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子女看来,父母进入"朋友圈",犹如多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监督者,让自己和他人的互动交流处于被压抑、被限制的状态。无论是害怕父母担心,还是不愿意让父母知道隐私,抑或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干涉私人生活,"微信拉黑父母"也有子女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利害考量。面对"微信拉黑父母",只有在尊重父母和子女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搭建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2.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做到"有为"而不是"过分有为",应正确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无为",把握好"有为"和"无为"的度。  相似文献   

3.
"食"文化是文化世界图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足以看出"食"文化在人民中的重要性,研究中俄的"食"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在"食"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在中俄两国不断升温的交往中,更好地尊重彼此的差异,推动双方关系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90后”的问题“富二代”、“官二代”究竟怎么形成的呢?除了家庭教育问题外,还有诸多社会因素。由于这类家庭的父母都比较忙,家长很少了解子女的思想和学习问题,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少。这些孩子不少被寄养在亲戚家里,父母成了“经济后盾”的代名词。家长以为,这种方式能让子女过上比普通人更为优越的生活,同时还可以弥补父母因教育缺失而带来的心理愧疚。  相似文献   

5.
"适合的教育"观照的课程价值指向"知识中心""经验中心"与"社会中心"课程的交往互动。基于此,"新优质学校"提出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为普通市民子女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四种典型课程建设模式将"适合的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关于"蓐食"的词义,最早可追溯到三国张晏在《汉书·韩信传》中"蓐食,未起而床蓐中食"的解释。张晏的这一说法得到了杜预、裴骃、颜师古等学者的广泛认同。这一说法一直到清初未有人提出异议,影响可谓深远。清初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首次订正了张晏的错误解释,他依据杨雄《方言》中的"蓐,厚也",将"蓐食"解释为"厚食"。本文结合"蓐食"用例进行历时分析,认为"蓐食"的本义应为"厚食",而非"未起而床蓐中食"。  相似文献   

7.
何谓“空巢家庭”?这是以“鸟儿飞去,巢儿空空”作比喻,指那些子女长大后纷纷离去、只剩下老年父母孤守的家庭。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子女长大成家之后,父母依然与子女住在一起,享受晚年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是,如今这种习俗已很难保持了,出现了许多二老相守或一老独居的“空巢”家庭。这种“空巢家庭”是怎样形成的呢?直接原因主要有:一、改革开放使人们改变了传统观念,“父母在,不远游”已成为过去。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年轻学子纷纷到国外求学、求职,把老年父母留在国内。同时,许多子女成年后,陆续到外地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8.
这里的"读"是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现在涉及这一话题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当大家都在大谈特谈"对话"、"预设与生成"等的时候,读似乎成了一盘冷门菜,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然而,我认为,读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留守子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留守子女”的学习状况更引起人们的担忧。农村的父母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和学业成绩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现状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针对外出父母、“留守子女”及学校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四川成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万科分校在与本部捆绑发展的七年时间里,走出了一条"入链—松链—脱链"的道路,由最初被本部"抱着走",实现高起点规范办学;走向被"扶着走",通过融合文化、融合培训、融合课堂等,与本部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并最终"放开走",建构分校自己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在课改中积极进行"深度对话研究",实现名校帮扶后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阐释了"道"、"术"、教育三个概念在当代教育中的内涵与外延,并围绕中国当代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道"既指科学上的基本原理,也指为人的人格基础;"术"指实用之技。在当代教育中,前者为"体",后者为"用",应两者并重。  相似文献   

12.
<正>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食物外形不好也会被歧视。畸形蔬菜、经过磕碰的水果、"面目可憎"的鱼类,都被归进了"丑食材"的范畴。对于"丑食材",消费者不愿购买,超市和餐馆拒绝进货,很多种植者也会把它们扔掉。然而,这些"歪瓜裂枣"的营养并不逊色于漂亮的食材,甚至超过某些徒有光鲜外表的食材。一些人逐渐意识到"以貌取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并导致环境问题,于是,"丑食运动"就诞生了。"丑食材"遭弃成为常态崔斯特姆·斯图尔特要用24个小时来为50人准备一顿饭。从制订菜单、购买  相似文献   

13.
古代法律将父母等长辈面向子女后代开展的教育活动称为“教令”,并且形成了明显偏袒于长辈的法律制度。根据古代法律规定,父母等长辈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具有绝对权威,子女等后辈违背“教令”是犯罪行为。在这一法律体系之下,子女不遵从父母教育,动辄触犯法律。在古代法律影响下,传统家训涉及道德规矩、伦理思想的内容也得到广泛尊重与传播。当涉及古代家训的现代价值讨论时,必须充分考虑古代法律背景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伦理背景。  相似文献   

14.
郭凯敏 《文教资料》2012,(26):64-65
"孚"为《周易》经传常用语之一。卦爻辞中,"孚"一般均指"心怀诚信",它蕴涵着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古老的思想智慧。"有孚"在心往往被视为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是吉祥的象征。本文针对《周易》中"孚"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展开评析,以阐明其独特的蕴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药食同源”角度探究“老友”美食的主要食材面、米粉以及豆豉、酸笋、香葱、辣椒等配料的组合与食疗功效,彰显其与传统烹饪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着重探索了构成“老友”美食中的主食:面和米粉的来源和选取,“老友”美食中的副食主要有豆豉、酸笋、葱、辣椒,四者相互搭配,共同发挥着“药食同源”的食疗作用;对“老友”美食的烹饪操作做了介绍,传统老友面与当前流行的老友粉的不同做法,为“老友”美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隆中对》,“箪食壶浆”之“食”没有注音,可见应读shi,而大学教材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所选《左传·宣公二年》,“箪食与肉”之“食”注音却是si。同是“箪食”读音却不一致,令人疑惑不解,这就需要进行一番考辨了。  相似文献   

17.
进入信息时代,孩子们从小接触的都是手机、电视、电脑为媒介的信息,大量摄取媒介信息造成孩子"上瘾",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长时间对着手机和电脑容易机械化思考。而亲子之间更是疏远,家长拿着手机玩,孩子也拿着手机玩,这样的现象影响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家长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交流,时间久了就不关注与孩子沟通,致使孩子们与父母关系逐渐疏离,比如孩子不愿与父母讲话、自闭、脾气焦躁等。通过调查发现,"亲子共读"活动是能够让家长在家中提升亲子感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改善教学过程,变"苦学"为"乐学",已日益成为人们探索的"焦点".本文就如何认识"苦学"与"乐学"、如何处理体育教学"苦"与"乐"的关系、如何变"苦学"为"乐学"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向来被认为积极入仕的孔子确亦有"隐"的思想。细审孔子之"隐",其思想与庄子等避世的"躲藏"之"隐"是有区别的,孔子之"隐"为"储藏"之"隐"。孔子不仕而隐在于孔子志于己道,孔子的人生追求便是贯彻自己修己安人的仁礼之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也不断升级,造就了无数个"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顶撞父母,在校不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