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其学术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从众多报刊资料中搜集整理出《康有为全集》之外的康有为佚文五则,并对函电作以简易考释,以供学者研究康有为生平、学术思想之用。一、致徐世昌电[1]北京国务卿徐菊人兄鉴:国危,民疗,俗坏。故人复相,深慰所望,理财息民,先在不扰。凡辛亥前历朝旧章,除牴触共和者,复之。勿忘教,勿弃疆,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提出了旨在富国养民的“物质救国”主张,其核心内容包括振兴工商实业经济、发展近代科学技术、强大国家军备防务等.《物质救国论》中富国养民思想彰显康有为炽热深沉的爱国情怀,博采众长的开放姿态,民为邦本的发展理念.康有为富国养民思想不仅使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认知更加具体化,而且对当今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历久弥新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戍变法后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虽然主要不是以一个报人而名垂青史的,但是,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却有重要地位,从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到1917年《不忍》杂志的复刊,康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23年之久。他一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如著名的《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等。康有为的报业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不是作为某一家报刊的经理和主笔从事具体的办报工作,而是作为统帅者,从事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领导和指挥活动。因此,康有…  相似文献   

4.
黄建农 《兰台世界》2012,(24):48-49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著有《新学伪经考》、《康子篇》等名著。康有为的著作内容大多反映了他本人的救国爱民思想和策略,也是他实践救国爱民活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中,徐继畲无疑是一位佼佼者.他于1848年出版的《瀛环志略》一书,把当时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水平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并曾深刻地影响了郭蒿焘、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近代化运动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同时,徐继畲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但是长期以来,他却被作为投降派而遭到历史的冷落.本文拟对其任职福建时期的政治活动与思想进行一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一书,是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林家有教授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这部厚达696页、计55.5万字的著作,是他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读过该书后,我觉得它是一部填补了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领域专著空白的力作。 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选题既有理论学术的研究价值,更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具体地剖析中国近代化各种模式及其失败的社会条件,重点探索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渊源、理论框构,以及他谋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  相似文献   

7.
一、最初的改良主义宪政思想 吴玉章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宪政思潮逐步萌生和发展的时期. 1895年甲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面对亡国灭种的时代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利用西方宪政思想,极力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因循守旧,希望清王朝能变法图强,为废君主专制立君主立宪而奔走呼号,社会反响强烈,戊戌变法就是维新思潮影响下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制定新闻法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光仁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一九四 九)》认为,“在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提起‘报 律’的是康有为”;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 史》、黄瑚著《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论》也说, 1898年8月9日康有为上书《恭谢天恩条陈办报 事宜折》时附带了一个请定中国报律片,这“在 中国首次提出了报律的制定问题。”如果仅仅从 字面来看,上述观点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康有为 的确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提出“报律”二字的 人。但如果我们把“报律”与“新闻法”等同视 之,会发现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制订新闻法的 人不是康有为,而是郑观应。本文通过考察三个 版本的《盛世危言》:1894年的五卷本、1895年 的十四卷本和1900年的八卷本,认为郑观应在 五卷本《盛世危言》中便提出了新闻立法问题, 增修八卷本时又明确提出制订报律。因此,郑观 应提倡制订新闻法的时间至少比康有为早4年。  相似文献   

9.
<正>康有为是中国晚清历史上勇于改革政治弊病、变法维新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在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为百病缠身的封建社会开出的改革药方中,福利思想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分析和研究其充满仁爱的福利思想,对于全面认识当时的历史问题,完善当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的一位思想家、改革家,也是一位知识渊瞎、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的数量十分可观,总计一千余万字的著述,是研究他本人,以至研究近代政治、思想、学术文化史的重要资料。由于康氏颠沛流连的生活,戊戌政变失败后清廷的查禁,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曾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过著名的"戊戌变法",是一位领时代政治风骚的风云人物。同样,他的文章也曾在近代文学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郭沫若先生在《少年时代》中称赞梁启超是"二十年前的青少年……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冼礼。" 在义乌市东河乡益公山村村民吴功佐保存的,于民国甲子年(1924)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提倡新式音乐教育及改革的人物之一,康有为做出了一系列的近代音乐的改革理论和相关实践。这让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儒家传统乐教思想、中国文化形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等对康有为音乐改革变革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地方政治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华 《历史档案》1999,(2):106-112,117
由于西方近代宪政政治的冲击,中国传统的权威政治在近代中国开始陷入窘境。实现由传统权威政治向近代宪政政治的转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作为国家政治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政治,当时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换时期。我国传统地方政治存在着“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分野,近代西方则以实行“地方自治”为其重要特色。章太炎作为一位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与政治活动家,对我国地方政治实现由传统向近代转换,曾作过较为深刻的理性思考。他对我国地方政治的创设,主要即是以以上诸种政治模式为参照而展开的。在章太炎之外,孙中山、康有为等…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兰台世界》2012,(18):79-80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他发起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尝试。康有为历来主张经济救国,他的国家工业化思想在其救国主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体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近代妇女的解放、妇女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努力将《汉志》研究纳入到政治改良和开启民智的思维框架之下。开启民智反映在他仿拟《汉志》撰作《日本书目志》中,而政治改良则反映在他藉《汉志》以辨伪古文经中。总体而言,他的《汉志》研究动机是政治的而非学术的,得出的结论亦往往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7.
里奥·史特劳斯(LeoStrauss,1899—1973)是当代十大政治哲学家之一,其保守主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政治。这位在学界和政界具有持续性影响的大师,以其自身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形成的“史特劳斯学派”,在1996年1月的美国《时代》杂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也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拓者。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寄托了其追求民主共和、构建法治中国的革命理念和政治抱负。回顾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思想的精义,对当今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作为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康有为齐名,并称"康梁",在近代政治、教育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受梁启超体育思想的影响,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颁行的《癸卯学制》中,将体育作为制度化的学校科目而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国命危砧”,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康有为,发扬古典目录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武器,扬变法启民智,构建了“参采中西”的目录学新体系。康有为为推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自觉地以目录学为武器。对开创我国近代目录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日本书目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