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占地约180平方米的路遥文学馆.于2007年11月t7日在延安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延安大学的校友。路遥文学馆位于延安大学著名的窑洞建筑群一排。背靠安葬路遥的文汇山.面临窑洞广场.馆名由当代文学大家王蒙先生题写。文学馆由序厅、主体馆、文学研究室等几个部分组成.展示了路遥生前各个时期的百余幅珍贵照片,刊登路遥作品的部分原始报刊,各种版本的路遥著作,  相似文献   

2.
在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时候,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发表了一篇题为《怀念路遥》的文章,其中谈到了路遥的死因。文中说:“有人说路遥是累死的,证据是他写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书。但路遥不是累死的,他昼伏夜出,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头猛兽的秉性。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因为他死时还欠人万元,  相似文献   

3.
路遥小说受众群体大,读者人数众多,路遥小说的评论和研究呈繁荣的态势,路遥小说是出版社的“长销书”。路遥小说的阅读、研究和出版情况是“路遥现象”存在的实证。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22,(1):50-55
关于路遥的研究近几年已经逐步深入,主要围绕在路遥生平、路遥传记和路遥精神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细节的分析解读成为了路遥研究一个热点。《路遥小说的传播和接受》一书系统地将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合,利用史料、数据、实践方式等对路遥研究进行了理性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对路遥研究的传播和接受进行了再现,并且能够在繁杂丰富的研究内容中,对路遥研究精细处理,理性反思。该书既有"面"的宏阔又有"点"的深入,对路遥研究有着一定的建设性、总结性、资料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苦乐生活的艺术结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路遥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被陕北民歌所浸淫。在路遥的小说中,贯穿着理想与现实、浪漫与悲情的矛盾与纠结,悲情基调与浪漫气息的交织便成了路遥作品最显著的风格特征和艺术张力之所在。文章探讨了陕北民歌在路遥小说这一风格特征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时两年多,反映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路遥的生平和创作历程的大型人物纪录片《路遥》于2011年3月摄制完成。大型人物纪录片《路遥》由路遥文学联谊会组织发起,由北京善基电影制作工作室负责拍摄。两年来,摄制组深入路遥的出生地清涧,  相似文献   

7.
路遥的全部小说没有涉及到本质的都市生活,路遥最远只走到了"城乡交叉地带"。路遥对"城乡交叉地带"的书写是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个人经历等众多因素重合叠加而产生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论大众传媒对路遥小说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路遥小说的传播情况会发现:路遥小说的传播凭借了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及网络媒介,涵盖了所有的大众传媒,媒体对路遥小说的传播与接受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除厂媒介主动对路遥小说的传播之外,还在于路遥小说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和广度,因而路遥小说具有非常庞大的受众群体,被广泛而持久地阅读。  相似文献   

9.
路遥小说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是对陕北方言的恰当利用。陕北方言经路遥精心提炼,无论是融于小说人物道白中的方言土语,还是融入小说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之中的陕北方言,都体现了路遥小说语言的朴实、平淡。但另一方面,路遥并非一味追求朴实、平淡,由于表达的需要,有些语言也比较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10.
路遥文学的人性美是多方面的。朴实美、悲情美、人情美的交错,展现的是路遥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带给读者的则是复杂的心灵感受。文章重点分析了路遥文学作品中的人性美,通过作品举例展现了路道人性美的多种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从路遥小说中的矛盾交叉及路遥的生活经历入手,透视作家的意识世界和潜意识世界,分析其创作心理机制的审美构成。路遥在创作时对这种内在矛盾性在其作品中的存在的认识却并不是完全自觉的,这还不是作家主体主观上完全自觉的理性要求,而恰恰是作品中这种内在矛盾性的存在形成了路遥特有的审美取向,成就了路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路遥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间,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怀念,在路遥逝世二十年之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作家张艳茜的《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再现了路遥这位“黄土之子”艰难困苦却又无比辉煌的一生,还原了这位文坛巨星的生活真相。  相似文献   

13.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其小说质朴而生动地刻画了社会各个阶层普通人的生命与生活。文章从路遥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生命追求等方面入手,从而感悟路遥小说中的生命与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几天以前,我在榆林清涧县调研途中参观了路遥纪念馆,参观之后很有感慨,很受震撼,我一直和随行的同志讨论‘路遥的意义’是什么。""路遥自小家境贫寒,在农村务过农、在小学教过书,可以说没有任何背景。作为一名文学青年,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懈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作,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超越,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身处劣境却不断挑战苦难自强奋斗,这是路遥精神的核心价值。我坚信,陕西的厚土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路遥’。"  相似文献   

15.
忆路遥     
忆路遥潘欣欣1992年的深秋,路遥离开了我们。3年来,我一直深深地怀念他。1988年7月中旬,我为了拍摄根据路遥同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而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自北京出发去陕西找路遥。他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我在西安仅作短期逗留,便与路遥一同去了陕北...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中的两个路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关于土地、农民和爱情的问题上,《人生》中存在着两个路遥,这两个路遥是相互矛盾的。在今天的精神背景下考察路遥的矛盾,对于我们认识《人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路遥是一位善于书写苦难的作家,苦难作为一种精神特征贯穿了路遥的大部分作品。但路遥并没有被苦难异化而沉沦于苦难之中,他一直寻求着对于苦难的超越之路,在路遥对苦难的书写中,从承受苦难、淡化苦难到反抗苦难、超越苦难,他为他小说中的人物选择了一条反抗苦难异化的抗争之路。  相似文献   

18.
路遥以其专注的创作态度与坚守的文学理想成为当代文学不可忽视的存在。但持续受到热捧的路遥及其作品,却依然在文学史家那里得不到应有的评价与追认。长久以来被排除于当代文学史的作家谱系之外,使得路遥身为作家的不懈追求与其作品的独特魅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遮挡在了阴影之下。但路遥及其作品价值不应就此被忽略,这些被遮蔽的光芒站在当下的全新环境中去重新回顾,依然可以看到路遥情真意切的思考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占地约180平方米的路遥文学馆,于2007年11月17日在延安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延安大学的校友。路遥文学馆位于延安大学著名的窑洞建筑群一排,背靠安葬路遥的文汇山,面临窑洞广  相似文献   

20.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和孙少平最后的人生抉择看似简单,很多人把它总结为路遥的"恋土情节",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更加可信也是更加人性的选择。我们不能把路遥概念中的"劳动"作简单化的解读,同时从中也能看出路遥的人生观的转变和逐渐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