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说是了解中国古典美学之关键,它本身由观物取象经由物象、心象发展而为意象,又发展而为意境并影响中国古代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从"意象油画"的发展过程说明"意象油画"在当今画界引发的思考,从"意象"着手,结合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因素,分析"意象油画"从过去的"小家碧玉"变成今天的"大家闺秀"的原因.把"意象油画"与油画的诗化、油画的文人化、油画的中国化、意象命题、油画的意象与油画的发展史、及抽象油画的区别,通过对当今"意象油画"这个命题进行一种意象审视,提出了"意象油画"出现、存在的合理因素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意象主义诗歌是美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文学流派,标志着现代诗运动的开端。它不仅对英美文学有很大影响,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代表人物庞德和意象诗派的其他代表曾在20世纪初提出了意想诗歌创作的几个原则。《红色手推车》为美国著名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代表作,其短小精悍,意象隽永,堪为意象诗歌的代表。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本诗来领略意象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用独到的目光去审度人情、世情、时情,抒写自身的感伤情绪,在创作上运用恍惚迷离的意象、别出心裁的意象组合以及大量的用典等手法,创造出具有朦胧多义美的无题诗,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明代七子派既重视诗歌格调,也重视诗歌意象。许多成员都对诗歌意象的基本特点、构成方式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七子派成为明、清两代诸多诗文流派中最为集中地论述诗歌意象问题的一个流派。格调理论和意象理论的建立,标志着七子派对诗歌艺术的本体特征已经有了深刻的体认,在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文化底蕴。张爱玲小说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和中国历史传统中悠久的月文化有着血脉的传承关系,是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这个原型在现代文学中的“扩展延伸”。张爱玲以蕴含丰富文学传统的月亮意象作为自己小说文本的主导意象之一,通过现代性转换激活了月亮这个古老的原型,创造性地将月亮这个“公共象征”转化成了“私设象征”, 建构起自己关于月亮意象的独特艺术话语,实现了对中国月亮意象文化传统的继承、拓展、丰富和超越,使其小说文本中的月亮意象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元散曲中的落花意象沿袭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约定俗成的象喻意义,同时被赋予了代意义.从离愁别绪、羁旅情思、离世归隐、伤春惜怀等方面分析元散曲落花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油画"指受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的影响,以"象"写"意","意"、"象"和谐融合的油画。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实现各种艺术形态并存和互相影响渗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时代性表现。笔者认为,当代人文观念、图像时代和传统文化对意象油画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意象油画的当代性取决于表达,是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还是远离社会生活,值得讨论、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写意油画沿袭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思维方式,善用写意、表现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即使在绘画中也体现出明显的东方意蕴。意象,作为主体对客体主观反映产生的一种心理存在,本是中国画论中的一个概念,具有鲜活的个性特征,“意”是人的主观感受与审美理想,“象”是主观感受在内心形成的一种映像,是没有物质化的、非现实的意识存在,其类型与主观思维方式和图形化的结果息息相关,意象构成了审美的表象系统。意象作为非现实的物质形态只是流于可想而不可视的意识层面,将意象转化为可视的形式符号,使之从心理层面上升为实在的物质层面,成为具有物质外观的真实存在,意象才能成为艺术作品。探索意象在油画创作中产生、物化、物态化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中国意象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燕子意象在中国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诗人、词人或是描其形、状其态,或是借其抒情。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善于将燕子意象融入词中,形成风流蕴藉的词风。本文通过晏词中燕子意象的分析与解读,探究晏词中燕子意象的意义,进而更好地了解晏殊词作的风格特征和晏殊个人的生存感悟。  相似文献   

11.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产生于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与互动过程中,具有体验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活动和组织的抽象概念。利用意象图式分析中国的诗词歌赋目前少见,因而有较大研究空间。又因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意象图式对李煜后期词作进行认知解读,以期让读者深刻理解其诗词的意象内涵,为我们寻找语言的现实理据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湘是新月诗派和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朱湘早期的诗注重意象,揉以中国传统的"寄情于物"手法,借意象以抒情。后期则重视意象的隐喻暗示功能,意境朦胧,风格含蓄蕴藉,少数诗歌已是典型的象征派作品,表现出向象征主义归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象、意境的传承能体现的是现代诗与古典诗歌在审美上的本质联系。本文以意象为切入点,以古典诗歌艺术为参照,探讨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在意象、意境方面的传承关系,解析郑愁予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意为"寓意之象",因有创作主体情感活动的参与,使其区别于其他物象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从古代诗歌开始,中国文人便广泛运用审美意象进行创作.苏童作为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其小说中大量的意象书写及作品中独特的审美意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通过大量审美意象的创构,苏童在完成叙事目的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美学追求寓寄于意象之中.  相似文献   

15.
浅谈《功夫熊猫》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地理、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化意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本文在介绍文化意象含义、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梦工厂电影《功夫熊猫》,从动物文化、称谓语文化、古典哲学文化和功夫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传递的成功之处,就国内在传统文化意象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体,这种结构严谨,具有装饰意味的着色绘画样式,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风格和形态。一般而言,工笔画以线勾勒效色渲染的笔墨表现样式,在总体上呈现出精工细丽的审美风貌。但就其表现客体人物本身来说,不论是传统工笔人物画,还是现代工笔人物画,都存在着意象性的表现形态。中国画先有工笔后有写意,而写意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工笔,它们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画体。却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写意艺术观和一个共同的意象艺术方法。这一根本特性使中国画成为有别于任何写实艺术、抽象艺术、装饰艺术的意象,而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以“米点云山”画派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对其艺术特色及审美特征的提炼为辅助,表明脱胎于中国人物画的山水画,在笔墨程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源于点皴的千变万化。故对点皴在推进中国山水画审美意象的传达上的突出地位给予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8.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边塞诗写得好,而且送别诗也写得非常出色。选取恰当的意象抒发情感,是他送别诗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他诗歌中的意象,既有对中国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的继承,但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他善于把多种意象组合在一首诗中,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他还善于创设出许多新的意象,并在这些意象中附着了自己的情感。他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用比喻抒怀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发离情别绪,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作为边塞诗人,他的送别诗还有着豪迈、旷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料库的发展,隐喻研究逐渐朝综合性方向发展,文化是近年来隐喻研究的重点。利用在线语料库和隐喻识别,将李白诗歌里的常见隐喻意象与雪莱诗歌里的常见隐喻意象进行比较,发现东西方浪漫主义诗歌里常见意象由于文化背景而表现不一样,但都描述出多彩大自然,呈现出了人和自然和谐相融的关系,从而激发出诗人奇特瑰丽的隐喻意象和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20.
司空图对中国后代的诗歌创作与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诗歌意象的形象感成就了中国诗歌意象具体、表达无限的深层内涵;对于意象中的视觉感构成了诗歌与绘画艺术的桥梁;注重整体的表现而不局限于局部的再现,色彩的平淡也符合中国古代思想的追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并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