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年9月上海图书馆根据馆藏编成《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收录丛书达五千五百余种。其中所收近代部分丛书包括清末商务印书馆宣扬新学的丛书之一——《帝国丛书》。这部《帝国丛书》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出洋学生编译所”编译”,各书未署译者名(估计是  相似文献   

2.
杨琳  肖东发 《出版科学》2012,20(2):22-25
对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的出版背景、出版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大学丛书》出版的历史意义在于开辟我国成功出版本土化大学教材的先河,促进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中国学术的独立,确立大学教科书成为图书出版专门类别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不仅竭力传承中国文化,而且长期秉持"介绍西方文化"的宗旨,默默致力于近代思想启蒙工作,始终与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求索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在近代中国文化社会转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历代出版人和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学术名著,从创办《世界丛书》到《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从出版《林译小说丛书》到《严译名著丛刊》,硕果累累、影响深远,逐渐成为近代西学东渐、传播西学、开启民智的文化平台和学术高地。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学术名著,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现代文化转型的不懈追求,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于1980年由上海图书馆编撰问世。《目录》收录了1902年至1949年间各门类丛书5549种,子目(单种)30940条。它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出版丛书的大体面貌,是一部查找和研究中国现代图书文献的重要工具书,为中国目录学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笔者对现代丛书的发展和内容,曾作过一番调查研  相似文献   

5.
面前放着十六开厚厚的三册,为自己今后可以大大节省检索资料的时间而深深喜悦。这是纂集自1902年迄1949年9月出版的丛书五千五百四十九种,录入书目三万零九百四十种的《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作为这部《目录》的补充检索的《索引上——丛书子目书名索引》和《索引下——丛书子目著者索引》。  相似文献   

6.
傅金柱 《图书馆论坛》2002,22(4):119-119,101
张元济 (186 7- 195 9) ,字筱斋 ,号菊生 ,浙江海盐人。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 ,为近代有魄力、有远见的出版家 ,对我国近代文化史、出版史、学术史有过卓越贡献。他学贯中西 ,主政商务印书馆期间 ,编辑我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 ,编印《汉译世界名著》和《自然科学小丛书》 ,创办东方图书馆和涵芬楼 ,辑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等。张元济为辑印古籍 ,遍求善本、遗书 ,东渡扶桑 ,以抢救我国传统文化遗产 ,在近代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近代以降 ,中国古典文献大量流散…  相似文献   

7.
舒新城是近代中国知名的教育家和出版家。他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与出版事业,以教育救国为理想,编辑出版过包括《辞海》、《新中华》、"大学用书"、"中华百科丛书"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书刊,有着丰富的编辑实践和独到的出版理念,在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兴盛与发展中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法政丛编》是近代中国第一套正式出版的大型法政丛书,开辟了西法东渐的新格局,对中国近代法学思想的传播以及法学的生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该丛书的编译者、编译方式及出版情况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以厘清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权威图书目录,将《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未收录的科普类图书筛选出来,分为未收丛书、未收子目两部分,每种图书著录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页数、开本等内容,以丛书名称首字笔划为序编排。  相似文献   

10.
与读者交流     
唐瑾 《出版科学》2003,(1):66-67
著作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于《中华翻译研究丛书》来说,其艰辛甘苦大概只有作者与编辑才清楚。这套丛书第一辑从策划、编辑、出版至今,已有13种,经过了整整十个春夏秋冬。今天它与其他兄弟社出版的翻译论著和翻译作品,汇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热流,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翻译事业和翻译学科建设的进步和发展。继1998年《中国翻译词典》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后,丛书之四《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和丛书之十二《文学翻译比较美学》又分别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和第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进一步扩大了翻译学科的影响,提高了翻译学科的地位。这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九年国庆前夕,由上海图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出版问世了。这是一部收录1902年至1949年间各门类丛书5,549种,子目(单种书)30,940条,采用钢笔正楷手抄成稿,照相影印的十六开精装本,计1,028页。它的编辑出版和《中国丛书综录》衔接,使我国自古代至近现代的丛书第一次有了一个完整的目录。这部《目录》收录丛书的范围,系根据上海图书馆现藏的全部旧平装书。自1902年(清光绪28年)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的《帝国丛书》起,至1949年9月出版的丛书止,前后共历47年。众所周知,这正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非常重要的时期。近50年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史学》2000,(1):9-15
周作民(1884—1955),江苏淮安人。原名维新。早年留学日本。1917年起担任金城银行总经理。该行为著名的“北四行”之一,经济实力雄厚,社会知名度极高。1936年金城银行总行从天津迁来上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周作民在香港被日军拘捕,旋被押回上海,逼迫其出任伪职,但周巧妙周旋,未曾落水。全国解放后,他又从香港回到上海,担任“北五行”的董事长和统一后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董事会副董事长。现存周作民日记一册(1945年6月—1946年7月),反映了抗战结束后一段时间内,上海社会尤其是金融界的情形,对周作民被蒙上所谓“汉奸嫌疑”的经过也有详细记…  相似文献   

13.
精于理财 拼命存古——近代出版家刘世珩传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池刻书爱仿宋,成就武昌陶子麟。本来未见中郎貌,究是中郎是虎贲。这是伦明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对近代刻书大家刘世珩的评价。在近代安徽璀璨的乡邦文献丛书中,有一套冠绝群雄的10函百册大型的线装丛书——《贵池先哲遗书》。该丛书中有一篇由淮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与《中国丛书综录》的比较,本文认为《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至少具有如下优点:一、在著录方面更为规范科学;二、调整了部分丛书的分类,显得更为妥当;三、收罗品种齐全,版本资料丰富;四、以人为本,方便读者使用。  相似文献   

15.
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300余种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知见录》四部目录书核对后,就四书中未收录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了校补。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这是中国第一套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组织中国在美国的第一流经济学家撰写。共有《大众市场经济学》、《简明宏观经济学》、《现代家庭经济》,《现代企业的结构与管理》,《货币浅说》、《现代证券、期货市场》、《国际贸易:理诊·政策·实践》、《国际技术转让价格》、《外汇·  相似文献   

17.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穷七年之功组织出版的《国学大师丛书》,系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其学风扎实、思想深邃、语言隽永、文质并茂、装帧质朴大方、整体水平较高。《丛书》以个案评传的方式展现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百年学术文化的历史画卷,再现“近代诸子”为人风范及其历史性成就之整体规模,旨在揭示渐入佳期、前景广袤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文化契机。正所谓“廓清中华学术大道,了悟世界文化大势;重写近代诸子春秋,兼续东西学术薪火”。  相似文献   

18.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19.
马跃 《出版广角》2018,(3):79-81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以近代中国海关内部出版物为主要内容,分为统计、特种、杂项、关务、官署、总署和邮政七大系列.该套丛书进一步充实了近代海关研究的原始档案,资料详实,编辑合理,对于研究近代中国海关史、近代中国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和近代中国社会史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晚清著名公使郭嵩焘与薛福成均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伦敦与巴黎日记》《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反映了我国早期驻外使官对西方图书馆的接触和认识。研究和比较他们的图书馆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图书馆观念的形成以及图书馆史研究的深入。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