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战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是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曹禺的剧作,特别是他的《雷雨》和《日出》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保持着新鲜活泼的舞台生命,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收获。《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它是以诅咒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为其内容的。《雷雨》的演出曾轰动了当时的剧坛,为曹禺带来声誉,为他的剧作奠定了基础。继《雷雨》之后,一九三五年曹禺又写出了他第二个成功  相似文献   

2.
为祝贺曹禺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中央电视台特意播出根据他的同名话剧改编的故事片《雷雨》,这是很有意义的。《雷雨》的演出,使人感到现实主义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曹禺写作《雷雨》时年仅23岁。他怀着  相似文献   

3.
《雷雨》是20世纪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奉献给世人的经典话剧。曹禺作为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一直在思索着人的出路的症结所在。《雷雨》中关于人类与天地间"残忍"的悲剧正是传达出他对人自身"存在"的思考。剧中所揭示的人的生存困境,在表现人存在的梦魇和焦虑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他希望能建构一个有爱和理想的人性存在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中国曹禺研究简况在中国,曹禺是一位备受关注的剧作家。根据所接触到的材料,我本人粗略地把中国的曹禺研究分为四个阶段:1、1949年以前的中国曹禺研究《雷雨》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敏感和注视。刘西渭(即李健吾)率先撰文对《雷雨》进行了专门评析,他指出:"《雷雨》是一个内行人的制作,虽然是处女作,勿怪立即抓住一般人的注意。"刘文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雷雨》里的"命运观念",二是蘩漪性格的内涵和意义"紧接着郭沫若也撰文称赞"《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张庚的《悲剧的发展——评〈雷雨〉》,则是把《雷雨》放在整个世界的悲剧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它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年仅23岁的曹禺因写出《雷雨》而一举闻名。文学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塑造杰出的人物,其人物的丰满性与复杂性往往是判断作品优劣的标准。周朴园作为《雷雨》的主要人物之一,曹禺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尽管作者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闪现的一点真诚颜色。曹禺在回顾《雷雨》创作时说:"周是个资本  相似文献   

6.
自1933年《雷雨》创作至今已有约79年,这部作品却始终为世人所拥戴,保持着新鲜的生命力。这归功于《雷雨》本身的新奇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以及它充满诗意、精致的语言。然而,目前学界对《雷雨》的研究大多倾向于文学研究,鲜少见到关于《雷雨》语气词的研究成果,关于《雷雨》句末语气词的研究更为匮乏。以《曹禺戏剧选》(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的《雷雨》为语料,研究《雷雨》的句末语气词,从而发掘出对现代汉语语气词有利的语料,对句末语气词现有的研究进行补充和深入。  相似文献   

7.
曹禺的《雷雨》,从它诞生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以它现实主义的悲剧力量,震动了千千万万读者和观者的心!在中国整个近现代戏剧舞台上,能象《雷雨》这样跨两个历史时代而历演不衰,至今仍充满艺术魅力的剧作实在不多。由于《雷雨》的巨大成功,几十年来《雷雨》版本之多之复杂,各版本之殊异恐怕也是其它剧作所少有的。曹禺是一个严谨的作家。他对艺术的完美有着一种执着的、不断的追求。因此,每次再版,或增或删,他都作了多多少少的修改。应该说,每一次的修改,都使《雷雨》更  相似文献   

8.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雷雨》,认为是杀父娶母原型在现代中国的一次激活,曹禺说《雷雨》是自己的“蛮性遗留”,以及他所描述创作中不由自主的状态,都符合原型理论关于原型及其激活的特征。《雷雨》所蕴涵的杀父娶母的原型既指它的命运主题,又指它独特的形象构架。作为一部经典剧作,《雷雨》不是杀父娶母原型的简单翻版,而是一个变体,经由置换之后,时代意义和审美意义都有所增殖。  相似文献   

