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典小说世界里,颇多侠者形象,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则别具光彩。他继承了前代侠者除暴安良、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在其侠义行为中却没有搀杂"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报德意识,显得真诚坦荡。他又有着后世小说中侠者所缺少的自由精神,同时突破《水浒传》中其他侠者偏激嗜血的局限,有着菩萨般的心肠。鲁智深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典小说里最具光彩,最完美而动人的侠者。  相似文献   

2.
禅茶一味的茶道源自中国,发扬于日本,它贯彻了洪州禅之后"触类是道而任心"的思想,是一种"用上见体"的明心见性。"和敬清寂"茶道四谛最终的落处就在于一个"寂"字,也就是平常心的道。茶道将禅融入了生活,是一种重视此岸当下的生活禅。  相似文献   

3.
思琼同学,听了你的倾诉,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后生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问老禅者:“什么叫团团转?”老禅者随口答道:“皆因绳未断。”后生听后很惊讶。他想,老禅者怎么能知道呢?原来,他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可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他以为老禅者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没想到老禅者竞答对了。老禅者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缠身而不能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相似文献   

4.
李贽的一生,是尚"侠"的一生.李贽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他终身以"异端"示人,只因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他以国家为根本尺度来评判人才、女色;以百姓为标准来评判豪侠与英雄,而不世俗地单以成败论之;以识见高低来评判"侠"之大小;他一反常规,认为豪侠也应讲"利","侠"越大,"利"就应越多,从而发挥其本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游侠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化过程,体现在其"知行合一"的人生态度上,是周穷救急的侠义之举与内在德行修为并重的结果。游侠人格精神的形成,是先秦诸子思想之间互相扬弃、融合的结果,尤以儒、墨、道三家最为显著。儒家之于侠,在于"仁",以仁爱之心救他人于危难;墨家之于侠,在于"任",损己益所为,杀己存天下,不惧死亡、勇于献身;道家之于侠,在于"施",施财于天下,周穷救急,以富而不有、功而不居、为而不恃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话题】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后生恍然大悟!我们的人生,不也常常被某些无形的绳索牵住吗?名利是绳索,贪欲是绳索,嫉妒和偏狭也是绳索,时刻束缚着我们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的心。只有斩断了这些绳索,我们才能真正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请以“斩断缚心的绳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歌代啸》杂剧之《凡例》的撰写者冲和居士,别号曲痴子,又号清溪道人,真实姓名不详,杭州人,"选"过《缠头百练》初、二集,"评校"过《禅真后史》且创作过《西厢余韵》套曲,但是,他只是《歌代啸》杂剧之《凡例》的撰写者而不是传为《歌代啸》的作者徐渭,他和《禅真逸史》刊刻、评订(或评校)者夏履先及有"清溪道人"之号的《禅真逸史》的"编次"者瀔水方汝浩也都不是一人。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读诗这件事越来越像一场冒险。因为据说这种深入到他人精神领域的活动越来越无趣越来越麻烦。譬如有人成天迷迷糊糊浑浑噩噩,他会指望诗歌一张嘴就打卦说禅就透露些神秘的启示;有人天性狐疑善变,他就要诗歌每天刮起令人眩晕的大风;如果有人不小心在车流人海中摔了一跤,他希望诗歌立即伸出一万只手把他温柔地托起……如果人们在诗歌的脑干与脊柱中检视一番而一无所获,他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08,(6):28-28
对王权说"不"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子,面对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远道而来的两位大夫,坚定地说:"不。"他如此潇洒地推掉了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实在豪放至极!濮水清波吸引了他,让  相似文献   

10.
李华 《语文天地》2016,(4):75-76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刘大櫆提出的,他在《论文偶记》中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这段话阐述了"神气"和"音节"之间的关系。所谓"神气",是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所谓"音节",则是指长短  相似文献   

11.
中国侠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也同样蕴含着侠文化.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最终与既是仇人也是叔父的克劳迪斯共同死去.尽管在为父报仇的路上与残酷的现实处处碰壁,他却勇于承担重整乾坤的重任;不畏新王的专权,敢于反抗,对周围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极其渴望正义,渴望忠诚,心志坚定,毫不动摇;看重友情,与朋友不讲求等级分明.透过中国侠文化看哈姆雷特,他就是一名侠士.  相似文献   

