过群体和社会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绩效和福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颖  张生太 《科研管理》2008,29(2):142-148
本文以三维度组织承诺模型为基础,采用489名IT企业员工的样本,研究了感情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员工的行为、绩效以及个人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维度的组织承诺对部分的态度和行为变量有显著的影响,且三个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离职意图、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王颖  王娅 《科研管理》2009,30(2):166-170
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主管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机制,将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采用潜变量路径分析方法,构建了多组模型,通过三个阶段的检验,并以489个员工样本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主管承诺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图呈现出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主管承诺通过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到离职意图的路径显著。研究揭示了主管在下属的职业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企业的管理实践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中层职业经理人这一特殊群体,研究他们的工作家庭冲突问题,同时特别关注了中层职业经理人的上司支持感这一要素,试图探究其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所起到的作用及影响.对306名中层职业经理人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他们感受到的上司支持感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此外,上司支持感能够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上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证实组织应对工作不安全感及其消极后果的因果链,探究组织如何有效应对和控制工作不安全感及其消极后果。通过Lisrel和SPSS等软件对来自不同行业的219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作不安全感显著影响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倾向和幸福感;工作不确定性会引发工作不安全感;组织发展性支持作为一项压力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和工作不确定性;同时,工作不确定性和工作不安全感在组织发展性支持与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和幸福感之间起连续中介作用。丰富了国内关于工作不安全感的研究,同时从组织关注和个体关注两方面分析工作不安全感的后果,为当前变化情境下的企业如何有效应对和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提供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林与川  张林 《科研管理》2014,35(3):91-98
工作不安全感作为组织变革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压力源,不仅引发了员工对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担忧,同时导致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以社会支持为调节变量的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模型,分别从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角度探讨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情绪耗竭的缓解作用。以10家企业的197位员工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等统计方法检验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认知性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均有正向影响作用。工具支持有利于降低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情感支持则会缓解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采用针对性的社会支持组合策略,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帮助员工进行压力管理,缓解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组织承诺形成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一个组织承诺的形成机制模型,并通过对113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组织公平感不仅直接对组织承诺产生正向影响,还以组织支持感为中介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而人—组织匹配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只是部分成立。  相似文献   

14.
组织公民行为是维护企业运行、提升运转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的文献还未能深入探讨中国情景下如何有效激发企业组织公民行为这一课题.本文以中国企业的员工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工作自主权对激发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工作自主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个体当责感和与组织联系在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要想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应该首先提升员工个体的当责感和其与组织的联系,单独提高工作自主权难以真正激发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雇员流失意图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勉  李树茁 《预测》2001,20(6):14-19,6
通过对来自我国深圳市企业的752名被调查者构成的一个群体进行实证分析,对企业雇员流失意图的决定因素做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显著地影响流失意图;教育、所在行业、平均月收入也对流失意图有显著的影响;工作满意度可能是人口变量、职业变量与流失意图之间的中间变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在琼博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琼博士总体工作满意度较高,职业倦怠感较低,两者之间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成就感降低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最大,工作本身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最佳;在琼博士工作热情高,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数量相对偏少,成果转化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7.
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高原与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琛 《科学学研究》2006,24(6):929-933
通过对180名知识型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高原由三个维度构成: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和生活高原,职业高原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会有影响。认为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将创造力效能感与工作卷入引入到积极情绪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分析框架内,构建了积极情绪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并以研发人员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1)在中国企业背景下,积极情绪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0.092);2)积极情绪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该路径的解释力是最强的(0.406);3)积极情绪通过工作卷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该路径的解释力相对较弱(0.114);理论模型中“积极情绪→创造力效能感→工作卷入→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路径作用也显著,但解释力相对较弱(0.058)。以上研究发现有助于厘清积极情绪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为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士后群体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亦面临着生存境遇、学术发展与自主独立等现实挑战,但学界缺乏从内部与系统角度研究其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推动相关制度改革、提升博士后群体工作满意度,基于2020年《自然》的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在满意度指数模型的理论框架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全球样本博士后工作满意度指数得分为63.16分,处于基本满意阶段。其中,组织保障、合作导师支持和工作期望能显著正向预测博士后工作满意度,且合作导师支持的总体效应较高;工作期望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博士后工作满意度,还通过组织保障与合作导师支持两个中介变量对博士后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而组织保障通过影响合作导师支持发挥链式中介效应;不同性别、流动方式与工作年限的博士后具有差异化的工作满意感知。由此,中国相关博士后政策制度应明确其职业地位,提升组织保障水平,加大合作导师支持力度并关注不同博士后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20.
知识型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是用人单位运行状况的指示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知识型员工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其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进而建立以人为本,高满意度的人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