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是新文学刚刚草创的五四时代的产物,而五四时代,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的。1923年,郁达夫就把他的著名散文《还乡记》编入小说集《茑萝集》。1928年7月,朱自清说他的《背影》集“其中有两篇,也许有些象小说;但你最好当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①1935年,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说:“废名所作本来是小说,但是我看这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不,不但是可以,或者这样要觉得有意味亦未可知”。这说明五四时期不少人所作的小说,特别是自叙传式的小说,很接近于叙事  相似文献   

2.
魏骥为明初萧山人,官至尚书,著有《南斋摘稿》等,是台阁作家群体中的羽翼人物。他坚持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念,主张散文应以六经、子史及唐宋散文为榜样;诗歌应当以《诗经》、唐诗为典范。他的散文致力于宣传教化,风格中庸、和平;他的诗歌作品有的清新平淡,有的偏于俚俗。魏骥继承了宋濂等人的理学传统,且致力于诗文创作,用心培植后学,为明代浙东文学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除了文章,我对郭保林还一无所知.好在我面对的是他的散文——赫然一大卷35万多字的抒情散文,而不是诗歌和小说.这便使我更为容易找到解读他的人性人格的便捷途径.新时期以来,尽管人们费尽心机地想给散文作出确切定义的试图都未获圆满结果,但我仍一厢情愿地认为,散文是作家以现实手段寻找自我的最有效途径.虽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诗歌、小说中的情感,往往被独特独立的文本形式所俘获,甚至被趋入本意非常不情愿的旅途,比如,因为小说人物、情节的隔离效应,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消解;诗歌因为直觉、理念或梦呓般的语象丛林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扭曲.那么,人们最终选择散文传达个体生命的体验,达成情感心灵的直白,就成为必然.确实,读了半辈子小说,我们真正认识巴金,是他的《随想录》,而非《家》、《春》、《秋》;认识孙犁,是他的《老荒集》,而非《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围城》可以告诉我们钱钟书的国学功底,而杨绛的《干校六记》才昭示他蔼然仁者之光.同理,如果不是读了散文,我肯定无法比较卢梭和蒙田人格的高下,不会明白弗兰西斯·培根内心世界何以有那么多的哲学悖论.当《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之类,过多地炫耀了莫扎特笑容可掬和清平明静的面貌时,我就产生了一种通过  相似文献   

4.
关于先秦散文的分类,现有的几部中国文学史都将其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主要指《左传》、《春秋》、《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主要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历史散文主要是记述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诸子散文主要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散文前后期分野明显,不仅有思想情绪上的演变,文字方面也相差很远。本文试以《闲书》为代表分析郁达夫三十年代散文,探究他在思想,风格,文字语言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1898——1948),字佩炫,江苏东海人,除了极少的作品外,他创作的新诗和散文编为《踪迹》,杂文集有《背影》《欧你我》等,此外还有不少语文教学和古典文学的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诗体散文中,从鲁迅的《野草》,到何其芳的《画梦录》,再到杨朔的散文,形成了一个"三级跳"。杨朔拿散文当诗写,有成就也有明显的不足;何其芳高张独语体散文的旗帜,刻意追求散文艺术的革新, 功不可没;而鲁迅,视《野草》为生命的一部分,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散文诗。以思想艺术的震撼力论,《野草》是极品,《画梦录》是上品,杨朔散文是中品。其中成败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大师,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散文见长,对后世影响很深.就散文而言,他的政论文、寓言小品、短篇传记、山水游记,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记”体散文,在刘禹锡替他编的《柳河东集》里分作记官署、记亭池、记祠庙、记山水四类.本文笔者想就他的山水游记(比“记山水”范围稍大一些)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诸位学者和专家.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散文空灵轻巧,极具神韵,这与他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分不开的,以《荷塘月色》和《绿》为例,可以见出其修辞方面诸如通感、比喻、比较及叠字使用的熟练,使文章极具审美意韵。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散文取材广泛,风格独特,脍炙人口。本文选取《流言》中的三篇语录体散文《炎樱语录》、《姑姑语录》和《双声》,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南华雪心编》是评点《庄子》散文的集大成之作,该书深入庄子的内心世界,不仅是对庄子人格美的多角度闪亮绽放,同时又是一次《庄子》散文艺术美的华丽亮相。综观《南华雪心编》一书,刘凤苞将《庄子》散文的文境意境的主要特点概括为:洸洋恣肆、虚空缥缈、以文为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散文创作中出现了“手记”散文这一文体形式,几位名不见经传的散文爱好者,以对生活的挚爱,对散文艺术的挚爱,对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的关注,写出了一批富有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手记”散文,其中王云奎的《一个财政局长的工作手记》(《美文》2001年9期)、《我的2002年》(《美文》2003年11期)、马银录《向农民道歉——一个组织部长手记》(《美文》2003年1期),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的学术研究是丰富而博杂的。他的文学创作除了诗歌和历史剧,还有大量的散文创作。以往人们对郭沫若以《女神》为代表的诗歌和以倔原》为代表的历史剧的评论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郭沫若散文的研究却一直局限于单篇赏析、部分作品赏析或对整体创作的综述,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与新月诗人一样,艾青对于现代新诗的诗美建构贡献巨大。他以诗的散文美建设为契机,为新诗带来亲切、自然、生动、新鲜的口语美的个性化语言;也带来错落有致、交互变化样态的具有真正的非格律化倾向与自由化倾向的自由诗旨趣的诗的散文美。他的绘画经历及其艺术家主体修养,使他给新诗带来色彩的美、意象的美、意境的美,把古典诗歌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造机趣赋予了新诗,从而使他的新诗达至文字的画的境界。在这些诗美探索的基点与高点上,艾青创作出了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和《我爱这土地》等具有了精工品格的自由体诗,把胡适、郭沫若以来的自由体推向了成熟,达到了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以散文承载一方水土文化盛衰的轨迹及其演变的社会动因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担当和道义情怀。散文的文化价值使得文学创作具备了开阔的格局和思考的深度。蒋大海散文集《逆旅轻痕》在山水游历、风物打量中铺展开对地方文化的开掘与追溯,书写了他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挚关注和恳切期望。  相似文献   

17.
《文化苦旅》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兴衰荣辱进行了冷静的反省。同时,《文化苦旅》对传统的散文观念有所突破,对当代散文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本世纪的文艺园地里,丰子恺先生涉猎广泛.他在绘画、文学、艺术理论,美术及音乐教育诸方面多有建树.他一生出版的著作多达180余部,散文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译著有《猎人日记》、《源氏物语》,漫画集有《护生画集》等.他颇有影响的“子恺漫画”,虽含有西洋画的成份,但用的工具却是毛笔宣纸,用毛笔勾线,题款,使他必然要在书法上下功夫.其实,他对毛笔字的训练十分重视,直到晚年还坚持临帖,并在艺术专论中对书法特别看重.因此,书法是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并不亚于他的漫画.  相似文献   

19.
孙犁属于写实派作家,他的散文中所写的人和事,都属于真实的日常生活形态。《黄鹂》一文凝聚着作家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平淡的叙述中蕴积着深沉的情感,给人联想,启人心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散文写作,同古代诗歌写作一样,都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最早的散文家,都是历史家;最早的散文,都是历史著作。那时,一类以记言为主,如《尚书》,另一类以记事为主,如《春秋》。《汉书》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春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