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均以杰出的讽刺艺术而垂名世界文学史。两者相比较,尽管其产生的年代和地域相距甚远,但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方式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它们犀利辛辣的讽刺艺术。本文对这两部小说的讽刺艺术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江桂杏 《现代语文》2006,(11):27-28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学史上不朽的讽刺学巨。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科举制度了。鲁迅曾指出,此书的“机锋所向,尤在士林”,是以“士林”作为“指镝时弊”的解剖中心。其次指出在“士林”中“故难制艺以及制艺出身亦激烈”(《中国小说发展史略》),批判八股制艺甚为激烈。  相似文献   

3.
《我是猫》和《围城》,是东方学中两部讽刺名作,由于作有相近的经历,使两部作品在刻画世态众生,表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时呈现出一些共同之处,艺术上都是讽刺的机锋无所不在,嘻笑怒骂皆成章。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围城》是古典和现代讽刺小说的巨著,在中国小说史上都达到了其它讽刺小说难以比肩的高峰;分析了二者讽刺艺术的共同点和鲜明的独特性,借以阐释其讽刺艺术上存在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同时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探讨二者在讽刺艺术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5.
《死魂灵》与《儒林外史》同是讽刺艺术的典范之作,“含泪的笑”是这两部作品共同的讽刺风格。但是由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运用的讽刺手法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提起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最突出的要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了。《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主要表现在讽刺方面。《范进中举》的故事见于小说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段。下面,本文就以《范进中举》为例,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初步的探析。一、通过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表现爱憎感情《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上。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实现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两颗耀眼的明珠。这两部作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这两部作品都写了“情”,都表现了“理”,都有着强烈的情与理的碰撞和冲突。它们之中的“情”与“理”,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分别从两部作品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试分析它们的“情与理”的异同点。本文认为,《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的情与理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一脉相承,即《红楼梦》中的情与理是《牡丹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的结合与分离;二是“情”之内涵的相对单一性和丰富性;三是情与理对抗冲突的相对表层性和极度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我是猫》和《猫城记》是东方讽刺文学中两部优秀之作,通过平行比较方法探析两部作品在讽刺风格方面的异同,可发现,寓悲于喜、讽刺幽默结合是两书中讽刺艺术的共通之处;由于作家所处社会背景以及作家创作个性的不同,使中日讽刺文化分别呈现委婉却多讽、尖锐且猛烈的讽刺风格。  相似文献   

9.
《围城》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文三个方面,即“讽刺与幽默”、“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冷峻的智慧之光”等,分析了《围城》在艺术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秦川 《九江师专学报》1997,16(1):76-78,85
讽刺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两部古代小说;李渔的《十二楼》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寻觅其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论《围城》的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是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 ,其喜剧艺术具体表现为运用“围城”名篇 ,形象而富有哲理 ,以及精心选择讽刺对象 ,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得力于幽默俏皮的语言 ,运用比喻、通感、活用典故等手法也增强了喜剧色彩。而《围城》的喜剧艺术主要渊源于古代喜剧性作品特别是《儒林外史》 ,鲁迅等人的讽刺艺术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写于1946年的《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严肃而耐人寻味的讽刺小说,无论是人物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细节的刻画还是语言等都充满了讽刺艺术的魅力。基于此,将以《围城》中的人物活动为线索,就其精雕细琢的情节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描写上,探讨讽刺艺术所蕴含的诙谐与幽默。  相似文献   

13.
《复活》和《儒林外史》都是选用富有典型意义的真实题材,来嘲讽贪官污吏及其他可笑的人物,现现各自的社会风貌,但前者而直率,后者机智而婉转;两部小说都是通过讽刺情节和讽刺场面的朴实描写而获得讽刺效果的,但托翁有时夹叙夹议,而吴氏力求隐去自己的声音;两部作品都善于展示讽刺对象的言论与行动、现象与本质的尖锐矛盾,让人捧腹大笑,但一是无情的笑,一是含泪的笑。  相似文献   

14.
《复活》和《儒林外史》都是选用富有典型意义的真实题材,来嘲讽贪官污吏及其他可笑的人物,再现各自的社会风貌的,但前者大胆而直率,后者机智而婉转;两部小说都是通过讽刺情节和讽刺场面的朴实描写而获得讽刺效果的,但托翁有时夹叙夹议.而吴氏力求隐去自己的声音;两部作品都善于展示讽刺对象的言论与行动、现象与本质的尖锐矛盾,让人捧腹大笑,但一是无情的笑,一是含泪的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尘埃落定》与《铁皮鼓》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者都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傻子,儿童这样三种叙述视角。从宏观上看,它们都使用这三种叙述视角;从微观上看,二者又有相异之处,各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马博  古明 《考试周刊》2010,(14):30-31
《儒林外史》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其中的讽刺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深入人心。书中的讽刺从言语和行为两方面的描写中进行,故此文以这两点为视角进行探讨,研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和艺术。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我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教版第五册((范进中举》节选了其中一个精彩章节中的一部分。对于“士林”中的代表人物范进,各类辅导资料给他贴上“伪”“丑”的标签  相似文献   

18.
《简·爱》与《呼啸山庄》这两部小说从叙述的时间顺序到空间背景的设置都符合舞台戏剧的特征;同时,它们的艺术结构又有不同之处。这说明两部小说在结构创作上各有千秋。这一新颖而独创的戏剧结构风格使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读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陈东 《考试周刊》2009,(33):29-29
《寒夜》和《围城》这两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文学名著.都是抗战时期生活的产物,在风格上虽然分别表现为“沉痛”和“反讽”两种情形,但所处理的对象和表达的感情都是相似的。都描写了现代知识分子所处的生存困境。展示出深层次的人性空间。这两部长篇小说的意义在于:以其内涵的丰富性和艺术手法的独创性开启了战后反思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围城》与《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清中叶的《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文学的集大成者,它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科举制度,通过封建文士追求功名富贵的卑劣行径以及他们在科举桎梏下悲哀惨绝的人生,彻底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及其对人性的戕害。作为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剌小说,它所创造的寓悲剧于喜剧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使吴敬梓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巨匠,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围城》是一部在人生边上审视人生的小说, 1947年在上海初版时,在国内外文坛上就引起了轰动。之后,这部小说曾风行一时,广为流传,现早已被改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