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单元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大革命等基本内容。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以封建主义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由此,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它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的兴起,使思想领域出现了新变化,具有重要的反封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的主要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民主)”、“拥护赛先生(科学)”、“打倒孔家店”。提出以资产阶级民主代替封建专制,以资产阶级道德代替封建道德。它的中心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它的目标是革新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等各种西方思潮,成为反封建的主要思想武器。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动的向封建主义进攻的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除胡适外,其他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有名的新文化运动领袖们的名字,象傅斯年、罗家信’等(毛泽东语,见斯诺《西行漫记》,都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因此,依据历史事实,研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活动和思想活动,恰当地评述他们的历史地位,将会开阔我们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视野。本文即是这一尝试。1917年1月,胡适在(新圩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冲刷着中国于百年来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这时,一些封建主义的卫道土,封建阶级的遗老遗少纷纷跳出来,向新文化运动进行疯狂反扑。先有林料的出现,之后,又有什么“学衡派”、“甲寅派”。资产…  相似文献   

5.
历史地看,封建主义道德存在了几千年,资本主义道德存在了几百年,它们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封建社会时间很长,而由旧时代脱胎出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肃清封建主义道德的影响。改革开放的十余年,伴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增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和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渗透进来。前者如宗法思想、特权思想、奴才思想、等级观念、男尊女卑、拉帮结伙、哥们义气、专制主义等,后者如拜金主义、崇洋媚外、利己主  相似文献   

6.
以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不恰当的,其实新文化运动早在二十世纪初年已经出现。理由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应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已具备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前已广泛宣传“民主”与“科学”的资产阶级的新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不只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文学家,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位自由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上,他的功功过过,是是非非,应该说,全在其思想问题上。他一贯不以“文人”“诗人”自任,而总以“道德家”“思想家”自居。文化与思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的前夜,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在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复古思想反动同盟的反攻下宣告失败,作为几千年来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总代表“孔家店”的幽灵,仍然笼罩在黑暗中国的上空。“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了进行这一革命,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文化革命;而这个文化革命的根本任务,仍旧是打倒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9.
在我党历史上,陈独秀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人物.本文试图对陈独秀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五年以《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为《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虽然这场运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是,它沉重打击了长期统治中国人民的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在历史上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为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给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陈独秀作为这场运动的发动者、领导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复杂而又影响极大的资产阶级学者。对于他一生活动的评价,近年来,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下,已渐趋平实。但是,也仍有一些论著对他的评价过酷过严,不够平允。例如一般都承认他为新文化运动的创导者之一的地位,肯定他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他在“打倒孔家店”,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和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学术界的大事,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的认识,只有从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视角来分析,才能看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准备了“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受众群体”等前提,如此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之间具有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并进而科学地、历史地分析和评估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水平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已经提及,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它们继续深化和发展。本文将从对儒学的批判、对国民性的剖析、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对民主科学的认识、对白话文的提倡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家中的主要人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都进行过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以徐复观的反思最具代表性。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反对颠倒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拒绝形而上的穷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主张不应有中西之争,反对全盘西化,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考索;客观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4.
晚清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作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积淀与开拓奠基,然而却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直接发展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较之晚清,"五四"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与文学革命的合流、与国语运动的合流及其显示出的新文学创作实绩。"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将作为工具和载体的语言革命与思想文化革命紧密结合起来,迅速实现了双赢局面;与文学革命的合流,将语言的问题和文学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将主攻方向定位在文学革命,从而改变了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性质与流向,实现了历史的飞跃;与国语运动的合流,使其汇聚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旗帜下,形成双潮合一之观;而"五四"新文学显示出的创作实绩,正是"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的双重实现,也是真正推动现代书写语言发展的新文学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谈及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切入点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重点说明洋务派冲破顽固派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为封建地主阶级思想意识注入新的活力;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重点谈其付诸实践,实际操作;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社会改革的物质、思想、人才基础,主要探讨一些企业的后续存在,一批科技人才的造就,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威权性的道德教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基本特征,个体生命被遮蔽在神圣的“(天)理”之中,“人”被遮蔽于“民”的身份之中,纲常名因之而成为“吃人”的教化。从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教化思想的出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性教化的艰难启蒙一步步走向深入,在发现了“吃人”的礼教的同时,也发现了“人”。  相似文献   

17.
从新化运动的主体来看,新化运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精英“创造”新化,它涉及到“新化”的建设方向和何“创造”新化;二是他们开展白话、大众语、普罗学和注音字母运动,希望以此启迪民众,传播新化。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运动前后期代表人物是相同的,但阶级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背景、内容、依靠的力量、中西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虽然新化运动与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是为了反击封建复辟势力,拯救中国,但孙中山并不支持新化运动,其原因是:新化派与孙中山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同,双方选择了不同的革命方式:孙中山不赞同新化派对中国传统化的彻底否定,主张对其继承,改造。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支持,并不表明其支持学生的新思想,而是对学生的政治行动和爱国精神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首次提出劳动问题。对什么是劳动问题、中国有没有劳动问题以及怎样解决劳动问题都表示了不同观战和立场,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重视劳动问题,是欧洲工人运动发展在中国的反映,同时也是五四新化运动民主观念深入的必然结果。劳动问题的提出,不仅使新化运动走向深入,而且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