9.
巴金一直似兄长般十分关心、爱护曹禺,他以艺术家的敏感和高度的艺术鉴赏力,先后发现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家》等多部经典,并给予独特的崇高的评价,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戏剧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其他文艺家审读剧本更多地注重艺术形式不同,巴金读《雷雨》,他首先是感受剧本的内容,为《雷雨》艺术的情感冲击力所打动。对《日出》,巴金能够体味曹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巴金在《雄壮的景象》一文里为《日出》作的断言,在当时文坛里声音显得独特,但也可以说是我国作家中对《日出》的历史地位所作的最高的、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巴金没有用庸俗社会学的观点解读话剧《家》,他完全用艺术审美的眼光来感受话剧《家》,理解话剧《家》,充分肯定了曹禺改编的《家》具有独立的生命。对话剧《家》,巴金明白曹禺在剧作融入他自己有关现实生活的真切的体验。因而,巴金对曹禺剧作的评价能作出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0.
1933年,曹禺还仅仅是个23岁的大学生,他创作了《雷雨》。1935年,《雷雨》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国话剧艺术矗起了第一座丰碑。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读者、观众和批评家至今仍在不断地发现、挖掘着这一剧作的丰富蕴藏。 《雷雨》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家庭生活的悲剧。曹禺在《雷雨》里“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  相似文献   

11.
杨惠琴 《文教资料》2012,(28):12-13,22
自《雷雨》问世以来,周朴园便备受瞩目,关于他的论述层出不穷,而任何评论首先应该建立在周朴园是《雷雨》中一个生命体的基点之上,否则就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透过情场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周繁漪之间的感情纠结,亦可再认《雷雨》中立体、全面的周朴园。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必修4《雷雨》是曹禺先生震惊文坛的处女作。1933年大学他行将毕业的,写出《雷雨》后,1935年夏他又创作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这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三年,曹禺还仅仅是个二十三岁的大学生,他创作了《雷雨》.一九三五年,《雷雨》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国话剧艺术矗起了第一座丰碑.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读者、观众和批评家至今仍在不断地发现、挖掘着这一剧作的丰富蕴藏.《雷雨》以一九二三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家庭生活的悲剧.曹禺在《雷雨》里“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1933年曹禺写出惊世之作《雷雨》,次年7月1日在郑振铎、章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1935年4月中国留日学生“中华同学新戏公演会”在东京田商科大学首次演出。1936年1月19日,曹禺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我如何写<雷雨>》一文,这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冠在《雷雨》剧本之前的《<雷雨>序》(以下简称《序》)。看得来,这《序》是在其剧本定稿、发表后历时两年有余并曾受到演出实践的检验之后才写成的。  相似文献   

15.
《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两剧的悲剧主题和“情结”郑丽娜看过易卜生《群鬼》的都会感觉到,我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所表达的内容与其是那样的相似。的确,曹高自己也承认对他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戏剧家首推易卜生.但我们还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精...  相似文献   

16.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剧作家,他的戏剧作品不仅为中国人民所熟悉和喜爱,而且在国外也享有盛誉。一九三三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曹禺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显示了作者戏剧创作的才华,赢得了文艺界和观众的广泛赞誉。但是,年轻的曹禹并没有在《雷雨》的成就面前止步,而是在一个较高的创作起点上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写于一九三五年的第二个剧本《日出》就是作者“试探一次新路”的剧作,尔后,在《原野》(一九三六年)和《蜕变》(一九四○年)中也都这样或那样地记录了作者前进的足迹。一  相似文献   

17.
曹禺深受西方戏剧的影响,尤其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最为深刻,他的《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雷雨》中反映的命运现念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均有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自小热爱读书,一生勤学不辍,给我们留下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多读书”、“读透书”是他对后学者、晚辈的一贯要求,更是他自己所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曹禺作为我国戏剧史上的领军人物,他的《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犹如一座座丰碑,屹立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和中国近现代话剧史上。曹禺不仅是一位在戏剧艺术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大家,同时也是我国现代语言艺术大师,从他的代表作《雷雨》中,就可以充分体会到他话剧语言的高度性格化、动作化,以及贯穿其中的鲜明的诗画感。  相似文献   

20.
一《雷雨》和《日出》这两部作品有如下一些相同点: 其一,《雷雨》和《日出》的题材都是来自作家极为熟悉的生活。其二,《雷雨》和《日出》都是作家激情和深思交合、融汇、凝聚的结晶。其三,《雷雨》和《日出》都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艺术典型。其四,《雷雨》和《日出》的戏剧冲突都非常尖锐,紧张,有撕肝裂肺的力量。其五,《雷雨》和《日出》的语言,都有口语化、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