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基本策略倾向。异化翻译策略提供的异质因素有助于打破、更新与重组读者的原图式,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强,文学翻译会由最初的归化逐步向异化倾斜,异化翻译策略会逐步成为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中文化现象翻译的趋势。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无穷尽性,从历时性来看,异化翻译只能是一个逐步加深、逐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探析翻译模因与文学翻译策略的关系。提出用辨证法去分析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即当归化异化都可取时,首选异化。反之,该归化则归化,该异化则异化。归化异化是同等重要的两种翻译策略,各有所长,两者应统一于译文被译文读者接受、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归化法和异化法对翻译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理论界定,历史发展,学术争论三方面对归化与异化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归化法与异化法在中国文学翻译实践中的策略选择,以作为对翻译理论的浅探。  相似文献   

6.
何姣姣 《文教资料》2009,(30):49-49,238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本文在讨论归化与异化的优缺点之后,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译文为例,着重分析了异化这种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文学作为整个文学系统的子系统在整个文学系统理论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体系,无可避免的地会因为受到整个系统中其他系统的影响,影响到翻译文学的种类以及作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从来都不是绝对孤立地存在于翻译作品之内,而是杂合在一起。根据多元系统理论以《名利场》为例本文分析了译文的翻译策略是怎样受到其他因素地影响。并提到未来选择翻译策略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为指导,以严复、鲁迅的翻译活动及翻译理论为例来研究五四前后中国翻译文学中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研究表明,无论译者是使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都和他们当时的翻译目的密切相关,即思想启蒙,救国救民。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中外译界各流派有关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从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新视角,对翻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不同策略的选择进行详细探讨,说明在受到现实体验和主体认知活动的双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文学翻译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可行性,以期给异化与归化之争带来一个更为全面、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马苗 《考试周刊》2012,(69):19-20
异化和归化是英语翻译中两种重要策略,二者相互补充。本文通过将这两种翻译策略与文学翻译的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即任何译本都是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语言帝国主义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在语言帝国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策略,认为后殖民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杂合”理论以及翻译学转向不失为解构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归化与异化策略同时应用即"杂合"翻译策略。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英文译本的解读,探究其中杨宪益戴乃迭杂合策略的运用,从而证实杂合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译文杂合角度看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翻译实践中的“杂合”概念,讨论译文杂合的普遍性,强调译者在进行语际转换时,应充分考虑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并重的重要性,掌握适度原则,中肯客观地评价当今翻译文本。  相似文献   

14.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之间的关系应以辩证法的视角来审视,两者应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是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缺一不可的翻译策略。翻译的正确指导思想应是归化为主,异化为辅,时求和谐,融合并用,这是语言文化特征及翻译本质所决定的,也是文化杂合与趋同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而这种文化交流也随着当今的全球化趋势越发频繁.在文学翻译中,各国文化一定程度上都需要运用杂合使外来文化中的异质性成分成为对本国文化的补充和丰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译入语语言自身的发展.杂合的出现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杂合的翻译策略上,译者除了要衡量归化和异化的使用外,更要注意掌握杂合的度.  相似文献   

16.
在现当代的文学著作翻译中,异化法和归化法的选择应用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异化法和归化法在文学翻译中各有各的优点。结合异化法和归化法各自产生的时期、作用以及原因,最终认为,异化法和归化法不应该相互排斥,而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让文学的翻译达到最高境界,实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黄晓丽  苏瑜 《海外英语》2011,(10):192-193
归化与异化之争在翻译界由来已久。从异化和归化的英语对应词的来源和内涵入手,可明确异化和归化的含义,使该术语的概念界定更加准确。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有一定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涉及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异化和归化互补的双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异化总是译者不错的选择。但关于归化与异化翻译比较的争论未曾停止过。1987年,一篇名为"归化——翻译的歧路"的文章更是引起了归化与异化的大讨论。这篇文章将主要对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定义,异化与归化的比较,导致译者采用异化策略的原因以及异化策略的评估这些主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商务文本翻译为例,从简述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概述出发,分析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原则,阐述翻译学者对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研究,主要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理由、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理由,以及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实践讨论三方面进行描述,给出针对不同的商务文本风格、结构和内容,采用哪种翻译策略可以得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优劣之分,两者各有千秋,也各有短长.语言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否定了翻译的绝对性.所以,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在文学翻译中,语言晦涩,佶屈聱牙的译文乏善可陈.可读性和文学性才是检验文学翻译质量和翻译效果的天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