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洛伊德对旧的绘画原则的重建使每张作品在构图上都充满张力,他在画面中营造出极度的不平衡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致性效果,作品上升到积极的创造新原则的高度,也成为艺术品艺术价值新的评判标准。他绘画运用的艺术语言无不体现出义无反顾的决绝。  相似文献   

2.
塞尚有"现代艺术之父"之称,他强调主观感受的理论与实践被后来的现代派画家看作是新艺术的"起点".该文从画面构成的角度去分析塞尚的绘画,主要从构图、空间、形、色彩、笔法等几个方面来深入讨论,用理性分析方法来总结感性认识,突现塞尚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方法,强调主观感受的绘画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乔治·莫兰迪的绘画给人一种宁静、淡逸的感觉,他终其一生追求着、开拓着一种宁静淡泊的境界,在艺术追求上与中国"文人画"之"逸品"近乎一致,其画面中所透出的幽雅、恬静,无不与东方审美特性相契相合,无论是他的生活方式还是他画作中流露出的那种孤索淡寂,抑或对画面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处理都更接近东方式的静观.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的题跋、款识,与画融为一体,似画似题,很难决然削去,既弥补了画面的不足,又丰富了题跋形式,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构成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5.
美术史上以塞尚为一个分水岭,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也由此而来。塞尚的艺术第一个冲破了文艺复兴传统的束缚,使西方绘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塞尚认为绘画是要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画家应该根据对自然的直接感受经过重新安排,在画面上创造"第二个自然"。他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要求把客观物象条理化、抽象化,推动了欧洲的纯绘画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塞尚坚持把表现他独特的艺术真实性作为毕生的追求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真实.运用了一系列的绘画语言,它打破传统三维透视对画面的约束力,在画面上创造出新的空间强调绘画色彩相互之间的对比产生出永恒色彩的魅力.轮廓线与色彩的重新组合,增强了绘画语言之间的张力冲突.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绘画体系,继而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7.
博纳尔是19世纪末西方"纳比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绘画作品,色彩斑驳灿烂、构图别具匠心,画面把装饰与表现、感性与理性等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通过对博纳尔绘画艺术成就的再认识,可以使我们理清对博纳尔绘画艺术认识中的"含糊因素",揭示其绘画艺术语言形式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A2):24-25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画面构成的诸多因素普遍存在,其中画面的节奏包括黑白灰的节奏,点线面的节奏,色块面积分布的节奏,笔触之间的节奏,肌理厚与薄的节奏等。自然界中,山川起伏、动植物生活规律、生老病死、地球活动的规律都是有节奏的。绘画艺术从旧石器到现在的当代艺术,有了质的变化,从最初只是记录和象征意义到现在的精神意义有了根本性的转化。在强调画面所传达的精神指向的同时,对画面的组织与构成的画面因素更为注重,而现在我们对绘画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一点是认识了节奏对画面的作用,作者对节奏的重要性侧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从回归传统的层面上来审视绘画,在现代流派林立、风格各异的绘画艺术世界里,重新探究画面的视觉效果和作品传递的信息,神游于绘画作品中,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概要分析了绘画的呼吸性的特点和作用,从"气"、"势"、"运动"和"生机"四个方面来解释绘画的呼吸性,强调绘画作品本身应具有的生命感,生命离不开呼吸,绘画也不能没有呼吸。  相似文献   

10.
苏轼在他的一生中,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超群的才能,写出了大量的精湛的题画诗。这些诗既道出了画面本身的神妙之处,使人读诗如见画,又阐明了诗人的绘画主张和“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美学思想。诗和画互为补充,各尽其妙。  相似文献   

11.
在董其昌的<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著作中,不乏许多对绘画的见解与感悟,也体现出他独特的绘画美学观.他提出的"画欲暗不欲明"不仅是他绘画美学观的体现,也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性格、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绘画中的"暗"的追求,成就了他独特的画面风格,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迪,这方面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维后期山水田园诗诗境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运用了诗歌、绘画、音乐等全部艺术手段来创作山水田园诗,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这一点,前人有透辟的论析。苏武云;“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活之画,画中有待。”这是千古名断。王继还常常以动静相生的手法造成诗境;空寂中有流动。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是一幅秋山落照图。“空山”,“深林”,林下“青苔”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寂静无声、色调冷暗的图画;但诗人给这幅画面着意点…  相似文献   

13.
乔治·莫兰迪的绘画给人一种宁静、淡逸的感觉,他终其一生追求着、开拓着一种宁静淡泊的境界,在艺术追求上与中国"文人画"近乎一致,其画面中所透出的幽雅、恬静,无不与东方审美特性相契合,无论是他的生活方式还是他画作中流露出的那种孤索淡寂,抑或对画面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处理都更接近东方式的静观。  相似文献   

14.
皎然在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绘画创作的"造境"说。要求画家既要做到"得意忘象",在绘画创作中表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创造出形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同时又要做到"神遇",即通过对物象的直观体验,达到对观照对象的内在生命与深层意蕴的领悟。他的"感神""合神"论,指出了杰出画家成功的奥秘之一,是能与审美对象的精神相感通,并在运笔用墨上达到神化之境。他还提出了"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即绘画的上乘之作,具有移人的情志的审美作用。在书法创作上,则提出"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即在书法创作中,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点线空间、多维空间、概念转换、"场"与"势"等画面构成因素的探讨,为绘画线描构成艺术的深化和突破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岭南画派"主张"艺术大众化",大胆地吸取外来艺术的优点。方楚雄在以此为学术氛围的广州美术学院里,无疑夯实了自己的艺术信念。方氏的绘画是写实的,正如我们所知,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只有是真实的,才有生命和艺术感染力。在形象的真实性方面,方氏精严的写生方法,使他能够更深人地研究大自然的奥秘,形象完整典型,且富有难以缕述的美感,使他的画面上充溢着滋润的情调。  相似文献   

17.
塞尚画面上以色彩冷暖表现明暗和视角的变化的特点,只是其画面的表面现象.他在极度艰难的构思困境中不断行进,打破古典绘画透视法的视觉观念和思维模式,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的绘画语言和理论.这一探索终其一生.这是一种超前意识,真正的塞尚的思维模式属于未来.  相似文献   

18.
朱耷,族名朱统筌,画上署名“八大山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朱耷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从事绘画,工山水、花鸟、竹石,用笔极其简练,笔笔中锋、笔笔到位,非常浑厚,画的东西不多,画面却很饱满,富有张力.画面具有现代构成意识,虽然传统但形式感很新.他同徐渭一样,把文人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塞尚是法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现代主义绘画艺术大师。他赞赏普桑“在自然的基础上全部重来”的理论,创立了现代主义的绘画模式,提倡用色彩表现透视,用抽象的几何图形构成画面,从而取代了焦点透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用线造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从古代原始洞窟壁画到儿童作画的第一笔都是从线条开始的。其实自然界中没有线只有真实的空间,可以说线条又是极为抽象的东西,他可以脱离形象本身而单独成为审美要素。在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中西方早期的绘画都是以造型为主,用色彩叠加的方法出现画面的构成感,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探索线条与画面的构成关系和线构成的视觉语言转换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