12.
《书博鸡者事》选自“吴中四杰”中成就最为突出的诗人高启的文集《凫藻集》.作者通过一个靠斗鸡赌博为生的城市贫民仗义打抱不平,替清官袁州太守昭雪报仇的故事,暴露了元末社会的动荡不安,总结了“变兴自下而渐”的历史规律.文章开头先交待了故事的主人公博鸡者的籍贯,出身及性格特征.他是袁州人,一贯游手好闲,没有正当职业,整天抱着雄鸡在街上聚众赌博;他的低下的社会地位,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加上整天把心长在雄鸡们的拼杀战场上,自然形成了他那任气好斗的性格特征.“任气好斗”四个字简洁准确地概括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最后再用“诸为里侠者”一衬,更加突出了博鸡者的不凡.“诸为里侠者”中的“为”字做动词,相当于“做”,“行”,与“侠”组成动宾词组,充当“者”的定语.“皆下之”的“下”字是动词,当尊让讲.意思是说,在乡里行侠的人们都尊让他.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江山易代,家仇国恨,离乱纷争。"江左大儒"钱邦芑祝发逃禅,由仕而僧,成为名噪一时的"大错和尚"。他隐居贵州余庆县他山、云南宾川县鸡足山时所写的大量禅诗,意象奇伟,意境深邃,无论是他者之行的"杖",禅者之山的"石",还是隐者之湖的"水",都寄寓了一代南明孤臣矢志不渝、遗世独立的志节与忠耿,也传递着一介士子报国无门、寄身佛门的孤寂和无奈。  相似文献   

14.
禅作为禅宗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六祖坛经》中有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其在《六祖坛经》中的具体表现来探讨禅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表现,有助于加深对"禅"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将"禅"之理论内涵与实践表现与"文字禅"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表现对比,对"禅"的理解将更深刻、更立体。比较可知,禅为内外无执、了了放下,是根基伶俐者的事业;文字禅为因言悟道、执着于种种方便法门,缺少真正禅者的伶俐洒脱。  相似文献   

15.
新新书馆     
《新作文》2013,(6):64
《美丽异世界》少年最美丽的梦想作者:阿飞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一个平平淡淡的家庭,却一直发生着不平常的事情。阿斐的监护人奇哥是个电脑人,他脑筋奇特,从阿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他进行严格训练。有一天,一个意外的机缘使阿斐认识了另一对狂热的做梦者。梁公子机敏,金博士直率,他们向阿斐展示了另一个奇异的世界。阿斐被深深吸引住并陷身于那真幻莫名的"侠  相似文献   

16.
痴者之心     
"痴"者,痴心入迷也;痴者之心专一于他的志趣和爱好,外力不可变之。故痴者心"痴"在哪里,必"成"在哪里。心痴于文学,则其文学成就必高。晋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心痴于田园,故舍弃彭泽令,采菊于东篱。虽然他家徒四壁,但是仍"衣沾不足惜,但  相似文献   

17.
王象春论     
晚明山左诗经历了一个由标举齐风到宣扬禅诗、侠诗的演变历程。明末山左诗坛巨擘王象春,倡导禅诗、侠诗,欲“重开诗世界,一洗俗肝肠”,其《问山亭集》之诗“自辟门庭”,其“箕踞悲歌”,抒写末世士子的侠戾之情与兀傲之气,而其清隽神秀之作亦极具艺术价值,并且透出王士Zhen“神韵”诗的端倪。  相似文献   

18.
一个后生,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他想以此考考禅者,冷不防地问:“什么是团团转?”老禅者随口答道,“皆因绳未断。”后生听了目瞪口呆,说道:“我本来以为师父既然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者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后生恍然大悟。佛理·医理·悟道@小昭  相似文献   

19.
少林功夫禅修及其美感体验是各种关系错综而成的"因缘之网",在修禅时对时间的存在进行超越,是功夫禅修的美感经验的时间审美境域。"以武入禅"在禅者的"美感体验"中,不但标志着禅者的"觉醒",同时禅者也在"妙悟"的刹那与其生命体验融合为一。"以禅入武",就是要看"空"由"因缘"而成的"境",如此"出离万境"才得"自在"。对于修行者而言,禅武融合、体用一如,"空"在刹那间"到时","美"在刹那间"敞亮"。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一部将英雄游侠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之中的游历叙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深远的文学意义。在明代中后期步其余绪而以游历结构故事、统筹情节的侠义小说中,《禅真逸史》无疑最具代表性。一方面,《禅真逸史》借助表现主人公游移于三教之间的人生行为轨迹以实现故事主题的深化,通过系统概述主人公的游历过程以达成故事结构的完整,推动了侠游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禅真逸史》又以文人的意识形态对《水浒传》中藐视正统、背离社会的情节内容进行规范、调整,无形中弱化了以放逸与自由作为基本象征意义的游历主题,破坏了以流动空间内的人物活动轨迹作为基础框架的游历叙事,阻碍了侠游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